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領八場現金流遊戲讓我收穫了這4點

帶領八場現金流遊戲讓我收穫了這4點

今年過年,犧牲了吃喝打嗝刷手機的時間,帶著一群好友玩起了現金流遊戲。

8場現金遊戲,共25位朋友家人參加,女11人,男14人,廣州深圳等地回韶過年者10人,本地15人,除去我表妹最小年齡13歲,其餘平均年齡30歲。

現金流遊戲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著名的投資家和財務教育家羅伯特·清崎開發的一款訓練財商的遊戲,通過模仿我們的現實生活,來告訴遊戲者如何識別和把握投資理財的機會;通過不斷的遊戲和訓練以及學習遊戲中所蘊含的富人的投資思維,來提高遊戲者的財務智商,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這8場現金流遊戲讓我收穫了什麼?

一、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為什麼要在老家組織現金流遊戲?

參加完馬丁老師的銀行家培訓,讓我對現金流遊戲有了新的認識,馬上就過年了,會有一大段的空隙時間,在腦中演練一百遍不如親自實踐一遍,要想自己更快的熟悉現金流遊戲最好的方法就是教會他人。

一開始的我連資產負債表都不會填,對數字極其的不敏感,遊戲前兩次一次破產一次面臨破產,在遊戲中一次次的收穫和進步,學會了梳理家庭資產和負債情況,學會了以始為終,有目的性的去規劃自己的投資和理財。自身有了很大的受益,我希望能夠把心靈創富的理念和活動帶回給老家,帶給還不能接觸到財商教育的朋友們,同時讓自己儘快的熟悉現金流遊戲的帶領。

想,永遠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想做就做吧,在組織這幾場活動,我是這樣做的:

1、 提前踩好合適的場地,地點剛好在韶關市區地標附近,店在河邊風景非常的美,老闆人也非常的nice,和他達成了良好的合作,後來老闆還送了我十幾張電影優惠券,在春節手游店經常滿座的情況下為我留了二樓河邊風景卡座,讓到來的朋友有了更好的遊戲體驗,互惠互利達到了雙贏;

2、 分組發送朋友圈,讓感興趣的朋友加入群,一場活動結束後,發照片和評論到分組朋友圈,後來也支持朋友自帶朋友過來,回到深圳後還有朋友陸續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帶遊戲;

3、 越分享越收穫。這一次帶的所有家人朋友,百分百的都是新玩家,在不曾了解心靈創富和現金流遊戲的情況下,我帶著十分喜悅的心情和他們介紹心靈創富以及我組織遊戲的初衷,後期也會結合遊戲鼓勵大家暢談在理財投資上的看法和觀點,真誠的分享帶來了大家給我更大的回饋,而我也在分享中清晰了自己的盲點和來年的計劃。

二、人很容易通過思維慣性直接得出絕對性的結論

作為新晉銀行家,果然真的體驗到和做玩家更不一樣的感受,有種往更高維一點的角度去觀察大家的每一次投資,一言一行,情緒的波動等。

第1場遊戲里,基本上都是股票的買賣,僅有2次房產交易,最後出圈的c也是通過買賣股票賺的第一桶金出圈,後來他的感想就是「看來買賣股票才有用」,而在第8場遊戲中,相反的就是投資房產賺的錢,得出的結論又是「房產投資才能賺大錢」。

第4場遊戲里,有朋友z2次事業,生了2次娃,而剛好同時玩遊戲的w每一次都能抽到機會卡完成了多次有收益的交易,活動後,兩個人都有同時發出同樣的感慨——「這個遊戲告訴我們運氣是最重要的」

更多的人,是在選定卡片看到低收入,還沒開始遊戲,就會說「卡車司機、門衛收入這麼少很難翻身啊」「哇,你的是醫生,收入這麼高,你就好啦」

……

抽到一元股時,有人買50股,有人買2萬股,當我詢問他們理由時,回答也是各不相同,「我不熟悉,不了解,買這麼多很容易『死』的,先買來試試」「肯定要all in,發達要靠放手搏」

看到朋友們的反應,我會鼓勵他們下一次再來玩一次,看看這個結論有沒可能不一樣。

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也是在不同的場合里反思自己,曾經極易犯下思維局限的片面性,是不是也是很容易的從以前的思維慣性里沒有經過思考加工,就直接得出了絕對性的結論,甚至那些「我是XX的人,是擅長XXX,XXX的投資不適合我的」,是不是也有可能只是一種思維的慣性。從而限制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三、重視90%的情商:提高對金錢情緒的覺察

在馬丁老師銀行家培訓和金錢密碼的課程里,馬丁老師不斷的強調90%情商的重要性,我們所有的投資決策,背後都有一顆強大的信念、思維、情緒樹在左右。

在深圳參加現金流遊戲的第五次開始,我會用紙筆記下自己在遊戲中的每一次的情緒波動。比如當別人抽到一張0首付正現金流的機會卡時,我會著急,多次失業生孩子額外支出後,我會有些沮喪。每一次的情緒湧起,都是一個很好的覺察點,都是一次處理好自己和金錢關係的幸運時機。

在帶領的幾次遊戲中,我觀察到了如下的一些比較共性或者明顯的情緒波動:

