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先祖留下傳家寶,距今已568年,專家建議上交國家,大爺呵呵一笑

先祖留下傳家寶,距今已568年,專家建議上交國家,大爺呵呵一笑

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聖旨這個玩意兒。

俗話不是說:「聖旨大過天」嗎?

皇帝老兒的聖旨下達,那是不由分說,無條件執行,無條件服從。

但是,絕大多數人也只是僅僅聽說過,或從戲文、影視作品見過它的仿製品而已,不知它具體是長什麼樣,是大是小,什麼顏色,什麼材質,有什麼樣的圖案和什麼樣的講究,等等。

通常,以明清時期的聖旨論,其一般是寬31.5至33厘米、長2米至5米不等,色彩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七色等,即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綾分段織成,看起來富麗堂皇。

聖旨兩端置軸,軸連包首,包首連主體,兩軸對卷存放。宣旨時手將軸平端,上傾四十五度,邊放邊卷,即可緩緩展讀。

上面的文字都是豎著書寫,書寫者可能是皇帝,也有的是當時的大書法家、大學士為皇帝代寫,其內容大多具有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

聖旨兩端,綉做上翻飛的銀色巨龍,充分顯示皇家威儀,末端蓋有皇家「敕命之寶」方形印章,算作防偽的標識。

現在,徐州專門有一個存放聖旨的博物館,名字就叫徐州聖旨博物館,可供對聖旨感興趣的人群參觀、瀏覽,長見識。

該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九里山兩漢文化旅遊區,館內收藏著明清聖旨數十道,其中的清代聖旨涵括了從大清入關後第一皇帝順治到末代皇帝溥儀十代皇帝的聖旨,承接不輟,堪稱中華首家。

館藏聖旨精品有:明天啟四年世恩光手繪泥金飛龍四連體誥命聖旨,正統七年誥命聖旨,天啟、崇禎一品誥命聖旨,天聰七年三朝七封龍邊誥命聖旨,清康雍乾三朝五封龍邊聖旨等等。

該館館長周慶明說,館藏聖旨年代最早的就是明正統七年誥命聖旨——頒發於明朝正統七年六月二十五日(1442年)。

也就是說,目前存世聖旨中,在明正統以前的都屬年代久遠,是極其珍貴的文物了。

而在2015年,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王月群聽說,北塘疃鎮小固堡村一戶姓郭的村民家中保存有一道明代聖旨,是明英宗於正統十二年(1447年)頒發的,已經有568年歷史了。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王月群和邢台市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谷華池等人專門走訪小固堡村,打算動員郭家把聖旨無償上交國家。

看到這群不速之客,郭家的當家人郭大爺很是感到有些意外,但還是很熱情地把客人迎進自家大院,好茶好水進行了招待。

當知道是來瞻仰家傳聖旨的專家,郭大爺表現得非常高興,小心翼翼地把這件寶物請了出來,在院子方桌上擺開,積極配合專家們的工作,稱非常樂意把這件珍貴的文物提供給相關部門用於考古歷史事業的研究。

這道聖旨為青黃兩色絹本,長1.92米,寬31厘米。右首綉有「奉天誥命」四字,左側綉有「宣德二年」。

大家看電視劇,劇中的太監公公宣讀聖旨的時候,尖著鴨公音吆喝:「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樣的開頭並不確。看這道聖旨就知,人家「奉」字放第一行,「天承運」放第二行頂格,「皇帝敕曰」放第三行。

上面內容用楷書書寫,字體工整端正,行文簡潔流暢,共135字,端蓋有皇家「敕命之寶」方形印章,頒旨時間為正統十二年閏四月二十日。

地誌會副會長谷華池讀完全文,告訴郭大爺,說聖旨裡面說的是南京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郭扁為國家效力任事,朝廷因此對其推廣封贈,以示恩典,封贈其父郭士賢。

王月群所長從旁說,這道聖旨真實記錄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推恩制度,對於研究明前期社會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參考價值,值得仔細研究,希望郭大爺能將聖旨捐贈出來。

郭大爺呵呵一笑,埋頭替客們人續茶。

王月所長聽了郭大爺的笑聲,認為郭大爺已經同意,就補充說,寶貝是你們郭家的,但也可以算作是全人民的一份精神財富,捐贈到文物保護管理所,還可以更好地保護著它……

郭大爺續好茶,笑容可掬地說:提供給你們研究可以,但要捐贈出來,那可不行。要知道,這是我們郭家的家傳之寶,它上面寫的南京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郭扁可是我們的先祖,記載有我們先祖的功績和榮光,我要將它永遠收藏在家裡,世世代代流傳下去,用它來教育後人向先人學習。

王所長有些尷尬地說,我是說,寶貝捐贈到了文物保護管理所,我們有更專業的、更科學的保護技術 保護方式,免使寶貝遭潮濕、風化、甚至蛀蟻侵蝕呀……

王所長的話還沒有說完,郭大爺一蹦三尺高,說,這道聖旨已經傳了19代人,現在依然完好無損,說明我們一直保護得很好嘛,老漢今年已經76歲了,這麼多年來,也對它愛護有加,每到風和日麗的日子都要拿它出來曬一曬哩,自己家裡的寶貝由自己來照護,還不比外人來照護更放心?

王所長等人聽了,只能互相對望苦笑,隨便拉了幾句家常,告辭而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村民拿「成吉思汗金牌」上鑒寶節目,專家全犯難,金牌差點被熔化
農民一泡尿沖刷出國寶,專家連夜來做工作,博物館收藏後禁止公開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