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拜訪朱自清先生在南方的舊居

拜訪朱自清先生在南方的舊居

「 最受歡迎的語文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小學語文》」

優秀作文| 課內外閱讀|詩詞歌賦 |名著導讀| 古文閱讀

朱自清舊居建於清晚期,位於鹿城區四營堂巷,原系王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2006年11月24日,朱自清舊居布展為陳列館對外免費開放。舊居內的陳列按照朱自清先生的起居室、朱自清先生的一生、朱自清先生的溫州蹤跡、朱自清先生的著作等4個部分布展,利用展板、書畫、相關資料、照片、楹聯等反映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展出的還有朱自清當年在溫州時的活動照片、手稿和著作等珍貴資料。朱自清舊居陳列是目前國內關於朱自清人物專題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陳列之一。

1923年朱自清由他的北大同學周予同介紹,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溫州中學的前身)任教,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溫州。

當時的溫州除了省立十中,還有一所省立第十師範學校,因為兩所學校的課程大多數相同,所以一些教師都兼教兩校。朱自清也不例外,他一邊在十中教「國文」,一邊又在十師兼教「公民」和「科學概論」。考慮到要在兩個學校走動,所以一開始朱自清選擇租住在離兩校都較近的大土門,但不久由於大士門失火,就遷到朔門四營堂巷34號,在那裡一直住到1924年10月全家離開溫州。

朱自清到十中後,鼓勵學生多讀多寫白話文,讓學生的思想和文筆得到解放。暑假時,朱自清回江蘇探望老父,隨後同俞平伯泛舟秦淮河,八月底回到溫州。那篇被稱為「白話美文的模範」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就是在溫州寫定的。這年秋,省立十中和省立十師合併,仍稱十中,附設師範部。

他為合併後的十中撰寫校歌歌詞:「雁山雲影,甌海潮淙,看鍾靈毓秀,桃李惠蘢。懷籀亭邊勤講誦,中山精舍坐春風。英奇匡國,作聖啟蒙。上下古今一冶,東西學藝攸同。」十中雖屬省立,但經費常超支。教師一學期只領齊三個月工資已司空見慣。朱自清要養活全家五口,又要贍養父母,這一情況自然使他更見窘迫拮据。迫於生計,他決定第二年春隻身去寧波的省立四中任教,把家屬留在溫州,以省去一筆搬家費用。

1923年底,他利用寒假的閑暇,寫了四篇散文,編為一組,取名《溫州的蹤跡》。其中,《月朦朧、烏朦朧、簾卷海棠紅》是描寫一張國畫意境的。畫的作者馬孟容,是朱自清十中的同事。

《綠》描寫瑞安仙岩梅雨潭,1964年回憶,那次去仙岩,朱自清詩情洋溢,曾風趣而激動地說:這潭水太好了!我這幾年看過不少好山水,哪兒也沒有這潭水綠得那麼靜,這麼有活力。平時見了深潭,總未免有點心悸,偏這個潭越看越愛,掉進去也是痛快的事。這潭水是雷響潭下來的,那樣凶的雷公雷婆怎麼會生出這樣溫柔文靜的女兒?同他後來的《荷塘月色》、《背影》,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名作。經過幾十年的滄桑變遷,現在梅雨潭景色已非復舊昔,但因朱自清的關係,努力給予保護,儘力保持舊觀,並在潭邊建造了一個「自清亭」以作紀念。

1924年暑假,朱自清來溫州度假,9月中旬,彭攻下平陽,進軍溫州,溫州居民紛紛逃到山區避難。這時,朱自清隻身在寧波、上虞教書,老母、夫人和三個子女,均在溫州,全是老弱婦孺。她們舉目無親,兼之身無分文,真是寸步難行。夫人當時正患病,又乏錢用,急忙發電,要朱自清火速來溫。十中教員馬公愚(馬孟容的胞弟),深知她們的處境,便請她們隨自己家一起到永嘉楓林去暫時躲避。後來時局稍平,她們要先回溫州,馬公愚特地托一個傭人護送,並借給她們10塊大洋以備急用。9月27日朱自清乘船來溫,到海門時(現台州市椒江區),船忽停開,他不得已改道溫嶺街,步行了一百來里路,在江夏搭船,「途中凡歷二日」才抵溫州。寧波的省立四中也因戰爭暫時停課了,朱自清將要面臨失業的威脅。好在這時上虞白馬湖的春暉中學請他去執教,才使他有一個謀生的地方。

1924年10月3日,他經過一番料理,扶老攜幼,離開了溫州。臨行前,他很感激馬公愚患難可托的俠義之舉,特地給仍在楠溪的馬公愚留下一信,說;「先生於荒亂之際,肯兼顧舍間老少,為之擘畫不遺餘力,真為今日不可多得之友生!大德不敢言謝,謹當永志弗諼耳!」

朱自清雖然此後便沒有再到溫州的機會,但對溫州卻一往情深,正如後來他在給馬公愚信中說的「溫州之山清水秀,人物雋永,均為弟所心系。」

1925年10月,他在清華大學任教,寫了一首《我的南方》詩:「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兒是山鄉水鄉!那兒是醉鄉夢鄉!五年來的彷徨,羽毛般地飛揚!」抒寫了他對南方、對溫州的留戀,以及回顧那幾年動蕩流離時的複雜感情。

朱自清舊居建於清晚期,位於鹿城區四營堂巷,原系王宅。2006年11月24日,朱自清舊居布展為陳列館對外免費開放。舊居內的陳列按照朱自清先生的起居室、朱自清先生的一生、朱自清先生的溫州蹤跡、朱自清先生的著作等4個部分布展,利用展板、書畫、相關資料、照片、楹聯等反映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展出的還有朱自清當年在溫州時的活動照片、手稿和著作等珍貴資料。朱自清舊居陳列是目前國內關於朱自清人物專題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陳列之一。

(前排馬老和朱自清愛子 陳源老師拍攝)

1923年朱自清由他的北大同學周予同介紹,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溫州中學的前身)任教,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溫州。

1924年10月3日,他經過一番料理,扶老攜幼,離開了溫州。臨行前,他很感激馬公愚患難可托的俠義之舉,特地給仍在楠溪的馬公愚留下一信,說;「先生於荒亂之際,肯兼顧舍間老少,為之擘畫不遺餘力,真為今日不可多得之友生!大德不敢言謝,謹當永志弗諼耳!」

朱自清雖然此後便沒有再到溫州的機會,但對溫州卻一往情深,正如後來他在給馬公愚信中說的「溫州之山清水秀,人物雋永,均為弟所心系。」

1925年10月,他在清華大學任教,寫了一首《我的南方》詩:「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兒是山鄉水鄉!那兒是醉鄉夢鄉!五年來的彷徨,羽毛般地飛揚!」抒寫了他對南方、對溫州的留戀,以及回顧那幾年動蕩流離時的複雜感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語文老師提醒:寒假語文學習最該關注這件事,孩子成績更優秀!

TAG:小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