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軍2019財年預算對戰備、規模與現代化的權衡

美軍2019財年預算對戰備、規模與現代化的權衡

隨著美國2019財年國防預算大幅增加,美國防部可以比以往開展更多的任務,但仍不是無所不能的。從宏觀角度來看,國防預算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權衡(也被稱為痛苦的鐵三角權衡):戰備能力、兵力規模與現代化。美國防部長馬蒂斯強調,由於戰備能力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新預算首先要提高部隊的戰備能力;新預算對於各軍種兵力規模的調整,其增長幅度高於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最初預計,但少於特朗普的預估;而對於如何實現現代化升級,是只關注升級現有系統而不啟動成本高昂的新項目,或是採用混合策略,即繼續研發一些成本不那麼高昂、能力不那麼先進的系統而非全部採辦高端能力。

一、背景

儘管關於國防預算的問題早就存在,但當奧巴馬政府在2014年調整其戰略向伊拉克和敘利亞發動長期空襲,並實施歐洲保障計劃威懾俄羅斯之後,這些問題愈演愈烈。雖然這兩項戰略的調整均取得了成功,但卻給軍隊帶來了額外的壓力。由於面臨《預算控制法》以及美政府其他優先發展事項的挑戰,因此國防預算也無法為之提供幫助。

二、美國2019財年預算對戰備、軍力規模與現代化的考慮

戰備已經不再是預算的重點

特朗普政府的2017財年和2018財年國防預算為美軍的戰備能力(尤其是保障和備件)提供了額外的經費。2019財年的預算維持了這種增長,但重點已經轉向現代化,這表明戰備能力已不是預算中最重要的部分。

增加兵力規模是預算的另一優先任務

美政府對此持矛盾觀點。2016年9月,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表示將組建54萬人的陸軍、由350艘艦艇組成的海軍,以及包括1200戰鬥機的空軍。但國防部長馬蒂斯於2017年多次表示,將重點發展「殺傷力」,而不是增加兵力規模。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則表示,在短期內不會實現部隊軍力的增長。這種強調能力(即「殺傷力」殺傷力)策略與美國新的《國防戰略》(NDS)所持的與俄羅斯和中國保持「長期大國競爭」的論調相一致,並在《國防戰略》草案(非密版摘要)中有所闡述。不過,儘管最初的草案忽略了關於兵力規模的討論,但據報道,美政府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已經做出了讓步。因此,最終的《國防戰略》文件包含發展兵力規模這一事項,而2019財年預算也有所妥協,即適量增加部隊規模,但幅度沒有預期那麼高。

現代化是預算的優先任務

按照《國防戰略》的指導,2019財年國防預算中用於現代化能力(即購買新裝備)的經費得到大幅度提高。相比2018財年國防預算,2019財年預算申請中的採購預算增加190億美元,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RDT&E)預算增加180億美元。不過,美國防部目前還沒有新的大型採辦計劃,而是專註於繼續生產現有系統。這主要是因為,啟動數十億美元的新採辦項目需要國防預算多年保持高位運行以滿足資金增長的需求,然後國防預算面臨不確定性,可能無法提供保障。

未來,研究和開發領域將會出現新的採購計劃,如高超聲速/常規快速打擊能力、先進飛機、定向能和機器人等。發展現代化能力的最顯著特點是大幅增加所有類型的彈藥採購,包括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精確和非精確地對地作戰能力、遠程和近程作戰能力、導彈防禦以及反艦系統。這既表明了美國已經做好與其他大國之間進行高端衝突的準備,也表明其需要補充庫存以應對諸如朝鮮、中東等地區衝突。

三、陸軍

2019財年,陸軍兵力規模將增加到48.75萬名士兵,最終目標是49.5萬;現代化方面則側重於現有系統的生產,而非啟動新的採辦項目。

兵力規模

儘管兵力規模增加,但未來美陸軍將不會新增更多的旅級戰鬥隊,而是會為現有部隊增補人員並發展一些新的能力。前者可以提升戰備能力和部署能力,後者如成立網路、防空或與盟友進行聯絡的部隊,以利用新興技術和對新戰略作出回應。在2019財年,陸軍國民警衛隊和陸軍預備役人員各增加500人,這意味著87%的軍力增加都是現役人員。

