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吐血整理,寶寶學話大全,怎麼學話,多大學話?寶媽必讀

吐血整理,寶寶學話大全,怎麼學話,多大學話?寶媽必讀

寶寶學話的幾個階段,你知道嗎?

嬰兒從一出生就開始在發展語言。比如,新生兒出生時就對人類語音更敏感,一個月的時候就能區分不同的言語聲音是誰的。而且接受性語言的發展往往是後期表達性語言快速發展的基礎。那麼除了早期的語音識別以外,0-1歲寶寶語言發展的特點是怎樣的呢?我們根據具體的年齡來看。

1、6月齡以前的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會發出各種不同的,往往也是愉悅的聲音,這種聲音我們稱之為「咿呀學語」(babbling)。

(1)喜歡笑出聲,並和熟悉的人互動,發出「哦,哦,哦」的聲音;

(2) 對各種不同的聲音(音量大小、生氣或是友好)有不同的反應;

(3)對新奇的聲音好奇,會轉頭去看;

(4) 會希望通過發出咿咿吖吖的聲音引起大人的關注。

2、6月齡的寶寶

(1) 對自己的名字以及鏡子里自己的有反應

(2) 能夠發出4-5中不同的聲音;

(3)經常喜歡使用的音節是「ba,da,ka」;

(4)會對自己的發聲感興趣,一邊發聲,一邊仔細聽,反覆實驗的過程;

(5)對別人的聲音很感興趣,開始嘗試模範。

3、10月齡的寶寶

(1)可能會發「mama」和「baba」;

(2)大聲喊叫以吸引別人的關注;

(3) 這個時候的咿呀學語像是真正的語言,但並不是;

(4) 喜歡玩「躲貓貓」(peek-a-boo),對遊戲時的聲音很感興趣;

(5)可以說一個音節,或者一串重複的音節。

4、周歲的寶寶

(1) 知道自己的名字;

(2)會指向自己想要的物體;

(3)除了「mama」he 「baba」外,能說2-3個單詞;

(4)模仿經常聽到的詞語;

(5)理解簡單的指令;

(6)能將常見物體的名稱和物體實物聯繫起來。

寶寶學說話,父母責無旁貸

讓寶寶儘早學會說話,是許多父母殷切期待的事情。1歲~3歲是寶寶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如果父母能在這個時間段給予寶寶適當的學習機會,寶寶的口才就會變得很棒。同時,1歲又是寶寶練習發音的一個關鍵時期,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啟蒙寶寶學說話。

1. 要給予寶寶適度的語言刺激,多利用各種機會和寶寶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當爸爸媽媽喂寶寶吃飯或提供其他生活照料的時候,或是帶著寶寶外出時,都是和寶寶進行口頭言語交流的絕佳機會。例如,你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告訴寶寶,讓他明白你的意思。給寶寶脫衣服時說「把你的上衣脫下來」;說「現在脫鞋」時,就給他脫鞋。

2. 爸爸媽媽說話的技巧

不管爸爸媽媽在說什麼,如果說話的語調能抑揚頓挫,並且帶著自己的感情,相信,寶寶一定會被爸爸媽媽聲情並茂的話語所吸引,一定覺得這些聲音很美妙,很動聽。另外寶寶喜歡聽擬聲和疊詞。比如:「小雞嘰嘰,小鴨嘎嘎……」寶寶聽後會很開心,以後自然就模仿了。

3. 多和寶寶玩語言的遊戲

寶寶們天生就喜歡遊戲,在遊戲互動中,寶寶們能學到不少東西呢。所以經常和寶寶一起玩遊戲,製造歡樂氛圍吧。比如,摸鼻子遊戲,你和寶寶面對面坐好,讓他看著你。你說身體的某一部位,讓寶寶指出來。你問他:「媽媽的鼻子在哪裡?」寶寶會用手指向你的鼻子。也可以讓寶寶按照你的語言提示,指自己的身體部位。寶寶們在這種有組織的遊戲中,自然能快樂地習得語言。

4. 手語是語言的一部分

據科學家研究,嬰兒會用食指指物的時間越早,就越早能表達自己的需要,開口說話。寶寶們在8到10個月已經會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要,1歲左右更是寶寶手語發展的爆發時期。比如,媽媽可以用手表示小白兔、小花狗,讓寶寶跟著媽媽一起做。媽媽教的時候,一邊做動作,一邊多說幾次「小白兔」、「小花狗」,不斷給寶寶語言刺激,以發展寶寶的語言。

家長多做這些事,讓寶寶愛上學話

1歲左右的寶寶說話的熱情特別的高,加上寶寶正處於模仿期,寶寶能夠快速學習、理解和模仿大人的行為和語言。寶寶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能夠模仿大人說一些單字,當寶寶對某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時,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和需求。最明顯的表現是爸爸媽媽會發現寶寶時而會和心愛的玩具自言自語,時而又會嘰里呱啦的和爸爸媽媽說一些「火星語」,真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又好玩又好笑。

