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他一生就兩次大仗,卻能夠揚名立萬!到底咋回事?

他一生就兩次大仗,卻能夠揚名立萬!到底咋回事?

關羽,響噹噹的名字,被人尊稱為「武聖」。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關羽是戰功赫赫,勝仗無數。不過,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其實,關羽真正能夠拿的出手的大仗,就兩次,分別是白馬之戰、襄陽出擊。那麼,問題來了,一生就這兩次大仗,就能夠揚名立萬、流傳百世,到底咋回事?

一、一生只打了兩次大仗?但這兩仗真夠大的!

先看白馬之戰:殺敵多少是其次,關鍵陣勢太嚇人!故事經過是這樣的:東漢末年,大氏族袁紹根本看不起曹操,派出大將顏良攻打白馬(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滑縣境內東北方)。眼看萬人來襲,咋辦?曹操手下智囊無數,荀攸獻計:派兵至延津,假裝要偷襲袁紹的後方,讓他首尾不能相顧,然後,乘袁紹分兵之際,突然攻擊。

辦法是不錯,但總得真刀真槍地打呀。袁紹軍中的顏良,那可是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呀,絕非徒有虛名。有了這樣的聲勢鋪墊,你就能夠想像出關羽斬顏良有多震人心魄了!在萬軍之中,單槍匹馬,取顏良首級,關鍵還是一刀制敵,秒殺!人生的關鍵時刻,一小步就能夠決定命運,用來說關羽再恰當不過了,一戰足以揚名!

襄陽之戰,同樣有異曲同工之妙,關羽自此名聲赫赫,威名遠揚。

二、為什麼一生就這兩次大仗?

歷史,總要靠人記錄下來,才能夠流傳下去。君不見人類至今的幾大文明,倖存下來的幾乎只有中華文明。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國有文字!從甲骨文算起,到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別管多少次「變異」,都是中華文字。

大的人類文明是如此,小的個人歷史也是如此。關羽的豐功偉績沒有流傳那麼多,不外乎兩個原因:當時記得確實少、後來記得也不多。

先說三國時期記錄歷史的情況:中國自古就有史官一職,專門記錄歷史。但是,不可否認的一個情況是,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專門設立史官確實很「差勁」。比如,蜀國就沒有設立專門的蜀官。因此,在當時記的就不多。這一點不僅關羽如此,幾乎與其齊名的張飛,也就是長坂坡那一仗記錄的「聲色俱佳」,較為詳細,其他史實也都是寥寥幾筆。

另外,後來記得也不多。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東漢、三國史,主要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由於間隔不是太遠,可信度更高。不過,《三國志》是陳壽寫的。陳壽是什麼年代的人?西晉。西晉源自哪裡?曹魏。這樣的話,一方面,陳壽有間隔年代較近的記錄優勢,另一方面,也有受制當時歷史的劣勢。作為源自曹魏時代的史官,他不可能對關羽的歷史進行大書特書,這是人之常情。

三、明清以來,關羽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當然,記錄的歷史少,並不能泯滅關羽的豐功偉績。不管是當時的人,還是後來的記錄者,都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關羽「共過事」的周瑜說,「關羽、張飛,乃熊虎之將」。程昱說,「關羽、張飛,萬人敵」。後來的記錄者陳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敵也」,翻譯成今天的話:包括蜀國的死對頭魏國謀臣程昱都說,關羽、張飛真是猛將呀!對手的話,更可信。

歷史上,關羽的地位也逐漸提高,到了明清時期,達到了歷史頂點。清朝盛世時,乾隆就專門對關羽進行了加封,到了清朝末年的光緒時期,更是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栩贊宣德關聖大帝」,整整26個字!幾乎所有好的字眼都用上了!關羽,武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直在努力 的精彩文章:

成飛為什麼被稱成洛馬?看看殲20的生產多牛就明白了
逆轉!中國出口發動機技術,還是向老牌的德國

TAG: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