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台灣青年我想對你說:小劉的故事

2018台灣青年我想對你說:小劉的故事

圖片來源:華夏經緯評論頻道

有人批評:許多現代的台灣的年輕人偏愛「小確幸」,就會在那兒怨嘆:責怪現實環境不好、工作機會不多、薪資又少的可憐、為政者只會在位子上說大話,所做的承諾沒有一樣兌現。雖然他們的抱怨也都是事實,但是道路是人走出來的,人生苦短,何不趁著年輕全力施展拳腳,為自己打出一番天地來,成敗姑且不論,到頭來總算曾經有過一場奮鬥過的人生!

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台灣,經濟狀態比現在要差得太多了,大學畢業生沒有面臨薪資過低的問題,他們,無論做任何嘗試,什麼工作都找不到,完全沒有出路。因為當時的台灣根本沒有足夠的就業市場,於是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紛紛出國留學。當時的台灣留學生,多數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個個抱著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心態。在國外讀書必須自力更生,因為在台灣的父母為他們買了單程飛機票遠行,已經負了一筆債。學業成績一定要衝到頂尖上去,想法子從就讀的學校得到些補助,或是在校園內打個零工,撙節度日快快把學位念到。畢業後儘力找到份工作,每月將一部份薪水匯回給父母,他們在台灣的生活負擔不輕。

那個年代數以萬計的台灣留學生,就是這麼拼過來的。他們多數的學習成績都很不錯,舉例:有一屆台灣大學電機系共四十五名本地畢業生,先後出國留學的同學近四十位,獲得電機博士學位的有三十多人,多數從名牌大學畢業,個個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做出不錯的成績。

1970年代初期的統計數字:某年美國全國各大學各科系的博士畢業生,台灣留學生佔到了百分之五的比例。這些優秀的人才,後來有的回到台灣來創業,台積電、 鴻海等因運而生,在大學教書的也不少,為台灣各種不同的科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很多就滯留他鄉,楚材晉用了一輩子。

早期台灣年輕人,一秉中國的固有傳統:在極困難的環境中愈戰愈勇、吃苦耐勞、比同儕更加努力、白手起家,建立起基礎後,回饋台灣的家人,不忘養育之恩。如此珍貴的優良傳統,在當今的台灣還有么?

當然有。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絕不會因為有個意識形態扭曲、行為不正當的執政當局,年輕世代聽信那些人胡言亂語,就喪失了中國的優秀文化傳承和倫理道德價值觀。

小劉原來在某個外資銀行做理財業務,他個性拘謹,勤奮努力,但工作繁重、薪資不高,感覺到這樣下去沒有什麼前途,心境鬱悶,但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突破困境。他對我們老一輩人的過去很感興趣,深談了數次後,彼此建立互信。我奉勸他存點錢,找機會到別的國家去看看,了解一下世界上其他人怎麼活著,怎麼看這個世界,不要老困在台灣,不斷被此地無聊政治鬧劇疲勞轟炸。總是用一般台灣狹隘的目光來看事情,難免會沮喪不已,深感無望了。

數個月後,接獲小劉從澳洲寄來的明信片,他正在某農場打工,工余去各地遊覽。不久他從美國波士頓發給我簡訊,在澳洲賺了些錢,現在剛到美國,預備在USA認真學英語,玩三個月。

小劉專程來看我,感謝我給他的建議。在澳洲、美國前後大半年,對他有不小的影響。看得出來,穿著打扮同以前不一樣了,告別拘謹的西裝,他的衣著隨性而有品味,健談,不停地說起在世界另一端的許多趣事。面前是一位開朗愉快的青年。往後有什麼計劃,要做什麼?一切尚未定奪,但是不著急,他有信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又是好一陣子沒他的消息。接到一則微信;小劉在廣州工作,有機會來廣州一定得通知我,要好好招待你老。去了廣州,小劉專程過來,一頓飯吃了三個多鐘頭,意氣風發地告訴我他的大陸近況:在一家公司上班,薪水是原來台灣的三倍多,業務多到做不完。更有新計劃:幾個大陸和台灣的朋友,短期內要在上海開公司,推銷他們設計的產品;充分利用網路,要跑很多城市開發業務。

才一年多的時間,小劉就忙成這樣。女朋友的狀況如何了?噢,新女友在上海,台灣來的,我們在一起工作。小劉說以後有問題還要請教你老呢!老頭子不懂你的新行業,沒啥建議了,開心的生活,好好接著幹下去就是。

作者 唐荒 資深政論家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經緯網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台中市長初選民調揭曉 盧秀燕勝出
天搖地「凍」!花蓮連震48次規模最大5.8

TAG:華夏經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