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博館藏美玉賞析,精彩不容錯過!

首博館藏美玉賞析,精彩不容錯過!

專業視角,傳承文化,解讀價值,立志做國內最權威最接地氣的收藏類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帶給您最豐富的收藏資訊,最隱秘的行業內幕,最實用的鑒別方法,最寶貴的藏家心得。關注《古玉鑒賞》公眾號,享受超值免費服務,每天都有新收穫!

首都博物館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宋元明清部分是展出重點。本展覽朋展現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了北京地區的玉器發展史和藝術特色。其中出土於北京地區的玉器,為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北京海淀恩濟庄李蓮英墓出土

此板指顏色翠綠,透明度極佳。板指主人李蓮英直隸河間人,深得慈禧寵信,由梳頭房太監,賜二品頂戴,在宮中五十餘年,歷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慈禧死後出宮,其墓佔地二十八畝,隨葬品均為奇珍異寶。

清 青白玉番蓮紋活環四足蓋壺

玉壺嘴、蓋、把上均為番蓮花紋,尤以蓋上平雕三層番蓮花紋最為精美。鏤空的花形流中有一孔與壺揣相通,透雕花葉紋壺把懸番蓮紋活環,捲曲的花葉為足。整個造型端莊凝重,是清代宮廷造辦處的佳作。

宋 白玉蓮瓣形發冠

冠為古代男子束髮之物,唐代盛行。此發冠面雕琢重疊的蓮花瓣,互相對稱,正面下部琢有一圓孔,與冠冕背圓孔相對,後配白玉圓簪貫通其中。整個器物線條圓潤,琢磨精細。

海淀區索家墳清黑舍里氏墓出土

玉嵌飾正面透雕凌霄花,上下各有相互穿通的小孔,可嵌鑲。器物造型粗獷凝重,雕、琢、碾、光皆精細,是北京地區迄今出土的唯一一件凌霄花形嵌件。

清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飾兩層紋飾,外壁琢卷草紋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內凹的細瓣番蓮紋,整器輕薄剔透如蛋殼,紋飾繁密柔美,琢刻技藝高超,拋光技術堪稱一絕,是清代宮廷造辦處仿痕都斯薄胎玉器中代表作。

清 青玉鏤空雕花耳牡丹花熏

香熏中清代宮廷和官員家中廣泛使用的凈化空氣的陳設品。該器器蓋和器身鏤雕牡丹紋,玲瓏剔透,刀法嫻熟,工藝精湛。牡丹為花王,象徵富貴吉祥。

北京海淀圓明園出土

此作品為一隻嘴銜靈芝的回首羊,山羊身上分別浮雕兩隻小山羊,神態自然,是清代常見的「三陽開泰」吉祥作品。

清 青白玉佛手

此件作品鏤雕佛手、枝葉,單陰刻線顯示葉脈。「福壽」是清代常見的吉祥玉作題材。

清 白玉童子詩文佩

玉佩一面琢刻人物,周圍為花邊形細框,刻畫細膩。一面無邊框,琢刻詩文,內容為:「青雲連直上,指日近龍光。」佩上方有小孔,可系佩。

宋 青白玉獸形硯滴

蝮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習性好水。雕件中蝮口銜小匜、上有孔,腹部中空貯水後可流入匜中,背上有蓋,上浮雕螭紋,通體碾琢捲毛,關世部位飾以雲紋,器形厚重樸拙。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玉豬龍整體呈「C」形,口微張,獸首肥大,雙耳豎立,吻部前突,鼻尖以陰刻線飾多道皺紋,背部對穿雙孔。在出土和傳世的此類器物中,絕大部分已發表的同形器高均在15厘米以下。該器對研究和認識紅山文化玉器具有重要價值。

清 白玉紫檀雕松鹿三鑲如意

玉如意身上分別刻有「百福」、「雲蝠」、「海水」圖案,及「御制」隸書填金文字:「養以萬方樂無量,德因必得壽維貞」以及「臣于敏中敬書」字樣,其中「臣于敏中」為朱文,「敬書」為白文。(于敏中,清代大臣,以文章為乾隆皇帝所賞識)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朋友圈,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歡迎真正的古玉愛好者掃碼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玉鑒賞 的精彩文章:

文物與古董古玩有何區別?

TAG:古玉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