雖然寶寶還不能很好的表達,但寶寶的嘴裡不斷湧出一個個詞語和像說話一樣的聲音,讓他覺得能夠和大家溝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當寶寶表現出某種意願時,爸爸媽媽不要太快做出反應,而應鼓勵寶寶自己說出來,「你想要什麼啊?告訴媽媽」。如果寶寶一直處於不用說話就能達成需求的環境中,語言發育就可能會落後。所以爸爸媽媽要不斷為寶寶創造練習說話的條件。這個時期最為重要的事情是,爸爸媽媽要耐心做寶寶的熱心聽眾,鼓勵寶寶多說話並及時回應寶寶,這樣會更加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

1、寶寶練習發音要積極回應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語言能力發展突飛猛進的階段,寶寶會歷經「聽—分辨—發音」的過程,4個月左右寶寶已經可以分辨出爸爸媽媽的聲音啦,聰明的寶寶還能判斷出爸爸媽媽說話時的語氣。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在情緒不錯的時候,會發出「啊」、「哦」、「喔」等聲音來和你進行互動,寶寶這個時期開始會咿咿呀呀,同時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自己高興或不滿的情緒,如果給予寶寶及時的回應,寶寶說話的興趣也會被調動起來,主動發音也會越多。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創造機會讓寶寶練習說話,經常為寶寶念兒歌、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也可以將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告訴寶寶,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關心,體會到溫暖的、親切的回應。

如果寶寶有主動和大人交流的意願,爸爸媽媽一定要給與寶寶及時的回應,與寶寶互動時要注意盡量使用簡短的語句,說話速度一定要放慢,語調要生動一些,重點的關鍵詞可以多重複幾次,調動起寶寶學說話的興趣。

2、幫助寶寶理解語言與動作的聯繫

寶寶的語言能力和聽力發展成熟後,就可以聽懂簡單的語言,如「寶寶吃飯」、「媽媽來了」、「寶寶乖」、「你好」、「再見」……聰明的寶寶還能理解並執行一些指令性的語言,如「不許」、「不能」等等。這個時期爸爸媽媽一定要把握寶寶的成長特點,有意識地通過語言和動作示範來告訴寶寶如何做,鼓勵寶寶觀察和模仿簡單的動作,這樣可以讓寶寶在模仿的過程中加深對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語言與動作之間的聯繫,為今後開口說話打下基礎。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寶寶建立語言和動作的關聯性,讓寶寶更加生動立體的理解語言,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每當給寶寶玩具和吃的東西時,可以引導寶寶學習說「謝謝」,或者如果寶寶還不會說,可以先教寶寶做作揖的動作以表示感謝,慢慢地當寶寶理解其中的含義後,會學得更快。帶寶寶外出的時候,如果見到鄰居或朋友,可以教寶寶說「你好」,要離開的時候搖一搖寶寶的小手,教寶寶說「再見」,經過多次反覆訓練,聰明的寶寶一定會很快學會的。

教你幾招,助力寶寶學話

1歲多時,是寶寶語言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要注意把握寶寶這一成長特點,讓寶寶多看看繪本、多聽聽故事,這對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會很有益處,另外,讓寶寶聽故事的同時,還可以發揮寶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妙招1:要堅持不斷地重複

不要覺得反覆重複是一件無趣的事情,要知道在寶寶學習語言時,爸爸媽媽只有不斷重複,將重點信息反覆強調,放慢語速,這樣才能使寶寶在大腦中積累足夠的語言信息,與視覺、聽覺等統合起來,促進語言能力的提升。

妙招2:多鼓勵寶寶表達

寶寶1歲以後,身體各項能力都大大提高,你會發展寶寶現在很喜歡和你交流,雖然寶寶現在的辭彙量積累的還不是很多,但是聰明的寶寶會藉助身體語言和你交流,他會用自己的方式讓你明白他想要什麼。這一時期,當寶寶表現出某種意願時,爸爸媽媽即便是已經明白寶寶想要什麼,也不要太快做出反應,而是要鼓勵寶寶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說出來。如果寶寶一直處於不用說話就能達成需求的環境中,語言發育就可能會落後。

妙招3:為寶寶創造機會說話

寶寶的語言能力在反覆訓練中會發育得比較快,因此爸爸媽媽要多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機會,這樣可以幫助寶寶順利學說話。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現寶寶的意願,比如寶寶想喝水時,你就可以給寶寶一個小水杯,讓寶寶學著說「水」,讓寶寶結合實物來學說話,會讓寶寶更生動形象的理解。另外,平時多給寶寶創造機會,讓寶寶和同齡小夥伴一起玩,這也是寶寶練習語言學「溝通」的好機會。

寶寶說話遲是智力問題嗎?

