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會話題顯示老百姓對癌症的恐懼

社會話題顯示老百姓對癌症的恐懼

今天要聊的是一個社會話題,這個話題並不是當下才出現的,在很早以前有相關的言論,但我覺得太駭人聽聞,誇大其詞,自我恐嚇。我們完全沒必要怕成這樣,癌症不是死亡之症,有三分之一的患癌人是被嚇死的,所以我們提醒,患癌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極應對癌症治療,可怕的是無知的「信仰」,可怕的是死不悔改。

新浪問答截圖

1

目前腫瘤(癌症)常用的治療方式有:手術、化療、放療、生物免疫治療、分子靶向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等幾種方法,最主要治療方法還是前3種:手術、化療、放療。雖然癌症還無法治癒,但越早檢測出的癌症,5年治癒率越高,存活期越長。如早期的食管癌、宮頸癌、乳腺癌患者的5年治癒率已超過90%。即使中晚期病人經過手術也能大大提高治癒率,或者達到延長生存時間的目的,能活著又有什麼可怕的?手術治療無法根除腫瘤細胞,癌細胞轉移、複發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人認為三分之一癌症患者是嚇死的。此話雖缺乏流行病學準確的數據支持,卻也反映了一些客觀事實。在恐癌文化盛行的中國,由於對腫瘤缺乏正確認識,很多患者的確是死於患癌後的錯誤認知及「心死」後的一連串劣性心身反應。事實上,很多癌症病人從發現疾病到離開人世時間非常短,有的是絕望而拒絕治療,有的是鬱鬱寡歡選擇自殺,更多的是因為抑鬱情緒導致免疫下降,治療無效。其實,許多患者不是死於癌症本身,而是喪命於突如其來的「負面消息」,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從而引起了嚴重的心理危機,甚至心理休克,以致於不救的。所以負面消息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

中山醫腫瘤醫院肝膽外科李國材教授有個肝癌病例,癌塊有2.3公斤,手術後竟然活了十多年,李國材教授說,幸好因為他是個農民,對癌症這種恐怖症一無所知,告訴他手術切掉了,他就認真的接受了,所以開心地活了下來,如果是個知識分子,到處找書、找資料來看,懂得越多,死得越快。醫務人員患肝癌,就沒有能能活過半年的,因為他們懂得太多了。一旦發現患上癌症,就整天想著會如何擴散、轉移,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整天想著指揮癌細胞到處亂竄,能活得了多久嗎?有位三甲醫院的外科醫生路過本院B超室,突然想起來近期偶有肝區不適,順便做了個肝膽B超,發現肝內約6cm的肝癌病灶,只活了一個星期,顯然是被嚇死的。

2

16年9月7日女演員徐小婷(舊名:徐婷)因為淋巴癌病逝,得年26歲,據她生前的微信紀錄得知,因為年初搬家,吸入新傢具過多甲醛導致中毒,成了罹癌的導火線;另有消息指出,她在罹癌後不看西醫,反而是求助中醫療法,嘗試拔罐、扎針、放血等方式,但病情不見好轉。

據報道,徐小婷7月確診罹癌後,不願找西醫治療,轉而求助中醫,即使家人百般阻止,還是毫不動搖,在微博上PO出背部刺血拔血罐、腹部扎針、十指放血等醫治過程,就算痛到哭也是咬牙硬撐,拖了好一陣子才接受西醫治療,她妹妹8月底痛批替姐姐診治的中醫全是騙子,才會到罹癌一個月後開始化療,延誤黃金治療期。

2015年報道,遂寧市射洪縣的鄭女士患上乳腺癌,丈夫劉仁和是中醫的忠實粉絲,他認為妻子的病可以通過中醫治療。兩年來,劉仁和帶著妻子到雲南、浙江等4省遍訪民間中醫進行治療,並在微博上直播治療過程。然而事與願違,10月18日,鄭女士因為病情惡化去世。

很快,劉仁和的這一舉動在網上引發巨大爭議,不少網友認為他過於偏執,盲目追求中醫,耽誤了妻子最好的治療時間。綿陽中心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馮崗認為,乳腺癌早期治癒率達到80%-90%,除手術、化療等手段外,還可根據病情,增加中醫進行輔助性治療。

