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竟是把你推向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

它!竟是把你推向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罪魁禍首之一!

定製營養服務

思俞營養與健康是提供專業營養、中醫養生和健康資訊的平台,指導人們合理用膳和運用純食物調養身體,促進身心健康,並提供專業的營養諮詢和個性化的私人營養定製服務。

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們每天所吃的各種食品都關乎著健康大事,今天,思俞跟你聊一聊油的那些事兒。

油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那麼,到底吃多少才合適呢?吃多了或吃少了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我們合理用油呢?……

油,又叫脂肪,我們吃進人體的油,除了烹調油,還有各類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成分。

烹調油可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常見的植物油有: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橄欖油等;常見的動物油有: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魚油等。

烹調油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我們每天應該吃多少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為25~30g。對於成年人脂肪提供能量應佔總能量的30%以下。

據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食用油的攝入量為42.1g,且僅45%成年人烹調油攝入量符合推薦標準(≤30g/天),約26%的成年人超過50g/天。

過多食用油脂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呢?

1、增加肥胖的發病風險

脂肪是人體三大產能營養素中產生熱量最高的營養素,1g脂肪可以產生9千卡的熱量,而1g碳水化合物和1g蛋白質產生的熱量均為4千卡。因此,過多食用總油脂和動物脂肪將增加肥胖的發病風險,而肥胖與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有著明顯的關係,如高脂血症、脂肪肝、心肌梗死等。

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使血管提早出現硬化。在很多油炸、煎烤、膨化和包裝加工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會升高人體內的壞膽固醇,從而增加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不吃或每天只吃極少量的油脂是不是就有利於健康呢?

當然不是啦!烹調油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如果不吃或每天只吃極少量的油脂,將會導致人體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出現相關營養素缺乏性疾病。因此,我們應每天合理攝入適量的油脂。

如何選擇烹調油呢?

動、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比例不同,日常烹飪宜選擇植物油為佳。植物油富含維生素E,且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構成也不同,各具營養特點。如橄欖油、茶油、菜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葵花子油則富含亞油酸,胡麻油(亞麻籽油)富含α-亞麻酸。

因此,我們應該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並盡量選擇帶有「非轉基因」標誌的油為佳。

日常生活中怎樣控制烹調油的攝入量呢?

1、量化用油,控制總量

根據用餐總人數計算每天的用油總量,將一天的用油量裝進指定的容器里,炒菜用油時就從該容器里取用。也可以用帶有刻度的控油壺,烹飪菜肴時,就可以控制每餐的用油量了。用這些方法,逐步養成習慣,培養成自覺的行為,對預防慢性病大有好處哦。

2、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

製作菜肴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烹飪方法用油量也大不相同。選擇蒸、煮、燉、燜、水滑、熘、拌等烹飪方法製作菜肴,可以減少用油量。有些食物如糍粑、麵包、豆腐、雞蛋等在煎炸時,可以吸取較多的油,最好少用煎炸的方法。

3、少吃飽和脂肪類食品

對於加工的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如餅乾、蛋糕、糕點、加工肉製品以及脆的薯條、土豆片和其他可口的零食,都可能由富含飽和脂肪如黃油、奶油、烹飪的人造黃油、可可脂和棕櫚油等製作而成,應盡量少吃。

4、控制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為高脂肪高能量食品,且口感好,香味足,對食用者有很大誘惑,容易過量食用,導致能量攝入過剩。此外,反覆高溫油炸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危害。但對膳食脂肪總量偏低的人,在製作菜肴時,可以適當增加烹調油的用量。

健康源於生活,做到合理用油,促進身體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 的精彩文章:

血管堵了會要命,每天來勺三七粉!通血管,還防病!
血栓的剋星終於被找到了,每天堅持吃,血栓越吃越小,血管不堵塞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