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智能音箱亂斗將分出勝負

2018年,智能音箱亂斗將分出勝負

      不論美國還是中國,目前進場智能音箱的大型業者,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與生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策略相當清晰,所以對於落後的業者來說,這已經是一場註定會失敗的戰爭。

       2014年,亞馬遜在Fire Phone失利的同時,推出了Amazon Echo智能音箱,當時沒有太多人把這個產品放在眼裡。2015年,Amazon Echo大賣。2016年,亞馬遜推出了三款Echo系列智能音箱,而Google也跟進推出了Google Home。在2017年CES展,你可以在許多裝置里發現Amazon的智能語音助理Alexa,而在這一年,Amazon推出了五款Amazon Echo系列產品。就這樣,Amazon的一次成功偷跑,開啟了2017年的智能音箱大亂斗。

Amazon創辦人貝佐斯在剛公布的2017年財報中提到:

2017年我們對Alexa智能語音助理的預測很樂觀,現實是我們遠超預估。這樣大的驚喜很少見,未來我們將雙倍投入。

而美國的智能音箱熱潮也傳導到了中國,2017年是中國智能音箱群雄並起的一年。在上一篇文章,我們看到美國主要業者產品分化,是因為目標不同,所以採取了不同策略。

現在回頭來看看中國智能音箱的大亂斗,你會發現有些業者的策略思維就不如美國業者來的清晰,而那些策略失誤的業者,如果沒有快速調整,將會很快的退出市場。

小米領跑中國智能音箱市場

目前在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市佔率前三名的業者包括叮咚音箱、小愛同學以及天貓精靈。這三項產品的所屬集團都具有電商與零售屬性,分別是京東、小米以及阿里巴巴。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推出Echo的Amazon本身也是電商。

京東與科大訊飛合資的靈隆科技,算是相當早期關注智能音箱產品的公司,他們所推出的叮咚音箱,發展路徑也比較像Amazon Echo,不僅推出多樣化的產品線適應各種消費情境,也有開放平台接入第三方應用,然而在小米與阿里進入市場之後,叮咚音箱的市佔率快速下滑。

不同於Amazon在美國零售市場幾乎壟斷的地位,在中國,天貓與京東仍處於激烈競爭階段,而京東會有多少資源投注在叮咚音箱,這將會是叮咚音箱未來發展的最大不確定性。

而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應該還處於試水溫階段。推出時訂價499元人民幣,但在雙11時降到99元人民幣,結果賣了百萬台。阿里的AliGenie語音平台一開始是以商務應用為出發點,包括新零售、酒店、航空等行業,所以貴一點也無所謂。但降價後的銷售量或許會改變阿里巴巴對消費市場的想法?

如果是,2018年的天貓精靈就會有很大的變化。畢竟,如果是要推廣AliGenie語音平台,那單一產品或是過高價格恐怕都不是正確的方向。

我最看好的一個產品,就是我之前寫過的小米,你就把他當成平民版的蘋果吧,因為他們都是以硬體為主要收入。他們在去年七月推出了「小愛同學」智能音箱,一如以往的給出了市場上最低價,299元人民幣。而它可以用來控制小米的其它家庭電子設備,小愛同學完全符合小米的品牌定位以及生態系布局

在前述市佔率前三大的產品當中,小米又較其它兩者具有更多優勢。因為以這三款音箱來說,小米的「小愛同學」可以用來控制大部份小米體系的家電,就應用場景來說就遠大過於其它兩者。

百度策略錯誤,註定出局

然而,策略錯誤的公司不少,其中也不乏大型公司。

例如下面這個積木,售價1,699元人民幣。

這是百度的Raven H,我毫不懷疑百度在人工智慧的能力,但百度在硬體部份的問題一直都很大,他們在2015年開了百度未來商店,想要推廣智能硬體,後來??就沒有後來了,百度未來商店已經在2016年停止營運。

其實像智能音箱這樣已經被成功定義的產品,你大概很難在型態或設計上有所突破,畢竟就連蘋果的HomePod也沒能做出脫離音箱型態的產品。百度最好的做法應該就是像Google一樣,幾乎複製Amazon的打法與產品定位,以求自己的智能語音助理DuerOS可以應用在更多場景。

雖然他們在CES展中推出了比較像智能音箱的產品「小魚在家VS1智慧視頻音箱」,但就過去的經驗來看,硬體一直都是百度的軟肋,所以百度最後很可能會在這個領域出局。

騰訊,作to B的生態系

而BAT中的騰訊,推出的則是小Q機器人二代,2,680元人民幣。這個比較不算是智能音箱,畢竟他們自己官網的定義是「成長教育/兒童陪伴」,許多的宣傳場景也都有兒童在裡面。而若你去看其它智能音箱的情境照片,其實裡面很少會出現兒童的。

這樣的定位也沒什麼不好,早教也是一個龐大市場,比如說喜馬拉雅的小雅音箱,999元人民幣,他們就認為自己是個給孩子用的語音圖書館。

但企業自己要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比如說,與騰訊合作的Zenbo,訂價要24,900新台幣,這樣的價格要進軍早教市場或許有可能,但絕對不可能成為智慧家庭的配備,畢竟蘋果的HomePod也只要349美元而已。

而騰訊在2018年初,與數字家園合作另推出了「親見智能音箱M10」,這款產品搭載了10吋的屏幕。但就數字家圓過去的產品來看,價格可能會是最大的問題,例如2017年初推出的親見H1,訂價1,980元人民幣,雖說差了個屏幕,但小米的小愛同學也不過是299元人民幣而已。

對於騰訊來說,他們的目標是推廣小微智能服務開放平台,而騰訊的強項之一在於內容生態,前述這兩個部份跟Amazon是相當類似的,所以他們願意與各種硬體業者合作。但騰訊在行動套接字有個強大的社交體系微信,這個部份則是Amazon所沒有的,而這也是為什麼Amazon必須自己跳下來身先士卒推廣硬體,而不是像騰訊這樣好整以暇的做好軟體與服務就夠了。

但騰訊真的不做硬體嗎?我認為只是不急著做而已。就像它在去年也推出了QQ閱讀電子書,目的就是在時機成熟之時,完善旗下閱文集團的生態鏈。那為什麼他現在不做智能音箱?還記得我之前所說的嗎?智慧家庭的核心絕對不該只是個音箱而已。

智能音箱亂斗將分出勝負

去年Amazon推出五款Echo,其中一款有鏡頭、兩款有屏幕,而今年CES展,也看到Google與百度推出有屏幕的智能音箱,騰訊的親見智能音箱也是如此,智慧家庭中心還在進化當中,至於為什麼要加屏幕?接下來可能會怎麼演變,就要用另一篇文章來寫了。

當BAT再加上小米都已經落子,接下來比的就是誰的錢多、資源多,所以,剩下的業者恐怕是沒機會了。例如出門問問的Tic home問問音箱,998元人民幣;若琪的Rokid Pebble,1,399元人民幣。即便他們的質量可能真的很好,但沒有規模經濟,沒有生態系的支持下,這樣的價格是沒有辦法競爭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去年才開始的智能音箱亂斗,今年就會分出勝負的原因。

因為不論美國還是中國,目前進場的大型業者,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與生態,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策略相當清晰,所以對於落後的業者來說,這已經是一場註定會失敗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觀點 的精彩文章:

TAG:藍海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