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藉助音樂讓孩子更聰明?

如何藉助音樂讓孩子更聰明?

愛貝睿

聰明養育,從腦開始

在媽媽肚子里天天莫扎特,生出來卻要我聽兒歌,哼!

有一個笑話說:

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天天莫扎特,生出來之後卻要聽兒歌……這待遇,這反差,你說孩子能不哭嗎?

聽完笑話,很多家長會思考:聽音樂真的可以讓孩子變聰明嗎

或者更深入一點:被動地接受音樂訓練,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關於音樂訓練,孩子是否主動,是否喜歡,效果還真的不一樣。下面我們就聽聽 Dr. 魏和杜憶老師怎麼說。


Dr. 魏:被動的音樂訓練之莫扎特效應

很多准媽媽都會這樣給肚子里的寶寶做胎教:

調大音量,將耳麥放到肚皮上,放莫扎特音樂給寶寶聽。

一些媽媽自己不愛聽古典音樂,但為了孩子,不喜歡聽,也努力聽!堅持聽!

可見莫扎特效應真的太深入人心了。不過這種讓孩子被動地聽音樂的方式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科學界有一些極端的例子,比如,給視覺忽略症的患者聽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音樂,結果發現,聽喜歡的音樂有助於調節這些病人的注意力水平。(Soto et al., PNAS, 2009)

有些人據此認為給孩子聽莫扎特音樂有好處,不過,作為被動聽音樂最典型的案例——給胎兒聽莫扎特音樂的真相,卻不是他們認為的那樣。

家長們迷信莫扎特音樂,始於 1993 年的一項試驗。研究人員發現,給一群大學生聽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448他們在認知測試中表現得更好了。(Rauscher, et al. 1993)

這項試驗一出,莫扎特音樂就被神話了。父母認為從小給娃聽莫扎特音樂,孩子就能變聰明,從胎教起就給寶寶聽莫扎特音樂。還有新聞說奶牛聽了莫扎特音樂,產奶量都提升了。

一般一件事情被吹捧成這個樣子,咱們就該警惕了。其實,市面上很多莫扎特音樂,都是不靠譜的。研究已經發現,單純給孩子聽莫扎特、古典樂,或者是任何音樂,都起不了宣傳的那種讓孩子變聰明的效果

你可能會問,你不是說過學習音樂好處多多嗎?其實,想提高孩子智力,音樂訓練確實是一個靠譜的方法,不過,莫扎特效應的秘密,不在於莫扎特音樂本身,而在於它的節奏。科學家發現,莫扎特的 K.448 的一大特點,就是比較有節奏感,而寶寶的大腦正好偏愛節奏。

所以,不要讓孩子只聽莫扎特,也聽聽柴可夫斯基,而且不要只讓他們聽,也讓他們唱、跳、打節拍,鍛煉節奏感對大腦的多種能力都有幫助。還是那句話,給孩子的音樂體驗要豐富,多樣化


杜憶:主動的音樂訓練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

杜憶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節選自公眾號:一席

主動的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的呢?

音樂訓練是一種涉及聽覺、運動和視覺多系統、長時程的學習過程,調用了廣泛的腦區以及一系列高級認知加工的參與,比如額葉執行功能、海馬記憶過程,以及情緒和獎賞加工。

Levitin 2007 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

有這樣幾個大腦結構是經常被報道受到音樂訓練的可塑化調節的:兩個大腦的灰質結構,一個是右側聽覺皮層,一個是雙側的運動皮層,它們的厚度以及它們的體積在音樂家的大腦中是增加的。

Munteetal,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002

另外兩個是很重要的大腦白質纖維束,也就是右邊這些顏色很好看的纖維結構。其中的一個結構叫胼胝體,它是連接大腦半球的一個樞紐,可以起到連接大腦半球信息整合的功能。

另外一個纖維束是弓狀束,它是一個連接同側半球前額葉、頂葉和顳葉縱向纖維束。它其實是連接跟發音運動相關的運動區,以及我們的聽覺區的一個重要結構。

研究發現,這兩條纖維束的信息傳導速率在音樂家中是增強的

Hawanii et al., Frontiersin Psychology, 2011

Oechslin et al., Frontiersin Human Neuroscience, 2009

不過這不代表你一定要孩子成為音樂家,通過對大腦的結構影像的機器學習去預測大腦年齡的研究發現,相對於非音樂家,業餘音樂家和職業音樂家的大腦的年齡都更加年輕。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業餘音樂家的大腦年齡甚至比職業音樂家的大腦年齡更加年輕。所以,把音樂訓練作為一個愛好,已經可以讓我們的大腦更加年輕了

另外一個縱向追蹤的研究發現,對同一個人進行音樂訓練前後的某種能力的對比。

Moreno et al., Cerebral Cortex, 2009

這張圖就是對 8 歲兒童進行了 9 個月的音樂訓練或者繪畫訓練,結果發現音樂訓練可能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但是繪畫卻不行

但是相關並不等於因果,我們並不能做出這樣的一個因果推斷,說是音樂訓練導致了他們這個能力的提高,只能說音樂訓練對孩子的認知能力有積極的影響。


如何藉助音樂讓孩子更聰明?

明確了大腦的上述特性,我們該如何藉助音樂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呢?Dr. 魏給出了他的建議:用節奏玩音樂

讓孩子在玩中學,一直以來也是愛貝睿所提倡的教養方法。比如給寶寶英語啟蒙,如果只讓寶寶傻傻地認單詞、背單詞,效果很差。如果你能和寶寶玩一些節奏感強的英語小遊戲,寶寶學起來就很快,因為大腦天生喜歡節奏感。給寶寶放音樂的時候,也試著打節拍,研究發現,每天跟著音調打節拍一段時間,能夠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和記憶能力。(Moreno,2011)

打節拍,這個看似普通的活動有它神奇的一面,它需要大腦的聽覺中樞、運動中樞和頂葉(智力核心腦區之一)三者的信息傳遞和綜合才能完成。孩子聽到音樂打節拍的時候,他需要協調聽到的聲音,準確地感知節拍的時間點,然後協調他的身體運動,才能打出節拍,這是一項高級技能。

我們可以在家裡訓練孩子打節拍

聽音樂的時候、唱歌的時候,都鼓勵孩子對應著節奏拍拍手或者跳跳舞。

也可以反過來,讓孩子把節奏轉化成音樂,比如你先打出一個節拍,或者創造一個場景,讓孩子就著這個節拍唱歌、跳舞或者玩樂器。這種跟音樂的相互作用,能夠鼓勵他們用新的、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音樂。

我喜歡和孩子玩「下雨了」的遊戲,就是我讓孩子根據我說的話,來拍手、跳舞或者自由彈琴,我說,「現在想像,叮咚叮咚,開始下雨了。」

孩子開始表現出一些簡單、緩慢的節拍,然後我說:「雨越來越大了,變成暴雨了。」孩子可能跺腳跺得更快了,敲鼓敲得更急了,或者彈琴彈得更快了。當孩子拍手、跳舞或者彈奏的時候,這些節奏和速度發生劇烈的變化,有助於鍛煉他們的注意力和協調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貝睿學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恰當地批評孩子?
孩子不聽話?你有沒有考慮過這些

TAG:愛貝睿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