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教的歷史影響和地址簡述

道教的歷史影響和地址簡述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從古至今,不管在宗教還是文化上,老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其著作《道德經》,一直都是文化和思想的瑰寶。

道教在之前沒有以團體形式出現的時候稱為道家,在以團體形式出現的時候被稱為道教。而道教的傳承最早源於黃帝時期。這裡就要說個故事了。因為在黃帝那個時代,有一天有人在山洞裡發現了一部書籍。裡面的內容沒人看的懂。後來就獻給了黃帝,黃帝召集大臣來一起研究,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書里寫的是什麼。這個時候有一個大臣向黃帝進言說,在城外山上有個修行人叫廣成子,聽聞這個人博古通今,可以向他諮詢。於是黃帝便召見廣成子。但是廣成子給答覆說,要想求學需要親自來拜見。於是黃帝便齋戒七日親自登山求教。廣成子見黃帝誠心就告訴了書中內容。原來這書名為三皇文。分上中下。上篇說修行中篇說治國下篇說救人。然後黃帝按照廣成子的指導,按照書上來做,終於國泰民安。後來因為黃帝按三皇文來修行,得道成仙,相傳九龍來接。

自黃帝問道廣成子,道教的傳承便開始了。

在周朝末年,出了一位大聖人老子。老子見世間慾念橫生,戰火不斷。便周遊列國傳道教化人心。至函谷關的時候,被守關的尹喜攔下。因為尹喜善望氣,看見東方紫氣到來,便知道有聖人將至,於是每天都在等待。一天看見一位老人進關,便知道聖人已至。於是便禮待老人。原來這個老人就是老子。於是請老子留下文章以供傳世。所以才有了我們都知道的《道德經》。後來尹喜掛印辭官入山修行。終於得道成仙。留下最早的一個道派:樓觀道。

到了漢朝由祖天師張道陵創教,便有了團體質。具道教經書記載,太上老君因為看世間人心錯亂加之各地崇尚巫蠱之術,傷害人命。於是便選中漢朝開國軍師張良的八世孫,也就是後來的張天師。傳授其道法用來清理人心,掃除巫蠱救護人命。因為張天師的功勞很大,歷史上各朝代都進行加封和扶持。和孔夫子平分秋色。歷史上稱為南張北孔。

因為道教所包含和學習的東西很多以及其影響力廣博,所以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和道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個三國人物諸葛亮,憑藉一身本事三分天下。其最出名的一個故事便是借東風了,說是周瑜要以火攻曹操,但是風向不對。於是諸葛亮便建起法壇,書符作法,求來東風,為火燒赤壁之戰做足了準備。所以有一句歇後語叫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還有一個我們也很熟悉的人物,詩仙李白。需要注意的是,他還有一個道士身份。他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與其說李白是浪漫詩人倒不如說他是逍遙主義詩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唐玄宗讓李白作詩,李白讓楊貴妃磨墨然後才作詩。後來更有一句妙詩: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見李白的逍遙更見作為道士的李白對神仙的嚮往。同時因為道教的獨特魅力,在唐朝和宋朝以及明朝都是以國教的身份出現。而且作為道教的重要文獻《雲笈七籤》和《道藏》都是在宋朝編輯出來的。同時道教的神系在宋朝時得以完善。到了明朝《道藏》得以完善。

說到明朝,就要提一個人。有道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作為一個傳奇人物。也離不開其道士的身份。因為其在道教學術上的造詣,使的其一生傳奇。話說還有個小故事。話說在北京新橋,明朝時候相傳橋下有一條蛟龍,興風作浪禍害人間。於是朱元璋命劉伯溫前去除害。然後劉伯溫便斗敗了蛟龍並鎮於橋下,蛟龍在被鎮壓之前問劉伯溫什麼時候可以獲得自由。劉伯溫便指著橋說,此橋若舊,便是你出離之時。於是那時候開始,那座橋便被稱為新橋。

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和道教有關係的名人和故事:伏羲畫八卦,文王演64卦,孔子三次問道於老子,袁天罡的推背圖等等,足可見道教在歷史上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阜陽道教文化 的精彩文章:

和合法事靈驗事

TAG:安徽阜陽道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