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荊嶺下 浮蕩歷史煙塵

紫荊嶺下 浮蕩歷史煙塵

在京津冀大地西南,太行山脈往東北延伸出的崇山峻岭里,一道關隘雄踞其間,名為紫荊關。當歷史的硝煙散盡,這裡呈現的只是一片平和的生活圖景。幾處蓬草悄然在殘破的城牆上紮下了根,遠處起伏的紫荊嶺上,綿延盤亘著雄姿不再的長城,幾乎全被樹木掩映。更遠處,一片村莊靜靜地躺在長城壁壘之內。然而歷史上,作為拱衛京城的重要關口,紫荊關的上空卻從未斷絕戰馬的嘶鳴。

滅國之恨 留存歷史警訓

公元1500年,西北邊塞突然傳來一則震驚大明王朝君臣的消息,蒙郭勒津部落領袖火篩率軍攻進明朝的九邊重鎮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和宣府在京師的西北,是拱衛京城的要塞之地,所以明孝宗立即宣布北京戒嚴,並調集重兵把守長城一線的重要關隘,都督李澄守潮河川,張晟守居庸關,襄城伯李鄘守紫荊關。這些關隘中,潮河川、居庸關在北京西北,距離北京城不過百里,而且正對火篩的進攻路線,重兵把守勢在必行。而紫荊關在北京西南,距離京城200餘里,距邊境尚屬遙遠,明孝宗依舊派勛舊武臣李鄘去鎮守。歷史上太多的教訓讓他清楚,紫荊關一旦失守,災難將不堪設想。

300年前,北京便曾經陷入過一次危機,且再無翻身。金大安三年(1211年)春,成吉思汗親統大軍,在野狐嶺(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境內)大破金軍三十萬,「死者蔽野塞川」,「金人精銳盡沒於此」。兩年後,成吉思汗會集大軍再入野狐嶺,金朝懾於蒙古騎兵的戰鬥力,收縮兵力扼守居庸關。居庸關兩山夾峙,一線微通,金軍又溶鐵封閉關門,根本無法通過,於是成吉思汗在留下了部分兵力與金軍對峙之後,親率主力迂迴南下,襲取紫荊關。由此進入河北平原,而後派遣一支軍隊北上攻下居庸關南口,南北夾擊,方才一舉攻破關城。然後,蒙古軍隊暢通無阻,直抵中都城下。後人用「勁卒搗居庸,北拊其背,大軍出紫荊,南扼其吭」一語來描述這一戰役。這次戰役拉開了金朝滅亡的序幕。金朝的戰敗有很多因素,但在戰術上集中兵力於居庸關,卻忽視紫荊關的防守,無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紫塞金城 駐守畿南雄關

紫荊關位於太行山脈北段的紫荊嶺下,始建於戰國,重修於明代,同居庸關、倒馬關統稱為「內三關」,同時也是全國九大名關之一。史書記載,紫荊關即古太行八陘之一的蒲陰陘,秦漢時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稱子庄關,宋金稱金坡關,後因嶺上長滿紫荊而改名紫荊關。

從明朝初年開始,紫荊關設置了千戶所進行駐防,還進行了整修和展拓。在對秦漢以來舊城改建的同時,又修建了一座新的關城。新舊關城的牆體都是用花崗岩條石砌築,包磚封頂,十分堅固。紫荊關城包括數座城堡,以城內真武山為中心,城牆依山展開,大城套小城,環環相套,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關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有三重,第一重又稱南天門,明英宗正統初年(1436年)改築成,券拱城門額上曾嵌有石匾陰刻橫書「畿南第一雄關」。二重門無匾額,三重門位於真武山南側,門額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進入三重門,就進入了紫荊關的內城。在關城外,還建有三道翼牆,向西與淶源的浮圖峪城堡連接,向東亦有延伸,南抵兩側的絕峰峭壁。在關城外,沿著城牆建有四座小城堡,與關城互相應援,構成完整的防禦體系。

西漢初年,力諫國都定於長安的劉敬曾說,匈奴部落離長安最近的只有700里,輕騎一日一夜就可以到達關中地區。而從易縣到北京只有200里遠,以騎兵的速度,突破紫荊關,就與到達北京城下相差無幾。另外,從紫荊關出山,就是太行山東麓大道,這是自古以來華北地區最主要的交通幹線,會導致救援北京所需軍隊、物資在很大程度上出現困難。

因此,火篩已經進入宣府、大同,向南可以沿蔚縣的壺流河谷地直插飛狐道,若只顧及居庸關而不在紫荊關設防,北京危矣!其實,這也不過是歷史在居庸關和紫荊關身上的再一次重演。

硝煙散盡 一瞥前塵往事

入明之後,紫荊關防禦體系第一次受到巨大挑戰,正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之變」。土木堡一役,明軍精銳折損大半,瓦剌首領也先劫持明英宗在手,自覺奇貨可居,便帶著明英宗先後到宣府、大同城下,要求開關。明朝得知皇帝被俘之後應變迅速,先是邊將拒絕開城要求,九月,朝廷又擁立明英宗的異母弟,出征前留在京師鎮守的郕王朱祁鈺為帝,改元景泰,以穩定民眾和軍隊。

也先的訛詐計劃落空,於是打著送皇帝還朝的旗號,入犯北京。他繞過順聖川(今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境),直抵紫荊關。守軍寡不敵眾,武將韓青戰敗自刎而死。突破紫荊關後,也先只用了兩天時間就陳兵西直門外。四九城內人心惶惶,不少大臣嚷嚷著遷都南京,惟有于謙力排眾議,堅請固守。於是景泰帝命于謙統一指揮北京城防。于謙親率軍隊列陣於九門之外,終破瓦剌之軍,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正是紫荊關的失守,讓北京也差點難保。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後,于謙深刻認識到了紫荊關的重要性。他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道:「險有輕重,守亦有緩急,居庸、紫荊並為畿輔噤喉。論者常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紫荊得其入者十之七……欲保京師,則紫荊不可不防。」有鑒於此,在擊退蒙古軍隊之後,明朝重新加固了紫荊關的城防,派副總兵前往鎮守,並調集軍隊、百姓修築城垣。嘉靖初年(1521年),兵部奏請在居庸、紫荊、倒馬三關修築墩堡、城樓、牆壕900多座,此後再次修筑紫荊關等處邊牆工程600多里,隘口100多處。今天人們看到的紫荊關城和附近的長城、城堡、關隘防禦體系,就是這樣一步步修建起來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承載了數千年風霜與硝煙的紫荊關城已修葺一新,城下綠野濃郁,青意盎然,與環山似融為一體。昔日作為軍事重鎮的紫荊關已然褪去戰爭色彩,化作人們生活中的一個景觀。

郵局發行代碼:82-939 聯繫電話:+86 10 6715 2380 轉 0

《北京》周刊是北京唯一官方的外宣刊物,

每周出版中、英文版各一期。

秉承「以新聞的立場挖掘和詮釋北京文化,

以文化的視角聚焦和解讀北京新聞」的理念,

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劃選題,

並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融通中外的中國表述,

傳遞北京聲音,講述北京故事,塑造北京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周刊 的精彩文章:

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事務協調局 建美麗中國 展園藝魅力
烈烈秦風 秦始皇的地下軍團

TAG:北京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