那麼,根據孩子會不會說出口來判斷自己的孩子的智商發育是否完善這回事,也顯然是無稽之談了!每個寶寶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有不同的個體差異,自身的性格也各不相同,說話的時間提早或者延後都是很有可能的,甚至還有些孩子會因為說話緊張而導致口吃,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智商發育出現了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父母的耐心教導其實更重要。引導孩子說話的方法很多,如經常同孩子講話,讓孩子模仿自己的發音;如帶寶寶和小夥伴一起玩,刺激寶寶和同齡人交流;積極的鍛煉寶寶的口腔肌肉,促進寶寶準確的發音等等。

剛學話的寶寶為什麼會發音不標準

孩子學說話時,出現發音不標準或是口齒不清等情況,需要引起重視。孩子小的時候舌根軟,也就是說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孩子從小聽到的話語發音不標準那麼對於他們將來發音也會有很大影響。而且小的時候沒有就糾正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音問題會更加難以糾正。孩子的發音不準確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1、受到周圍的環境影響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階段里沒有獲得標準的發音指導,有些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忽視了對於孩子的語言培養,孩子語言的掌握就是在模仿以及交流中逐步提高,即是孩子若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榜樣,就會不自覺的學一些當地的方言發音或是模糊不清的發音,致使孩子很難獲得進步。

2、父母認為孩子的發音很好玩

有些父母沒有意識到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他們會認為孩子還小,發音問題以後會糾正過來,他們會覺得孩子有些發音不標準配上可愛的童音會很有趣,故意逗孩子讓孩子重複這些錯音,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發音是正確的。

3、孩子思維與語言發展不平衡

孩子的大腦里經常會有些天馬行空的幻想,他們的思維發展很快,想說的以及想表達的事情也很多,但是由於自身掌握的辭彙量不是很多,因而很多時候感覺「話到用時方恨少」。

表達能力差,孩子很著急,因此有時候會發出一些模糊的音節來代表自己想說的話語或是句子。另外,由於孩子對於辭彙的真正含義不甚了解,故而再重複成人言語的時候經常出現錯誤。

寶寶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家長若是發現孩子發音不正,要及時幫助他們糾正錯誤,如果是生理缺陷或者病理原因,需要及時就醫採取專業的手段進行治療。若不是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的,那麼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改正他不正確的發音。

1、良好的語言環境很重要

在跟孩子講話的時候語速盡量放的慢一些,使用普通話發音儘可能的要標準,可以讓孩子多聽些標準發音的音頻,同時多鼓勵孩子能夠說話,給孩子大膽犯錯的機會,但是不要忽視他的錯誤,循序漸進讓孩子可以慢慢改正過來。

2、聽音能力練起來

聽得正確才能夠發音正確,孩子的聽力需要培養起來,通過漢語拼音來幫助孩子習得正確的發音,能拼了自然也就會念了,會念了也就會說了。教孩子發音時,要讓孩子看成人的口型(唇形、舌位)。

家長隨時注意糾正孩子發音,但是也不要不顧實際情況硬鑽牛角尖,一味要求孩子的發音正確,還是要顧及到孩子自尊心,通過耐心,細緻的講解讓孩子能夠漸漸改正過來自己的發音問題。

孩子說話,很多家長可能會認為是1歲以上孩子的事情,在0-1歲時是不需要費心的,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很多家長並不知道,除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口頭語言」、「文字語言」和「身體語言」外,語言也可以分為接受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

寶寶學話這些事家長要注意

1、按部就班地添加輔食對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很重要。

為寶寶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咀嚼使寶寶的口腔得到鍛煉,使表達語言的硬體設備趨於成熟。有些寶寶因為沒有咀嚼鍛煉,在學習語言時,咽喉和口腔肌肉不知道如何配合,出現不知如何發聲現象,所以改到添加哪一類輔食的時候,都不要忽視。

2、不要操之過急。

每個孩子的先天發育不同,他們的語言智力也不同,也許今天還不會說,明天就能說會道。因此在幫助寶寶學習語言的時候要結合孩子的情況,和他們的興趣。

3、遺傳因素要注意

專家指出,寶寶的語言發育和寶寶的聽力、智力和發聲器官的發育有很密切的關係,這其中一部分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說話晚的現象,這時候爸爸媽媽要保證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給孩子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慢慢鍛煉說話。有的寶寶存在先天聽力或大腦發育問題,直接影響孩子對於語言的學習。爸爸媽媽要時時關注孩子,發現不妥及時到醫院做聽力篩查和智力測評。有害物質測定鉛等有害物質會損害寶寶智力和其他發麵的發育,導致寶寶的語言發育滯後。

4、學話要從一種語言開始

現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種語種或方言,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在家庭環境里,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再加上頻頻地更換保姆,保姆的方言又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和誰親到底取決於什麼?
爸爸帶大的寶寶智商高,寶寶夜晚睡覺有這個行為說明智商高,你就偷著樂吧!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