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15,善良的我沒想到,兒童教育也要打假,那些流行的神經迷思

315,善良的我沒想到,兒童教育也要打假,那些流行的神經迷思

愛貝睿

基於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新一代兒童教育機構

一直以來,在學前兒童教育圈中,流傳著很多關於神經科學的理論。比如,不少兒童教育機構向家長宣稱對右腦進行開發,挖掘孩子的潛能。這類被很多人信以為真的「教育真理」,其實並無多少神經科學的研究基礎,大多數都並未得到充分的科學證明。看著很前沿很高妙,然而,本質上是假貨。神經科學家們將這類流傳很廣的謬誤稱之為「神經迷思(Neuromyth)」。

今天,「3.15」消費者權益日,小編就帶著你一一破解那些廣泛流傳的「神經迷思」。

知識經濟時代,腦科學在爸爸媽媽們的圈子裡也開始流行起來。但流行也容易引發焦慮和恐慌:

「10 分鐘看完 10 萬字的書還可以過目不忘,我家孩子大腦開發得肯定還不夠……」

「30 分鐘記能記住 100 個單詞,我們是不是錯過了自家寶貝的大腦開發敏感期了?」

「想幫孩子提高成績,要不要幫他報班開發右腦,或者訓練一下超級記憶術?」

所謂的「腦科學研究成果」蒙蔽了太多家長,也給騙子提供了各種可乘之機。

不過,大家別慌,這個「3.15」,兒童大腦專家愛貝睿幫你破解大腦開發謎題,讓大家科學養育,明明白白地消費

右腦

開發

誤區:左腦掌管語言邏輯,又稱「學術腦」;右腦掌管藝術創造,又稱「藝術腦」。開發右腦會讓孩子獲得創造力,贏在未來。

流毒指數★★★★★


千萬不要被這個看似科學的論斷給鎮住了。

簡單地把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右腦」,是一種人為的誇大。

雖然從生理上來說,人腦的確分為左腦和右腦兩部分,但從功能上說,我們是「全」腦人

左右腦的分工側重不同,並不代表不同工作完全由某個腦區來負責。某一個腦區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佔主導一點,但並不代表另外一邊的大腦不做事。

追根溯源,左腦與右腦的這種二分法,源於 1981 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斯佩里 (RogerSperry) 的裂腦研究。20 世紀 50 年代斯佩里第一次發現左右大腦的工作側重不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然後引起媒體轟動。

但科學家講的是左右腦分工不同,側重點不同,媒體傳播的卻是左腦幹這個、右腦幹那個。由於老百姓特別喜歡簡單化的概念,於是,這個錯誤的概念就流行開來了。

大腦的確分成左右腦,但大腦不是獨立工作的任何動作都需要左右腦協同工作,大到語言、運動、藝術、情感、聽覺、嗅覺等,小到拿一支筆、扔一個垃圾等,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左右腦協同完成,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開發右腦,所以,「右腦開發」是誤區!所有打著「右腦開發」旗號的兒童教育都是在做營銷

大腦只用了

10%

誤區:有些人腦子好使,智商高,是因為開發使用率高;一般人的大腦只開發了 5%~10%,還有 90% 的大腦功能是閑置的。

流毒指數★★★★

先說說這個 5% 和 10% 的傳說吧。

有人說,這是愛因斯坦說的,或者說這是解剖愛因斯坦大腦後的結論。其實,這句話並沒有在愛因斯坦正式的文獻中出現過。就算他老人家真的說過,也要看是在什麼語境下說的,很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話。而愛因斯坦大腦解剖報告也從未提到這一點。大家要注意識別這種拿科學巨匠來演繹的、聽起來非常科學的謬誤,避免以訛傳訛。

另外一個版本,大概來源於大腦含有約 140 億個神經細胞,約佔腦重量的十分之一,剩餘的九成是其他組織,比如膠質細胞。在對膠質細胞機能沒完全理解的年代,人們認為大腦中只有神經細胞對智力起作用。其實,膠質細胞也不是吃閑飯的,它們有為神經細胞提供營養、提供支撐,形成髓鞘、增進傳導速度等多種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個誤解又被電影給強化了。幾年前熱映的科幻電影《超體》中,摩根·弗里曼 (MorganFreeman) 扮演的教授,在影片裡頭一臉嚴肅地講「大腦已經開發了 28%,能感知任何人的思想」「如果開發了 100% 會怎麼樣?我不知道」的時候,簡直要讓人笑傻了。

這些概念,作為娛樂因素當然可以,但如果大眾把它當作科學,就十分可笑了。

什麼是開發大腦,無論是你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其實大腦一直在做各種運算。也就是說,大腦一直都在不停地運轉中

