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盞與茶那些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建盞與茶那些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從來佳茗似佳人」,茶、飲茶文化與中國人的情懷如影隨形:坦蕩豪爽、謙遜內斂。好茶不能辜負,當有美器來品盛相伴,為茶而生的茶盞,使茶之味、之色,更深邃,更賦靈性。

蘇東坡道:「從來佳茗似佳人」,茶、飲茶文化與中國人的情懷如影隨形:坦蕩豪爽、謙遜內斂。好茶不能辜負,當有美器來品盛相伴,為茶而生的茶盞,使茶之味、之色,更深邃,更賦靈性。

時間跨越千年,可謂從「雨過天青雲破處」到「松風鳴雪兔毫霜」,再到「白釉青花一火成」,將茶盞發展的脈絡,以及時代典型器物一一呈現。

茶盞是最重要的茶道具之一。《茶經》中記錄唐代時茶道風行,茶道具器型多樣。當時有很多地方都在燒造製作陶瓷茶盞,其中比較有名的窯口有越窯、岳州窯、邢窯、耀州窯、宣州窯等;唐人皮日休「時有蟹目濺,乍見魚鱗起」來形容當時飲茶時觀茶湯飲茶色,一語道出茶盞在茶事中的重要性。

中國的飲茶歷史悠久,唐朝開始,飲茶之風已十分盛行。宋代的茶盞燒制、茶事到達鼎盛時期,有道是茶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時期始制團茶,飲茶之風滿朝皆好;文人墨客鬥茶助興,觀湯色、吟詩作賦。

宋元時期極為崇尚茶具的精美。著名窯口如吉州窯、建窯、磁州窯、湖田窯、越窯、定窯、耀州窯等都燒造精美茶器。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宮廷皇室,廣泛使用茶盞。翰海藏品異地徵集一五三 七五四七 九七三一 可致電同時,茶盞也作為貿易品,遠銷海外。茶,自古以來便是舉國之飲,興於唐宋,普及與明清,時至今日,茶依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茶所演變的茶具也是眼花繚亂,宋朝以文治國,茶便是其中一大特色,而盞的輝煌便於此開始。而在宋朝時期,對建盞的痴迷最是沉迷的時代,那莫過於宋徽宗。這個時候的鬥茶已經風靡北宋南宋,上至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鬥茶已然超過今日的鬥地主,成為一種國粹,全民共享的娛樂活動。

世界僅存的三隻半宋曜變盞

鬥茶中兩條可以標量化的準則:一以湯色純白為榮,以湯色灰黃為恥。二以湯花咬盞為榮,以湯花渙散為恥。鬥茶講究的是沖泡的技術,不露痕迹,於是對於表現白沫極佳的建盞便為大家所推崇,受到人們喜愛的主要原因。

而後建盞的衰敗,也是國家命運的縮影。由於南宋時期國勢一蹶不振,「鬥茶」之風逐漸減弱,再加之建安地區連年民變,百業俱廢,建盞不再成為貢器;自元代後人們飲茶風俗從碾茶膏、茶餅注入沸水飲用改為直接飲用清茶、奶茶,使昔日備受青睞的建盞茶具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而風光不再;地處建陽水吉的建窯爐火漸漸熄滅,燒制工藝慢慢失傳,造成建盞文化近800年的歷史斷層。因此茶文化受到極大衝擊。明代,散茶取代團茶,喝茶方式的變革,人們早已經忘記茶色是白的說法,建盞便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建盞作為宋代第一茶器,歷經朝代興替,譜寫千年茶盞糾葛。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下旨將茶葉改團為散。此法流傳至今,促「茶」之大成。同時明清文人更加註重茶器擺設,文震亨《長物志》中提到「茶寮」:「構一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教一僮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

明至清代的茶盞逐漸變得小巧精緻,在裝飾風格上出現了青花、粉彩、鬥彩,以及琺琅彩的裝飾工藝。茶盞變得更加貼近我們今天的風格。此次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明清茶盞,胎質細膩、品相完美,非常適合在家中擺設,提升生活中的意境。

把盞品茶,是古今文人雅士、百姓重要的休閑生活之一。精美的茶器,也寄託了對千年茶文化的傳承,幽古至今,千年不散。

直到今天,建盞的出現更多是源於對古工藝的挖掘,也是最這一曾經的國粹文化的追溯。建盞又重新慢慢跟茶走到一起,走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建盞,更多是融合了現代工藝技術的建盞新張,具備了實用、收藏、鑒賞價值。現北京翰海專家老師走進安徽古鈺齋現場甄選藏品。

據觀察,建盞從2010年開始才被市場認知。2013至2015年蓬勃發展,因大量藏家進入而價格追漲。2016年紐約佳士得拍賣上,一件南宋建窯油滴盞以1170.3萬美元(約合7807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建窯茶盞的世界拍賣紀錄.2016年後進入理性的發展階段,藏家開始有意識地收藏精品盞,構建自己的收藏體系。

建盞的拍賣情況

實際上,國內建盞行情是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下起步的。2011年5月,倫敦蘇富比的一件兔毫盞拍出110 萬英鎊,按照當時匯率相當於人民幣1174萬元,這是第一個破千萬的建盞。

▲海外拍行歷年建盞拍賣紀錄TOP7

相比海外,國內建盞拍行起步比較晚,但毫無疑問,建盞在過去十年經歷了一波神奇的上漲行情。近4年來,建盞一直走高,精品建盞的價格甚至是每年翻番增長,三四年前是幾十萬級別,現在拿出來都是百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朝代的皇帝起名字一個比一個古怪,你知道幾個?
「子不學 斷機杼」 古代賢父母怎麼教育小孩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