現代化

現代化 在現代化方面,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輕型戰術車輛、裝甲多用途車輛的預算有所增加,直升機和M2「布雷德利」戰車的預算保持不變。雖然美陸軍仍在發展下一代作戰車輛和未來垂直起降飛機,但這兩個項目並未被列為陸軍未來的採購項目。隨著陸軍新的現代化司令部的成立和跨職能小組的組建,這一現狀可能發生變化。但儘管如此,陸軍「漸進式」的現代化戰略似乎已經「根深蒂固」並可能繼續下去。

四、海軍

與陸軍一樣,海軍也在擴充軍力並增加現有項目的採購,也沒有啟動新的大型項目。

兵力規模

兵力規模。現役作戰人員從2018財年的32.79萬增加到2019財年的33.54萬,最終目標為34.48萬。

現代化

美海軍總造艦資金從2018財年的204億美元增加到2019財年的219億美元;艦船將增加到299艘,艦隊規模將在2039財年達到342艘,並未達到355艘的目標。2019財年將購買10艘戰艦,比2018財年增加1艘,DDG-51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裝備有先進導彈防禦雷達的III型驅逐艦)的建造將從2艘增加到3艘,而瀕海戰鬥艦的數量將從2艘減少到1艘。

在戰機採購方面,美海軍將採購29架第五代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和24架第四代F-18E/F戰鬥機,投入7.19億美元研發「黃貂魚」無人空中加油機。此外,海軍沒有提出任何其他無人戰鬥機計劃。

未來,護衛艦和F-18戰機將保持持續採購狀態,儘管這些系統並不適於大規模力量衝突,但其較低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戰備能力,能夠滿足日常駐留和危機應對的需求,並適於局部衝突。

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將現役人員增加1100人,從2018財年的18.5萬增加到2019財年的18.61萬,最終目標為18.64萬。這一增長主要為了建設被海軍陸戰隊稱為的「第五代作戰力量」,如網路、安全合作、信息戰和特種作戰等。在採購方面,海軍陸戰隊將採購預生產型兩棲作戰車輛——一種先進的八輪裝甲運兵車,以取代現有的艦對岸兩棲突擊車(AAV)。儘管如此,海軍陸戰隊仍繼續升級現有的AAV。

五、空軍

空軍正適度進行軍力擴張並採購現有系統。

兵力規模

現役兵力從2018財年的32.5萬增加到2019財年的32.9萬,填補現有部隊的不足,並擴展網路作戰和情報等一些高端作戰能力。預備役人員也有小規模增加,總計700人。

現代化

採購計劃包括每年完成48架F-35戰機的生產,雖比2018財年提議的46架略有增加,但距離空軍希望的每年60架的目標尚有距離;採購15架新的KC-46加油機、7架M/HC-130型飛機(主要用於特種作戰)、首批10架搜救直升機、29架「死神」無人機。

兩種飛機的採購提議體現出預算對空軍部隊結構的權衡。一是延壽B-52戰機使之到2020年左右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即使更新型的B-1、B-2退役、B-21開始服役。這主要是因為B-52相對易操作,並在近期的衝突中表現出了有效的作戰能力。空軍還將繼續發展輕型攻擊機項目,以在相對良好的空中環境下執行作戰任務。這兩項提議採取的都是「高低配」組合方案。

美空軍在研發領域增加了近50億美元,進一步支持核現代化發展,包括優先發展B-21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和遠程防區外導彈,同時增加了太空領域的經費。

六、未來挑戰

美軍面對的挑戰是雙重的,首先是用實際申請到的預算來執行所有這些兵力擴展計劃。雖然兩黨都支持國防建設,政府對於國防預算的預估也將繼續保持高水平。然而,來自利息支付、應發展項目和國內優先事項的壓力,以及未來國會中權利的不確定性將阻礙這些計劃的開展。其次是美國防部專註於大國競爭的戰略能否與滿足日常作戰任務的需求協調發展。美政府希望通過削減成本高昂的作戰行動以減輕壓力,集中資金用以其他地方,但是地區作戰司令部、盟友和合作夥伴以及作戰指揮官使得這以計劃很難實施。

來源:美國《防務快訊》/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胡畔畔 張明月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科技要聞 的精彩文章:

美共和黨議員建議採取5項措施加強網路安全
美軍重視電子戰能力發展

TAG:國防科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