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僑權益保護需求日益突出 代表委員再論國家立法

華僑權益保護需求日益突出 代表委員再論國家立法

來源:央視國際高清

(兩會綜述)華僑權益保護需求日益突出 代表委員再論國家立法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付強 周乾憲 羅欽文)近年來,海外華僑回國投資、創業漸成風潮,其在國內的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權益保護需求日益突出。

截至目前,國家層面的僑法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下稱「保護法」)。涉及華僑權益保護的規定散見於國籍法、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規中,既欠缺專門法律依據引導,又因令出多門存在執行難隱患。

制定華僑權益保護法的呼聲由來已久。公開資料顯示,1983年以來的歷屆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上,針對華僑權益保護立法的議案、建議屢見不鮮;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就有72位代表提出涉僑議案,希望儘快制定華僑權益保護法,24位代表及若干委員提出建議。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認真落實僑務政策,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據此再發呼籲,在全國層面啟動華僑權益保護立法工作,為華僑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優勢和作用創造更好條件。

「中國正在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廣大華僑華人是獨特寶貴資源。」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僑聯主席劉以勤表示,維護華僑正當權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僑辦政法司司長董傳傑介紹,在60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中,華僑約佔10%。「制定一部完整、統一,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華僑權益保護法尤有必要。」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僑聯副主席於集華則認為,立法既是填補「空白」,也能與「保護法」相輔相成,形成合力。

實際上,推進立法的腳步近年來從未止歇。2015、2016年,國務院立法計劃連續兩年將華僑權益保護列入研究項目。2017年,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組織開展了華僑權益保護專題調研。國務院僑辦也積極準備,先後四次草擬了華僑權益保護法的草稿。廣東、福建、湖北、上海、浙江等僑務資源較豐富地區,則陸續頒布了地方性華僑權益保護條例。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國家予以關注、地方先行先試,為國家層面立法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面對國情、僑情變化,立法也應與時俱進,既統籌兼顧也突出重點。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鄭奎城認為,除了界定華僑的定義和部門職責、落實華僑的政治權益,明確華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法成立社會團體的權利等,法律中還應包含華僑參加社會保險,華僑投資、財產、捐贈、生育等方面權益的保護,以及華僑子女、華僑學生的教育權益等。

鄭奎城還強調,需要處理好華僑權益保護法在法律體系和法律位階中的關係,「這樣才能在不發生法律衝突的前提下實現立法的最佳功能和實效。」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常委胡旭晟表示,華僑身份認定標準也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海外留學生人數增多,在海外學習、生活時間長,權益也需要保護。」

他同時指出,對於新老華僑權益保護的不同訴求、經濟新常態下華僑投資權益保護的側重,以及究竟是單獨立法還是與「保護法」合併立法等問題,有關部門也應給予充分考慮。(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彩貴州網 的精彩文章:

頑石何處來?宮苑賞石的歷史變遷
印江投資1.47億元建成「博物館」

TAG:多彩貴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