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家3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兒「奇蹟」康復

一家3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兒「奇蹟」康復

廣西新聞網南寧3月14日訊(通訊員 劉桂良)近日,一位父親給曾救治自己孩子的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生髮來微信,告知其3個孩子出院後的恢復情況及在期末考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要知道,他們當時因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險些喪命。

時間倒回到3個多月前。當日,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重症監護病房(PICU)接到地方衛生院的緊急電話,3名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的患兒病情危重,需轉診該院搶救。PICU病區梁珍花副主任得知消息後放棄休息,提前趕到醫院做好準備工作。

原來,患兒父母外出值夜班,由奶奶在家照顧3名小朋友,其中姐姐11歲,哥哥9歲,妹妹6歲。但當父母回家時,發現他們已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面色蒼白,立即送往當地衛生院搶救,很快明確是一氧化碳中毒。奶奶中毒嚴重,搶救無效過世,3名患兒的病情也進行性加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抽搐。7個小時後的凌晨5點,3名患兒在氣管插管後緊急送達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重症監護病房。入院時仍處於昏迷狀態,生命體征不穩定,其中哥哥病情最重,出現高燒、休克、呼吸困難,隨時有生命危險。在醫護人員在梁珍花副主任的指導下立即開展搶救,以最快的速度評估病情,明確診斷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哥哥還合併了肺水腫、橫紋肌溶解和心肌損害。立即予重症監護,呼吸機輔助呼吸,抗休克,激素抗炎,降顱壓等治療。同時請高壓氧科緊急會診,探討氣管導管下高壓氧艙治療的可行性。

同時,醫務人員也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患兒病情危重,生命體征不平穩,需要呼吸、循環支持,隨時有生命危險。外出的轉運途中,進入高壓氧艙後,無疑增加了搶救的難度和各種意外的風險。高壓氧艙中搶救藥品和設備受限,一旦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等極端情況,需要緊急減壓開艙,風險也很大。且如何解決氣管導管與高壓氧的有效連接也是一個問題;另一方面,3名患兒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最重要的治療就是儘早做高壓氧。如果先在PICU保守治療,待病情更穩定後再外出進行高壓氧治療也完全符合醫療常規,但效果無疑會大打折扣,甚至導致病情繼續惡化。但若在病情還沒穩定就轉去做高壓氧治療,如果出現意外,家屬能接受嗎?是僅僅保命,還是冒險前行?在梁珍花副主任主持下,經過短暫的討論後,達成一致:為了患兒最好的結果,必須「冒險」前行。於是,醫務人員馬上兵分多路:告知家屬病情,說明高壓氧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外出治療的潛在風險;積極和高壓氧科協調;再次評估患兒病情,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儘可能穩定生命體征;醫護合作,做好轉運準備,備好急救藥物。

經過溝通後,患兒們的父母強忍內心痛苦,表示相信醫生的判斷,能接受潛在風險,願意共進退。醫院高壓氧科也積極響應,盤曉榮副主任經驗豐富,解決了氣管導管連接高壓氧的難題。經過積極處理後,患兒休克糾正,生命體征較前平穩,自主呼吸活躍。立即前往高壓氧艙治療,醫護人員進艙陪同,以確保安全。病情最重的哥哥出現了高熱、抽搐、呼吸困難和心率波動,立即予相應處理後穩住了局面,高壓氧治療後以最快速度安返病房。姐姐、妹妹經高壓氧治療後,當天神志清醒並撤離了呼吸機,哥哥的情況也有所好轉,此後每日在醫護人員陪護下前往高壓氧艙治療。哥哥神志清醒後,逐漸可以站立行走了。考慮到「遲髮型神經系統後遺症」的可能,盤曉榮副主任給他們制定了「後續定期高壓氧康復方案」。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患兒們最終康復出院,他們父母給醫務人員送來了致謝錦旗。

一氧化碳(CO)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刺激性的窒息性氣體,CO中毒是急性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的秋冬季節,天氣轉冷,人們在密閉的浴室環境中使用燃氣熱水器,造成的CO中毒屢有發生。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高壓氧科僅3個月就收治了94例CO中毒患者。CO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氣強200-300倍,形成碳氧血紅蛋白而失去了攜帶氧的能力,造成組織缺氧窒息,而腦細胞對缺氧尤為敏感。開始時表現為頭暈、頭痛、肌肉酸痛、四肢無力和全身不適,逐漸加重,出現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繼而昏迷、抽搐、休克,直至死亡。患者經治療神志清醒後,經過一段看似正常的假愈期(通常在1個月內)後可發生痴呆、癲癇、精神和認知障礙等的神經系統疾病,稱之為「遲髮型神經系統後遺症」,重度CO中毒患者的發生率高達10%-40%,儘早行高壓氧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預防更為重要,室內使用煤火時注意加強對煤氣管路及灶具的安全管理,注意通風透氣,發現可疑煤氣中毒時立即將病人轉移到通風透氣的環境中,並撥打120求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早班車 的精彩文章:

南寧兩名智障洗車員外出後失聯 5天後被找到
2018年視頻網站逐漸硬氣,綜藝圈開始講內涵

TAG:傳媒早班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