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地的胸懷,流水的氣概

大地的胸懷,流水的氣概

作為父母,我們會經常教育孩子要爭強好勝,不能吃虧。我身邊有位「鐵骨錚錚」的父親就曾這樣說:「如果你把別的同學打傷了,沒關係,老爸給他包工養傷。如果你被別人打哭了,回來我會把你往死里打,打的就是你的窩囊。」的確,這樣能培養出侵略擴張不受氣的孩子,但是,也未免會誕生飛揚跋扈,惹是生非的孩子。

我認為,應該教育孩子胸懷寬廣一些,多一些慈與悲的情懷。我喜歡讀國學,這些古籍經典蘊藏著很多精深奧妙的哲理。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也就是道德。人達到了上善的境界,彷彿就如同水一樣不再受形體的拘束了。水善於利用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水總是呆在人們不願呆的地方,這樣的性格,幾乎和道沒有兩樣。人達到了上善的境界就會有如下的表現:「居」善於與「地」聯繫起來;「心」善於與「淵」聯繫起來,「與」善於與「仁」聯繫起來,「言」善於與「信」聯繫起來,「正」善於與「治」聯繫起來,「事」善於與「能」聯繫起來,「動」善於與「時」聯繫起來。只有能夠做到「不爭」的時候,才算是達到了「無憂」的境界。

水至柔,但柔能克剛。面對盛怒的人,如果我們以硬碰硬,以牙還牙,往往會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會令對方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如果我們胸懷博大,淡定從容,春風化雨,就會使對方的怒氣消散,轉為理智和謙卑,結果就會截然不同。十多年前,我一個朋友(處於對已逝者的尊敬,願亡靈安息,此處就不再說名字。),去縣城一個飯店吃飯。那天下著雨,服務生上了一道菜,不合他的口味,他要求換掉。老闆不幹,於是雙方大打出手,只聽「嘭」的一聲悶響,我的朋友倒地了,他被老闆一磚頭拍在腦袋上,砸死了。20多歲的年紀,赴陰曹報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如果當時能謙讓一步,遷就一下,深深理解一下對方,小小的縣城,老闆開個小店也不容易,就會避免悲劇的發生。所以,我們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多了解別人,多愛別人一點。這樣看,貌似吃虧,其實,我們反而會收穫很多。

佛陀曾經這樣教示自己的兒子:「羅睺羅,向大地學習吧。不論我們把清香的花朵、香水或鮮乳汁撒在地上,又或將穢臭的糞便、尿、血、黏液、涎沫等丟棄在地上,大地都一概領受,無牽無懼。」「向水學習吧,羅睺羅。當我們用水清洗污垢,水一點也不會悲傷或覺羞辱。向火學習吧。火會毫無分別地燒毀一切,它並不會介意燒的東西是否潔凈。向空氣學習吧。空氣運載著所有的氣味,不論它是香是臭。「羅睺羅,修習慈愛以降伏嗔怒,慈愛是無條件地給人歡樂的心量。修習悲心以降伏殘忍,悲心是不求回報地替人脫苦的能耐。修習歡喜心以降伏怨恨,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產生的喜悅。修習能舍心以降伏偏執,舍心是對一切事物平等開懷地看待。這是,因為那是;那是,因為這是。自我和其他沒有分別。不要排斥一樣而又追求另一樣。「羅睺羅,慈、悲、喜、舍都是深奧美妙的心境,我稱它們為四無量心。如你修習它們,你一定會成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樂的泉源。」

我最喜歡文中的這句話:「成為他人清新的生命里和快樂的源泉。」人都喜歡被別人愛,同時,人都還有一種潛在的自重感——愛別人。因為,只有當你有了愛別人的能力,成為他人清新的生命里和快樂的源泉,你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愛。被尊重與施愛是對等的。當今社會,有太多太多的校園悲劇發生,有太多的青少年把屠刀對準了自己的同窗,老師,甚至父母。這些孩子都有人格缺陷,就是缺少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有施愛的意識,培養施愛的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慈心,要無條件地給人歡樂,不計回報。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愛整個的自然界。還要培養他們的悲心,培養他們替人脫苦的能耐。當別人有了痛苦時,不是冷眼旁觀,更不能幸災樂禍,要力所能及,甚至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還要培養他們的喜心,當別人有了成功和幸福時,要感到由衷的高興和喜悅,而不是嫉妒甚至憤恨。還要培養他們的舍心,學會捨得,捨得事一種智慧,不要太貪婪,對一切事物能平等開懷的看待。

上善若流水,神聖如大地,應該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致力達到的境界。也應該是教育孩子應該遵循的最高準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打擾你幾天時間了
對不起,您沒有空間訪問許可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