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利迷幻樂隊F?llakzoid:為何人類總是沉迷於出神

智利迷幻樂隊F?llakzoid:為何人類總是沉迷於出神

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瑪沙漠是地球上的最佳觀星點。它比這顆星球上的任何地方更乾燥荒蕪,更接近站在火星表面的感覺。大約四千年前那裡就有說Kunza語的印第安人,他們也曾長時間地仰望星空,肉眼可見的浩瀚宇宙和稀薄的氧氣一定給過他們迷幻的體驗。

智利迷幻搖滾樂隊F?llakzoid認為自己的「迷幻」基因就來自阿塔卡瑪和印第安先民們。在他們看來,「超級碗」上隨中場音樂癲狂的人群,和千年前祭祀儀式上被音樂勾了魂的印第安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F?llakzoid的音樂給人出神的體驗。在現場,三位成員棲身於動輒十幾分鐘的長曲,和觀眾共同完成一場近似薩滿儀式的音樂之旅。他們的音樂要的是關閉人眼,喚醒人所不知的情緒,助人抵達「睜開天眼」的奇妙時刻。

以上是樂隊對自己音樂的理解。外界通常把他們歸入「krautrock」的類別,把他們與德國前輩Can、Neu!、Faust以及Kraftwerk作比較。

「krautrock」中文可以大概譯成「泡菜搖滾」。krautrock.com網站給它下的定義是:krautrock是一種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聯邦德國的音樂風格。使用電吉他、早期的合成器、預先錄製好的磁帶錄音來創作音樂或是製造某種音效。音樂中融合了電子、實驗、迷幻搖滾和正在興起的先鋒音樂。

「krautrock」這個詞本來是英語里形容德國人「泡菜佬」的戲謔詞,後來因為這個時期德國冒出來的一堆精英小眾樂隊,英國人轉而把這個詞送給了這群始終留在小眾,不爭奪話語權,以冒險家的精神操著合成器玩音樂實驗的德國音樂人。

「Krautrock」還分兩個派別。柏林派更偏氛圍音樂,比較心懷宇宙;杜賽爾多夫派重節奏和打擊樂,4/4拍的框架解構了搖滾樂的諸多規則,更加像現世的反叛。

牆裡開花牆外香, 「泡菜搖滾」的影響力更大的反而是在英國。儘管被稱作「運動」,但幾十支當事樂隊們大部分互相間不認識,更不要說希冀這股音樂浪潮做出點什麼改變社會現實的事。

但特別的氣質和誕生的特殊年代還是很讓人難忘,以至於年輕的F?llakzoid甫一出世,就引發樂迷們對「泡菜搖滾」時代的懷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的青年文化爆發也波及到西德。但當時的西德樂隊大都沿襲英美風格,本土還沒有出現非常拿得出手的樂隊。音樂上「趕超」英美不僅困難,而且在精神氣質上有很大不同。

「泡菜搖滾」算是找到了德國的聲音,摸到別人無法複製的國民內核。這種音樂精神上的沉浸和碾壓感強烈,合成器的音色像鐵一樣既冷又咸,冷峻的循環疊加中產生瘋狂因子,外化出來就像是Can後來找的日本主唱Damo Suzuki。當樂隊成員們在街上遇到這個流浪德國的嬉皮士,他們決定無需排練就直接讓他上台歇斯底里。

智利樂隊F?llakzoid在音樂結構上的確和「德國泡菜」們相似。他們的鼓點催眠,貝斯線和吉他線交織明滅,偶有神經質的人聲出現都未必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當年「泡菜搖滾」的樂隊和德國新浪潮的導演們合作愉快,法斯賓德,文德斯,赫爾佐格都用過這批樂隊做原聲,也拍過關於他們的片子。F?llakzoid的吉他手Domingo既是樂手也當導演,與賈木許的搭檔Jozef Wissem(2013年憑《唯愛永生》獲戛納電影節最佳配樂)一起為自己的處女作影片《Partir To Live》配樂。

Domingo喜歡藝術中各種各樣的寂靜。他覺得過去的作品都像是同一部電影的某個部分,一些是影像,一些是聲音。

絕大部分去看F?llakzoid現場的人都沒有體驗過是什麼樣的節奏和音樂帶領印第安人進入集體出神狀態,但自稱音樂得印第安人傳承的F?llakzoid覺得他們知道。他們的每一支曲子在每一次現場的演繹都不一樣。「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在演出的時候),只是集體出神的一部分。我們和現場觀眾處在同樣的位置,都試圖弄明白在那種狀態下能有什麼發現。」

F?llakzoid可以在一張45分鐘的專輯裡不斷循環,首尾相連,製造迷霧暫時地屏蔽外界風雲。他們的中國巡演已在路上,可以帶著一個問題去現場:為什麼人類總是沉迷於出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羅西里尼和於佩爾,兩大女神將於倫敦上演「獨角戲」
蛙蛙今天又去了哪兒?帶了什麼手信?給焦心老母親的最強攻略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