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楚!專家這次給你講個明白!

眩暈、頭暈、頭昏,傻傻分不清楚!專家這次給你講個明白!

「大夫我頭暈……」中國頭暈患者千千萬,一開口都是這句話。但是注意,今後再向醫生描述頭暈要換個方式了,因為日前,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和中華神經科雜誌編輯委員會推出《眩暈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正式區分了頭昏、頭暈和眩暈,這三種「暈」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千差萬別,為了治療效果,咱們還是好好學學這三種「暈」吧!

眩暈:指沒有自身運動時,有旋轉感或擺動感等運動幻覺;

頭暈:指非幻覺性的空間位置感受障礙,但不包括現實感喪失和思維遲鈍、混亂等障礙;

頭昏:指頭腦不清晰感或頭部沉重壓迫感,通常與自身運動並無關聯。

眩暈:「5S」最危險

「這個天旋地轉太可怕了,我會不會死啊?」,「眩暈是腦供血不足引起來的嗎?我會不會半身不遂?」常常有朋友因為眩暈而擔心。其實眩暈癥狀很常見,大多並不危及生命,但危險常常潛藏在看似常見里,所以分清危險的眩暈很重要。

哪些眩暈有危險?我們總結出了簡單有效的5S甄別法:

第一個S——Strength,試試力量好不好,肢體無力會偏癱,顏面無力口眼歪。

第二個S——Sense,查查感覺行不行,肢體顏面有麻木,尤怕出現在兩邊。

第三個S——Swallow,體味吞咽順不順,吞咽食物不順暢,喝口涼水都會嗆。

第四個S——Speak,聽聽說話清不清,語言表達太費勁,構音障礙語含混。

第五個S——Seeing,看看眼睛有復視,明明就是一百元,偏偏看成兩百塊!

眩暈合併5S,突發卒中風險大,時間窗內別耽誤,快快送去大醫院,溶栓取栓可救命。

眩暈合併5S,已經不是急性期,神經專科來挂號,看看是不是有危險。

眩暈沒有5S,耳鳴耳悶聽力差,耳科門診去就診,查查耳朵是關鍵。

眩暈沒有5S,合併癥狀說不清,眩暈門診看專家,查清病因是關鍵。

最後,沒有5S、沒有任何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的眩暈患者,腦卒中所致的可能只有0.7%!

頭暈:說病史最重要

我曾接診過一個主訴頭暈的患者,病史多年,問診後沒能讓我形成傾向性的診斷思路,直到神經系統查體快結束時,家屬無意中說了一句:「發病那會兒我叫她不答應」。順著這句話我隨即追問:「當時知道有人叫你嗎?」 一步一步窮追不捨才弄清這是位多次發作短暫意識喪失的患者。她本人對這種發作習以為常,認為這就是頭暈,因而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主要癥狀,但對於我的診斷就埋下了障礙。

作為專業醫師,我想告訴患者,當你因為頭暈來就診,最重要的環節是「訴說病史」,尤其要客觀、準確地訴說。醫生只有詳細了解了你的病史,才能對查體和輔助檢查結果有科學的分析,最終形成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多數頭暈患者只要把病史說明白了,診斷就有了方向,有些甚至可以因此確定病因,比如前文中哪位多次發作短暫意識喪失的患者。

首先,你要訴說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評論或者CT報告的結果。醫生將從你的描述中區分出你屬於哪一類頭暈。

接下來,要圍繞著頭暈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病的,發作前有沒有誘因,頭暈的嚴重程度,是持續性頭暈還是陣發性的,是否伴隨著下述的癥狀:頭痛、噁心、嘔吐、耳鳴、耳聾、心悸、面部或肢體的麻木或無力,視物有雙影、言語不清晰甚至意識喪失等情況進行描述。從第一次發作到現在多久了,一次發作持續多長時間,如何緩解的,僅此一次發作還是反覆發作,已經做過哪些檢查,服用的藥物和效果,精神和睡眠如何,過去有哪些疾病等等……這些情況都應當告訴醫生。如果擔心看病時忘記,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回憶並記錄下來,看病時帶著這些記錄就行啦!(中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薛爽)

頭昏:和軀體最無關

俗話說「頭昏腦脹」,真的很形象——頭昏就是大腦的典型癥狀,和軀體、動作無關,你動不動都頭昏,就像戴了頂帽子、甩不掉。西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栗秀初說:「頭昏主要表現為持續的頭腦昏昏沉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腦皮質高級神經活動功能降低所致,與頭頸和軀幹的活動無關。多伴有頭重、頭悶和失眠等其它神經官能症或(和)慢性軀體性疾病的臨床癥狀,勞累和緊張時加重,休息和心情輕鬆時減輕。多見於神經衰弱或慢性軀體性疾病等病人。」

有研究表明,頭昏主要由多種器質性、功能性疾病或長期腦力過勞等導致大腦皮質功能(興奮性、抑制性以及兩者相互轉換和誘導的靈活性等) 的整體弱化引起,其首要受損的靶器官是主管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大腦皮質,現代社會,辦公室工作時間長、戶外運動時間少,電腦、網路普及使用導致的頸椎疾病以及熬夜等不規律生活,都可能導致頭昏的出現。

最後,腦血管疾病也可能導致頭昏、頭沉,這種頭昏往往伴有言語不利、肢體活動不利或者行走不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道學問 的精彩文章:

TAG:醫道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