所以,開發大腦是一個錯誤的隱喻,似乎我們可以像挖金礦一樣去從大腦中挖出點什麼;而聰明養育真正的難點不在孩子那裡,其實在家長教育這裡聰明養育,育兒育己。現實也是如此,我們很難奢望一位不愛閱讀的媽媽能培養出一個熱愛閱讀的孩子。

大腦發育

敏感期

誤區:學習每種知識都有敏感期,大腦發育到一定階段就不長了;錯過了敏感期,孩子怎麼學都學不好。

流毒指數★★★★★


有敏感期這個概念,但是沒有那麼誇張,誇張到「錯過了就不行了」的地步。敏感期理論被引入兒童心理領域,尤其是學習領域之後,被過度闡釋了

最常見的就是有人認為 2~3 歲是兒童學習口語的敏感期,4~5 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敏感期,等等。很多家長為此憂心忡忡,生怕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之後,就錯失了學習的最佳時機。

的確,有很多領域,比如藝術、體育、語言等等,過了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學起來會更艱難一些,所花費的時間會更長一些,但是,這並不是說「敏感期」不可錯過。對很多人而言,成年之後相對專註的時間少了,自然學起來就很難了。

以家長最關心的語言敏感期為例,學習第二語言最好的敏感期如果過了,並不意味著孩子就學不好了,只是可能會更費力一點。但是,請注意,這只是量上的差別,而不是本質上的不行

而且,很多人以為「大腦發育到一定階段就不長了」,孩子還很小,就急著帶孩子嘗試各種「大腦開發」訓練,這也是一種誤解。現代腦科學研究已證明,成年人的大腦也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腦細胞是不斷更新的,只要你想學習,懂得學習的方法,都可以擁有聰明的大腦

「超級」

記憶術

誤區:記憶力強的人智商高;學習記憶術可以提高智商;智商高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

流毒指數★★★★

沒錯,記憶力是可以訓練的,但請注意:記憶術的表演性大於實用性

所謂的大腦開發實質是什麼?現在好多打著大腦開發名頭的訓練,做的都是記憶訓練的事。

對於記憶訓練,愛貝睿本來是持中性的看法。但過度的宣傳,讓記憶訓練本身,變得很負面記憶術可以有,比如當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力真的不夠用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下。

但是,人類學習的實質,或者說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記硬背東西,而是理解東西。把記憶力等同於智力,這是錯誤的。

記憶術不是讓你理解,也不會幫助你理解,這是非常確定的。也就是說,記憶術可以幫你記一些枯燥的、沒有規律的東西,可具體應用時還得靠自己去理解。就像很多法律名詞,你可以依靠記憶術背下來,一上法庭,怎麼運用法律,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記憶,是幫你記住;理解,是幫你記好。真正的學習,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融會貫通,才能創新。這才是人類智力的持續。

所以,不練記憶術,孩子的學習也不會因此被拖累。

四肢發達

頭腦簡單

誤區:多運動會讓孩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學習好的孩子不應去練體育;運動佔用了學習時間,是在耽誤學習;運動多了,孩子玩兒野了,會不愛學習。

流毒指數★★★★


從腦科學來講,運動不僅不會破壞學習,反而還會促進學習。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養分,能幫助神經元生長。雖然運動對智商的提高還沒有量化到鍛煉到多少,智商提高了幾個點的地步,但是,運動是怎麼促進大腦發育這個道理可以講,這個趨勢是存在的。

而且,智力(注意,不是智商)的發展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運動一直都在起作用。中國的孩子,在運動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

運動的好處,更遠一點來說,還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和思維。這個眼界,就是對世界的了解,要走出去,動起來,僅僅待在屋子裡面,是無法了解真實世界的規律的,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行的。

結語

愛貝睿在此可以旗幟鮮明地說:

我們反對借著腦科學的幌子,進行的不科學的「右腦開發」「全腦開發」;不少打著「激發大腦潛能」旗號的兒童教育,都不過是營銷噱頭;對「敏感期」不必反應過度,成年的大腦依舊具有可塑性,用對方法,變聰明總不會嫌晚的;記憶術訓練,並不能真正讓你的孩子變聰明,學習的實質也並不是死記硬背;而運動呢,並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反倒能促進大腦生長。

請各位家長不要花這些冤枉錢了!

趕走育兒中的偽科學或許天真,但總要有人為此堅持。

為千萬父母普及靠譜的育兒知識,是愛貝睿的初心,謝謝一路走來,你一直都在。

各位讀者,你與你的親朋好友碰到過這些神經迷思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感想,與更多人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貝睿學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恰當地批評孩子?
如何藉助音樂讓孩子更聰明?

TAG:愛貝睿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