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剛:怎麼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去職

安剛:怎麼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去職

本文大概130字,讀完約4分鐘

3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解除一直以來支持美朝接觸的蒂勒森的國務卿職務,轉由中情局局長蓬佩奧接任。該怎麼判斷特朗普政府的這一最新人事變動,會對美國的對華、對外政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下是本公號采寫的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安剛的看法。

蒂勒森與特朗普在工作上「不合拍」在華盛頓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他去職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有必要客觀評價蒂勒森在國務卿任上只用很短時間為自己確立的專業姿態和敬業精神。他尊重外交基本規律,能夠以一個國務卿應有的視野和學習精神要求自己,判斷包括中美關係在內的國際問題,推動中美接觸,為中美關係順利過渡發揮了積極作用。

也有必要讚賞蒂勒森在朝核問題和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理性態度。他支持外交和平解決和美朝接觸,發展提出總體符合美國利益和美中合作的「兩棄」「四不」原則,即,在朝放棄核試驗與導彈開發的前提下,美國不要求改變朝國家體制、不要求搞垮金正恩政權、不急於南北統一、美軍不跨過北緯38度線進攻朝。

蒂勒森的觀點和主張為今天特朗普決定與朝鮮領導人會晤的轉身做了鋪墊,牽制了美國國內的對朝強硬勢力。

但是,蒂勒森在拉美、非洲散布的中國搞「新帝國主義」「掠奪當地資源」等論調有損中美互信,也反映了當下美國國內各界對中國不斷增長的疑忌。

從各方面信息看,特朗普決定解除蒂勒森的職位,主要還是出於國內政治的原因:

第一,蒂勒森以公司管理模式管理美國國務院,在國務院的人事調整工作非常不力,直接導致其身邊缺乏人手,勢單力薄,底下人怨聲載道,因此國務院系統落實白宮指令力有不逮。

第二,蒂勒森的個人風格與特朗普的個人風格產生衝突,在朝核、中東巴以關係等關鍵議題上經常「跟不上總統的思路」,還多有情緒表達,與特朗普家人的關係也不太好,令特朗普日益難以容忍。

第三,一年多前任用蒂勒森是共和黨建制派推薦的結果,非特朗普本人親自挑選。現在特朗普自覺已經「學習」得差不多了,掌控內外大局日益「得心應手」,也就下了決心。

導致特朗普解除蒂勒森職位的直接導火索應與朝核問題有關。本來,蒂勒森一直主張美朝接觸,但對特朗普在其外訪期間未與其溝通便直接宣布接受美朝會置自己在與非洲領導人的會談中於尷尬非常不滿,或有情緒表達。因此,朝核問題成了「壓倒蒂勒森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其繼任者,不做具體評價,只說一句,國務卿是國務卿,中情局長是中情局長,蓬佩奧可以帶著特朗普的信任和在中情局長任上積累的知識走上國務卿崗位,但不能當坐在國務卿椅子上的中情局長。

雷克斯·蒂勒森(左),麥克·蓬佩奧(右)

對於今後的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不大可能「因人而異」。中美溝通協調框架已經確立,特朗普政府既競爭限制摩擦又溝通協調合作的對華政策模式已經定盤,不以國務卿人選變化為轉移。

眼前更需要關注的,是美國對朝政策會否因蓬佩奧轉任國務卿而增添複雜甚至變化因素。

特朗普實現美朝高峰會似乎已下決心,但美方為峰會設置了「除非北朝鮮朝無核化方向採取實質和可信行動,特朗普不會和金正恩會面」的門檻,這在相當程度上是共和黨建制派和軍情界對特朗普過快轉身加以牽制的結果,因此還不能百分之百確信峰會就一定能舉行。

即使會晤得以舉行,美國國內強硬勢力在對朝政策方面佔據主導,會晤後局勢會否發生反覆和倒退,也是需要我們密切觀察、及時介入的。

責任編輯:宋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溫爾康:10國領導集體出席印度共和國日閱兵,莫迪搞定東盟了?
吳心伯:特朗普執政與「兩個美國」之爭

TAG:盤古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