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防範貿易保護和貨幣政策分化損害經濟繁榮——OECD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點評

防範貿易保護和貨幣政策分化損害經濟繁榮——OECD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點評

文:申萬宏源宏觀 李一民、李華磊

結論或投資建議:

2018年3月13日,OECD發布報告全面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GDP增速達到3.7%,為2011年以來最好水平。報告認為,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繼續走強,預計2018年、2019年全球GDP增速將升至3.9%。與17年11月的預測相比,分別提升了0.2和0.3個百分點。就原因而言,美國減稅的利好,大規模基建計划下公共支出增加,以及德國寬鬆的財政政策,是導致OECD上修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的主要依據。這與我們的之前的觀點大體一致,即特朗普政府的減稅以及基建計劃將支撐美國經濟強勁增長。

OECD報告顯示,2018-2019年,美國GDP增速預計為2.9%、2.8%,分別上修0.4和0.7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減稅利好和政府支出的增加,大幅提升了國內需求,支撐經濟上行。此外,美國經濟向好也產生了需求外溢效應,拉動其他經濟體增長。隨著工資增長和通脹壓力的上升,疊加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影響,長期利率將趨勢上行。這也與我們的判斷一致,我們認為在美聯儲加息縮表的作用下,疊加財政赤字引致的發債需求,2018年美國長端利率中樞將上行至3.4~3.6%,至本輪加息末期,不排除上行至4%的可能。政府的減稅以及基建計劃將支撐美國經濟強勁增長。

OECD表示2017年全球貨物與服務貿易量增速將升至5.2%,為2011年以來最好水平。這佐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即2017年全球經濟全面復甦背景下,需求回暖引發全球貿易的量價正循環,預計2018年該趨勢仍將延續。

近期以美國增加鋼鋁關稅為代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這會對投資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OECD認為陷入貿易爭端的各方政府應當避免衝突升級,通過協商制定全球性方案,來化解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問題。我們認為,此次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的真實目的在於為18年共和黨中期選舉造勢,同時塑造特朗普的強硬外交形象,為其競選連任做鋪墊。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爭端或將升溫,但是規模可控。

預計2018-2019年,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利率可能會進一步分化,從而引發匯率和利率的溢出風險。考慮到美國金融市場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如果美國的貨幣政策比預期更加趨緊(如增加加息次數),其它資產市場將面臨重新定價的風險。

正文:

2018年3月13日,OECD發布對主要經濟體增長的最新預測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GDP增速達到3.7%,為2011年以來最好水平。報告認為,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繼續走強,預計2018年、2019年全球GDP增速將升至3.9%。與17年11月的預測相比,分別提升了0.2和0.3個百分點。就原因而言,美國減稅的利好,大規模基建計划下公共支出增加,以及德國寬鬆的財政政策,是導致OECD上修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的主要依據。這與我們的之前的觀點大體一致,即特朗普政府的減稅以及基建計劃將支撐美國經濟強勁增長。

1.全面提高全球及主要經濟體增速預測

2018年3月13日,OECD發布對主要經濟體增長的最新預測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GDP增速達到3.7%,為2011年以來最好水平。報告認為,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繼續走強,預計2018年、2019年全球GDP增速將升至3.9%。與17年11月的預測相比,分別提升了0.2和0.3個百分點。就原因而言,美國減稅的利好,大規模基建計划下公共支出增加,以及德國寬鬆的財政政策,是導致OECD上修全球及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測的主要依據。這與我們的之前的觀點大體一致,即特朗普政府的減稅以及基建計劃將支撐美國經濟強勁增長。

分地區看,2018-2019年,美國GDP增速預為2.9%、2.8%,分別上修0.4和0.7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減稅利好和政府支出的增加,大幅提升了國內需求,支撐經濟上行。此外,美國經濟向好也產生了需求外溢效應,拉動其他經濟體增長。隨著工資增長和通脹壓力的上升,疊加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影響,長期利率將趨勢上行。這也與我們的判斷一致,我們認為在美聯儲加息縮表的作用下,疊加財政赤字引致的發債需求,2018年美國長端利率中樞將上行至3.4~3.6%,至本輪加息末期,不排除上行至4%的可能。

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將保持強勁,預計2018-2019年GDP增速將達到到2.3%、2.1%,均上修0.2個百分點。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勞動力市場的改善以及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的高漲,都有助於增大需求。此外,外需回暖與有利的融資條件也將提振投資。從成員國看,受益於額外財政寬鬆政策,德國的經濟增長將保持穩定;勞動法改革、減稅等措施也將助力法國增長;義大利大選右翼勢力抬頭,政治前景尚不明朗,經濟增速或將溫和回落。

中國2017年增長6.9%,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得益於出口的強勁反彈。預計2018-2019年GDP增速分別為6.7%、6.4%。監管政策趨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以及信貸條件收縮是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的原因。2018-2019年日本GDP增速將分別達到1.5%、1.1%,分別上修0.3和0.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的改善,以及補充預算中的額外財政支出是OECD上修日本增速預測的原因。我們認為,在老齡化背景下,日本的經濟增長需要靠結構性改革來提振,過於依賴外需面臨可持續問題。

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損害經濟增長

OCED預測,2017年全球貨物與服務貿易量增速將升至5.2%,為2011年以來最好水平。與2018年1月IMF的預測相比(全球貨物與服務貿易量17年增長4.7%,18年增長4.6%,19年增長4.4%),OECD對17年的預測值要高出0.5個百分點,說明全球貿易回暖趨勢明顯。上述預測也佐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即2017年全球經濟全面復甦背景下,需求回暖引發全球貿易的量價正循環,預計2018年該趨勢仍將延續。

然而,近期以美國增加鋼鋁關稅為代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這會對投資和就業產生負面影響。OECD認為陷入貿易爭端的各方政府應當避免衝突升級,通過協商制定全球性方案,來化解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問題。保護國際貿易體系的規則,對防範貿易保護帶來的長期損害至關重要。另外,2017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結構性改革有所放緩,生產率和工資水平增長較低。此時,更應該實施基於友好競爭的貿易政策,增大市場競爭壓力,強化企業的投資激勵,提振前沿企業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創新擴散效應,夯實經濟持續繁榮的基礎。

我們認為,此次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的真實目的在於為18年共和黨中期選舉造勢,同時塑造特朗普的強硬外交形象,為其競選連任做鋪墊。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爭端或將升溫,但是規模可控。

3. 貨幣政策分化,增大資產重新定價風險

美國預計會逐步提高基準利率,隨著美聯儲縮表的繼續推進,以及大規模基建背景下財政刺激的影響,2018-2019年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的上限或將達到3.25%。加拿大和英國也有可能收緊貨幣政策,因為通脹壓力顯現。在歐元區,通脹率和通脹預期的上升將使歐洲央行逐步減少資產購買規模,並取消負利率政策。日本的通脹率和通脹預期仍然很低,為實現通脹目標,寬鬆的貨幣政策或將持續。在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巴西、墨西哥、南非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仍有一定空間;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為降低企業債務槓桿。我們認為,18年中國人行還將延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略有趨緊。

預計2018-2019年,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利率可能會進一步分化,從而引發匯率和利率的溢出風險。考慮到美國金融市場對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性,如果美國的貨幣政策比預期更加趨緊(如增加加息次數),其它資產市場將面臨重新定價的風險。同時,資本的不穩定流動增加,美元升值,將提高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以美元計價的外債成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申萬宏源宏觀 的精彩文章:

IMF 2018年經濟展望的三個重點

TAG:申萬宏源宏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