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泓水之戰」宋襄公失敗的起因是因為「仁義」嗎?

春秋戰國:「泓水之戰」宋襄公失敗的起因是因為「仁義」嗎?

碰了釘子的宋襄公懷著滿腹委屈被目夷等一幫大臣迎回宋國。他越想越生氣,楚成王如此不講信義,這個仇非報不可。但是,對標榜「仁義」的宋襄公說來,要報仇,總得找一個冕堂皇的理由才行。湊巧,公元前638年,鄭國的國君去朝見楚成王。這給宋襄公帶來了興師問罪的「理由」。在宋襄公看來,鄭國國君祖祖輩輩都受到周王的信任,

而那個沒出息的後代竟然不去朝見周王,卻拜倒在「蠻子」的腳下,這簡直是忘恩負義,有失體統。單憑這一點,他就有責任去懲罰鄭國。何況,宋襄公十分清楚,鄭國的兵力不強,打起仗來,宋國贏得勝利是十拿九穩的。鄭是楚的盟國,把鄭國打敗了,好歹可以出一出這口窩囊氣。提不同意見的,還是那個目夷。

他認為攻打鄭國可能引起楚國出兵干涉,會闖出亂子,勸宋襄公忍耐一下。但是,宋襄公仍舊不聽。那年夏天,他就出兵去攻打鄭國。鄭國打不贏宋國,果然向楚國求援。楚成王立刻發兵,矛頭直接指向宋國。宋襄公得到消息,急忙帶領軍隊往回趕。宋軍趕到泓水(故道在今河南zhe蔗〕城西北)北岸,楚軍也已到達泓水南岸了。

兩軍隔河相對,大戰一觸即發。目夷對宋襄公說:「算了吧!楚強我弱,乘現在還沒有打起來,同楚軍講和吧。」宋襄公不答應。宋軍列好了陣。楚軍正在亂鬨哄地渡河。目夷對宋襄公說:「敵軍多,我軍少。乘他們剛渡河的時機,給他們來個迎頭痛擊,或許能夠打敗他們。」宋襄公還是不同意。他說:「不行,講仁義的人不能乘別人困難的時候去攻過了一會兒,楚軍全部渡過了河,但是還沒有擺開陣勢。打人家。」

目夷又建議道:「乘他們還沒有站穩腳跟,我們即刻發動進攻,還可以打贏。」宋襄公仍舊不同意。他說:「不行,講仁義的人不能攻擊不成陣勢的隊伍。」不一會兒,楚軍擺好了陣勢,千軍萬馬衝殺過來了。到了這個時候,宋襄公才下令還擊。但是,已經遲了。宋軍抵擋不住,一個個地倒了下去。宋襄公的衛隊全部被楚軍殲滅,宋襄公的大腿上也挨了一箭,受了重傷。

在目夷等人的拚死保護下,宋襄公狼狽地逃了回去泓水之戰以宋襄公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宋襄公爭霸的」理想」由此破滅回到宋國,大臣們都埋怨宋襄公喪失戰機。朱襄公卻理由十足地爭辯說:「講仁義的人不去傷害已經受傷的人,這叫作『君子不重傷』;也不去捉拿頭髮已經花白的老人,這叫作不擒二毛』。我怎能忍心向沒有擺好陣勢的敵軍發動進攻呢?「宋襄公的傷勢很重。

泓水之戰以後不到幾個月,他就死去了。宋襄公一向標榜所謂「仁義」,在戰爭中也想亮出這面旗子,嘩眾取寵。其實,在階級社會裡,哪裡有什麼抽象的「仁義」?它只不過是統治者手裡的一塊欺騙人民、籠絡人心的招牌罷了。愚蠢的宋襄公嘗到過「仁義」的甜頭,自以為得計。於是,他就不分場合、不分條件地到處搬用「仁義」,甚至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也來這一手。

結果,騙人害已,最後連自己的性命也給送掉了。泓水大敗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對所謂「仁義」的虛偽性的絕大諷刺。毛澤東同志曾經這樣寫道:「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我們要把敵人的眼睛和耳朵儘可能地封住,使他們變成瞎子和聾子,要把他們的指揮員的心儘可能地弄得混亂些,使他們變成瘋子,用以爭取自己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楚國八百年的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三)——浴火重生
王朝歷史(八):春秋五霸外,庄武僖獻文,功績也很贊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