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逆境,弱者的墳墓,強者的搖籃。重視自我跟了解自我是有區別的

逆境,弱者的墳墓,強者的搖籃。重視自我跟了解自我是有區別的

今天先講一個段子:有位同學是樂隊里吹單簧管的,參加學校樂團排練的時候,用的都是以前學長們留下的樂譜,他就發現某些段落下面寫著「低頭」兩個字,要知道,音符里可沒有「低頭」這個概念,於是他就不信邪,偏偏不低頭,結果被後面的長號狠狠戳了一下腦袋。

你看,音樂這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不止是樂譜,而是一整套樂隊合作,你忽略這種合作,是要倒霉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講到一個道理類似的例子,美式裝備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擁有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意思是以弱勝強。

但,事實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的王牌軍基本都用上了美式裝備。我們過去都覺得美式裝備特別厲害,但是陳毅元帥對此有一個出人意料的評價,說美式裝備弊大於利,最多也不過是利弊相互抵消。我們來看看他為什麼這樣說。

陳毅元帥首先承認,美式裝備的好處很明顯,可以增強火力。但除此之外就都是缺點了,他總結了三條:第一條,美式裝備結構比較複雜,戰士們不太好掌握;第二條,消耗彈藥太多;第三條,需要先進的運輸工具配合,不然彈藥就供應不上。

所以,美式裝備需要高素質的人員、時刻都能跟得上的後勤,還有機械化的運輸工具,才能發揮作用。這些美國人自己都是可以做到的,但國民黨就夠嗆了。

你看,國民黨的士兵都是什麼人?基本都是文盲和半文盲,素質很差。使用美式裝備的時間又短,還不能熟練地掌握。

再看後勤,國民黨基本沒有完整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體系。所以運輸工具、彈藥,這些都要依靠美國人來提供。如果美國人一翻臉,國民黨就會被卡脖子。

1946年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蔣介石撕毀了國共《雙十協定》,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美國人覺得國共內戰不符合他的全球利益,想調停內戰,就在7月對國民黨政府進行了武器禁運。當時國民黨軍隊儲存的彈藥只夠用半年,許多部隊於是被迫又開始用起了日式裝備和國產裝備。

蔣介石當時也是有苦說不出啊,專門叮囑當時在東北指揮作戰的杜聿明,說東北的部隊對美式裝備的彈藥咱想辦法省著用,不許浪費。他還專門派了一個叫毛邦初的人去美國採購軍火,讓他告訴美國人,快點送彈藥來,不然我就頂不住啦!

而且,當時中國的道路狀況是很糟糕的。鐵路很少,公路也是坑坑窪窪的。國民黨的美式重武器雖然多,但是不能及時運上前線,彈藥也經常補給不上,所以美式裝備的火力優勢也就被抵消了。

我們再來看解放軍這邊。

當時解放軍用的是國產裝備和抗戰中繳獲的日式裝備,而且解放軍的訓練比國民黨軍隊要好,作戰素質很高。戰士們對這些裝備都非常熟悉,用起來得心應手。

而且,1947年解放軍又在大連建了一個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從1947年到1948年,生產的彈藥幾乎達到了整個國統區的五倍,彈藥的供應問題也解決了。

同時,解放軍的裝備以輕型武器為主,彈藥可以讓部隊隨身攜帶,運輸的壓力沒有國民黨軍隊那麼大。所以,綜合起來看,解放軍的總體火力相對於國民黨軍隊其實反而是佔優勢的。

比如,在淮海戰役中,戰場被黃河水淹過,路況非常差,國民黨後勤運輸的卡車輪子經常陷在爛泥里出不來。解放軍呢,隨身攜帶彈藥,還有百萬民工推著獨輪車支援前線。最後國民黨的80萬軍隊反倒被解放軍的60萬軍隊打敗了。