1、 多次失業、額外支出,而其他玩家早已手上有一大筆現金時,感覺已經直接放棄遊戲,「陪跑」的心態出現,整個表情沮喪或者冷漠,走神

2、 通過炒股拿到第一桶金後溢於言表的激動和喜悅,肢體更誇張更大,面露笑容,等待機會,後期大概率有盲目加大投資額度的舉動

3、 市場所有三房兩廳被銀行收回後,激動和不甘心,直到在場所有的人一起都有此損失後,情緒平靜下來,「反正不只我一個人」

4、 生怕錯過每一次的投資機會,積極關注市場,感覺「不投資就只能陪跑窮一輩子」,會有焦慮情緒出現

……

同時作為新玩家,大部分都只會關注到自己的投資和金錢,8場活動中,只出現過3次的關於卡片的市場交易,有兩位是本身自己做生意的朋友,他們顯然會跳出自己的圈子去更多關注市場的變化和每個人的反應。

而我以前,就是那個會特別的急的人,多次遊戲後,在一場作為玩家在面臨多次失業、生小孩的狀況,因為做好了足夠的風險管理,會從容很多,而從容,會讓大腦恢復理性的思考,在之後的活動中只做出更合理的抉擇。

四、討厭「麻煩」—— 不怕「麻煩」——主動創造「麻煩」

過年間武志紅的一篇《麻煩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的文章對我可是當頭棒喝,武志紅說——「現在的複雜,是活在各種關係中,和人,和事,和物。以前的怕麻煩,則是只活在頭腦中,活在想像中,思考的都是符號」。

以前的我,真的是一個極度害怕「麻煩」的人。所以買房因為怕麻煩所以就花更多的錢去買服務,因為和租客溝通很麻煩讓中介去摻和吃了虧。而在現金流遊戲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極度害怕「麻煩」的,買股票買多少計算這麼麻煩,還是「感覺買多少就買多少吧」。

原來阻礙的並不是「麻煩」本身,而是聽到感受到這個詞語時同步湧起的情緒。

感受到「麻煩」,如果想到「忒么事情真多盡給我添事情」,情緒就是「厭煩,討厭,排斥,噁心,憤怒,難受」

感受到「麻煩」,如果想到的是「太棒了,有一次成長體驗經歷的機會」。念頭轉換,情緒就能轉化

從小我們的父母為我們所的就是排斥一切麻煩,大部分人念頭裡認為麻煩就是不好的,討厭的,貶義的,我們的行為就回去做一切「不麻煩」的事情。然而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是在一次次的搞定「麻煩」,而能和所謂的「麻煩」和諧相處,體驗到快樂成就豐盛,不怕麻煩到主動創造麻煩,貶義詞變成了中性詞,再變為褒義詞。

「怕麻煩」的思維慣性曾經斷了自己多少的路。

2018年我決定,修鍊自己的心性從「不怕麻煩」甚至開始主動創造「麻煩」開始錨定。

五、反思和下一步行動:

1、時刻明白成長是他人的自主責任

第一次擔任銀行家,發現大家在填寫財務報表時都基本能夠填好,沒有一個是「懵逼」狀態的,朋友反饋說「我教得好」,開始會很開心別人的肯定但又馬上靜下來反思。因為我自己是第一次帶,也會有怕自己帶得不好,怕規則沒有說清楚,他們提出疑問時我會教得很仔細。當有出現填錯時我也會有一點著急,忍不住的想教。後期在反思,自己過於的考慮周到,甚至想幫助別人填寫的心態一旦出現,那就是在剝奪了別人成長犯錯成長的權利,到了第四場的時候,做出了合適的調整。

成長是每個人自主的責任,要多些耐心,而不要為了去顯示自己懂得更多或者帶著「我幫你」的心態,在今後的帶領銀行家過程中會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

2、每天做1件「麻煩事」

遊戲結束後,有一對來參與的夫妻說回家後他們根據家庭資產負債表整理了家庭的財務狀況,開始決定學習理財和投資,我開始反省自己,為什麼玩家都主動去總結整理,而自己卻沒有提出來讓別人寫總結。

因為覺得畢竟覺得不算是正規的心靈創富遊戲帶領,覺得自己還不夠資格要求他們,有畏懼的心理,說白了就是怕被拒絕丟臉。「自己還不夠資格」,和「怕麻煩」一樣,都是限制性的信念。

在2018年,我決定每月寫下10條以前討厭做或者覺得很難做的,但是對成長有幫助的「麻煩事」,讓自己去突破,去做。每天有意識的做1件想做或者應該做而以前可能因為「麻煩」而不做的事情。

3、6月前參加至少8場現金流遊戲

本來計劃是每場都拿本子去記錄大家的投資和反應,發現是對遊戲並沒有很熟悉的時候是記不過來的。只能做到「帶領銀行家」,距離「點評銀行家」還有很有大的差距的,6月前作為玩家身份還得至少再參加8場線下現金流遊戲,多和「有錢人」思維的人遊戲,學習,反思,總結,不斷的創造「麻煩」,不斷成長。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y是瀟洒女子 的精彩文章:

TAG:xy是瀟洒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