3

中醫西醫誰能治療癌症?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沒來得及披上大衣,接到記者採訪電話就匆忙從駐地房間走出,迎風夾緊了肩膀,開口便說:「關於癌症,我要好好跟你聊聊。」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這讓從事癌症診治近30年的葛明華代表激動不已。

另3位從事醫學研究的方劍喬代表、羅建紅委員、段樹民委員同樣認為,國家的科技投入傾斜到與人民群眾健康息息相關的環保、醫療領域,對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相關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將起到直接推動作用。

談癌為何色變:腫瘤防控難點多多

全球平均每8個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我國2014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浙江省2014年登記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粗率為354.81/10 萬,同比增長3.35%。

葛明華代表手提電腦里,這幾組簡單冰冷的數字,直白地揭示了惡性腫瘤正成為導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其背後,既有醫學在面臨重大惡性疾病時偶爾的「束手無策」,亦隱隱充斥著百姓「談癌色變」的緊張。

「我還能活多久?」這是在門診坐診時,葛明華代表經常聽到患者的第一句詢問。他的很多病人當中,因對癌症本身認識不足,對癌症盲目恐懼,導致一些病人消極治療,對放化療等治療手段產生抗拒,常常拖到晚期癌症轉移全身,醫學干預也回天乏力。以浙江省腫瘤收治的病人為例,接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為中晚期患者或合併嚴重併發症、伴隨病的。

「癌症的發生涉及人體各個部位和器官,從正常細胞發展到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一般會經歷癌前病變階段,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為侵襲性癌症大概需要數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段樹民委員說,癌症治療的關鍵是早期發現,目前多數惡性腫瘤的根治手段依賴於在沒發生轉移前進行手術切除。由於我國的定期體檢和腫瘤普查率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一些腫瘤的早期診斷率偏低,死亡率較高,這都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

4

如果能夠在癌前病變階段做文章,就可能阻止侵襲性癌症的發生。中醫藥的發展為治療癌症提供了一種新可能。

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癌症成為不少癌症患者的選擇。「中醫藥與中西醫結合診療惡性腫瘤,是癌症多學科綜合治療中的有效治療方法。合理地將中醫治療和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免疫療法相結合,既可以增加療效,又可減輕其毒副作用。」方劍喬代表說,這五大方法應當作為系統工程來研究,將會為癌症患者帶去更多希望。

中醫認為,癌症的發生髮展是一個「正虛邪實」的過程,癌症治療的關鍵不是一味地、單純地消滅癌細胞,而是如何改變「癌狀態」,改變癌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因而,中醫藥治療癌症則是「扶正祛邪」的過程,就是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人體臟腑功能正常,正氣旺盛,氣血條暢,外邪難以入侵,內邪難以產生,就能預防疾病或促使疾病康復。

眼下,方劍喬代表所在的浙江中醫藥大學成立了腫瘤研究所,將中醫、西醫、內科、外科、基礎研究等學科門類有機結合,正對肺癌、腸癌、胃癌等進行分析研究。方劍喬代表認為,從中醫藥目前的發展程度和速度,以及社會對中醫藥的認可程度來說,中醫藥防治癌症的前景廣闊且樂觀,還有很大的發展和突破空間。

羅建紅委員說,對癌症要更加註重預防、篩查及治療全鏈條式的防控。應進一步加強癌症防治的科普,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癌症預防認知水平和能力, 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促癌的危險因素。同時,應推動更多適用篩查和診斷技術的應用(尿液檢測、血液檢測),擴大篩查人群覆蓋率,有效提高癌症的早診早治率。再則,應加強對癌症基礎和臨床診療的科研攻關,提高癌症整體診療水平。

所以治療癌症,並不只是中醫或西醫單獨進行治療,把中西醫進行結合治療,能更有效幫助癌症患者康復。

5

最後我們回到主題,癌症很可怕嗎?既然這麼怕死,為什麼不進行癌症預防呢?我們不需要專家再次告訴我們,癌症的早期篩查是多麼的重要,而不管是定期體檢還是癌症的專項檢查,都能有效降低患癌風險,真正找死的行為是我們視而不見,是患癌後的歇斯底里,是癌症治療的茫然無助。

生物科學檢測癌症風險

早期篩查還你身心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醫生得了癌症,會害怕嗎?
1種血檢測8種癌症,「驗血查癌」要實現了嗎?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