你看,解放戰爭只用了三年就取得了勝利,所以解放軍也因此對美式裝備產生了某種輕視的心理,覺得美式裝備也沒什麼了不起。

但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以後,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交上了手。這時,志願軍戰士又發現,美式裝備原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弱。

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犧牲一個戰士,就能消滅五個敵人。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從一些記錄來看,情況就沒有那麼樂觀了,當時志願軍面臨的火力壓制是很強大的。

而且,當時的作戰過程中還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志願軍戰士好不容易包圍了敵人,卻因為火力不如敵人,最後又讓敵人跑了。比如在入朝以後的第二次戰役里,志願軍就把美軍陸戰第一師分割包圍在長津湖地區。但是敵人在晚上就讓坦克圍成一個圈,步兵躲在後面,守在原地,等待援兵。等白天援兵來了,敵人又在援兵和空軍的配合下,用炮兵開路,還是突圍逃跑了,這種情況在解放戰爭里是很少出現的。

同樣是美式裝備,為什麼在國民黨軍的手裡那麼熊,在美軍的手裡就那麼猛呢?

因為美軍的作戰素質很高,對於手裡的裝備非常熟悉,而且美國當時擁有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後勤體系,運輸也很及時給力,這就為美式裝備提供了一個完整全面的支持系統,讓它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所以志願軍就依靠這種優勢,不打正面攻堅戰,而是穿過敵人防守薄弱的地帶,去佔領公路兩側的高地,這樣就可以攻擊敵人的補給線,還可以在敵人沿公路撤退時從側面發起攻擊。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式裝備這種東西,背後其實是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在支持它的,沒有這個系統他本身的力量其實不足。

國民黨軍隊缺少這個系統,美式裝備在他們手裡就變得很弱。美軍有這個系統的支持,就能讓手裡的裝備發揮出應有的威力。但當志願軍戰士避開正面對抗,轉而去破壞敵人背後的這個系統,美式裝備的威力就又打了折扣啦。

你看,任何錶面上強大的東西,背後都有一個系統在支持它。

所以啊,牛人也別總覺得自己特牛,你的牛背後其實離不開系統的支持,沒準哪天這個系統出了問題,你就玩不轉了。

遇上強大的對手也別覺得一定打不贏,你可以去想想,這個對手背後是什麼樣的系統在支持他?這個系統里有沒有什麼薄弱的環節,是我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去攻破的?如果化解了這個系統,強大的對手也許就沒有看上去那麼難對付了。

經營者進行革新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個高遠的目標,而這裡的高遠目標指的是那種「常人無法想像的目標」。

比如,在迅銷的營業額還只有80億日元左右時,就確立了一個目標——趕超GAP,成為世界第一的服飾製造零售集團。當柳井正提出這個目標時,由於目標太高,沒人覺得他是認真的。但是,柳井正說,雖然這個目標現在還沒實現,但「正是因為我們認真地提出了這一目標並不斷為之努力,才有了以往的無數革新,才使迅銷走到了今天。」

柳井正說,在設定目標時,要逼自己去面對「依靠延續現有做法所無法實現的目標」。在需要大膽飛躍的時期,迅銷總是為自己制定銷售額達到當時3到5倍的長期目標。這樣做讓迅銷從「延續現有做法」這個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比如,當銷售額是1000億日元的時候,如果只是把目標定為1.1倍或者1.2倍,這時候只要延續之前的創意和舉措就可以了。但是,那樣的創意和舉措其他公司也能做到。這樣一來,公司就會陷入競爭,最終將導致風險增大。這時候,如果把目標提升3倍,定為3000億日元,就會逼迫自己轉換思維方式。柳井正說,我們可能會意識到,如果只有很少人知道我們的品牌,而不是全日本人都知道,是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的。還可能會想,「無論我們在郊外開設多少家店鋪都無濟於事。所以必須在日本服飾流行的最前沿——東京原宿這樣的地方大獲成功。」很多想法,都是在確立了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之後,才被激發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派大大大星 的精彩文章:

TAG:派大大大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