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石刻骨,積健為雄——吳昌碩的氣與骨

金石刻骨,積健為雄——吳昌碩的氣與骨

在中國新舊文化交替的特定歷史時期,吳昌碩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關鍵人物,亦是金石畫風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主要傳承者。在近現代畫壇,其地位與影響力無人能及,他以詩書畫印的全面成就,超越了自文人畫傳統產生以來的所有前賢。

吳昌碩常自謂「四十學詩,五十學畫」,並自謙說:「我畫非所長,而頗知畫理」。正因其深知中國畫理,吳昌碩承繼徐渭、八大山人,將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藝術實踐當中,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

吳昌碩 自寫小像中堂 1923年 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藏

吳昌碩卓爾不凡的藝術才華,不僅超越前人,也不朽於後世。此屆上海匡時春拍于海內外奮力搜求缶翁創作精品,包含吳昌碩一生各個創作時期的作品,以期集中呈現缶翁雄而媚,拙而朴,既流暢秀麗而又磅礴渾厚的藝術風貌。

上海匡時2018春拍 「正道——近現代書畫夜場」

吳昌碩《壽桃圖》

紙本立軸 1961年作

出版:1.《吳昌碩畫集·下卷》,封面,第1頁,榮寶齋出版社,2003年版。

2. 《筆墨春秋—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作品展》,第29頁,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3.《嘉德二十周年精品錄·近當代書畫卷一》,第80頁,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

4.《中國書畫名品編目—虛谷、任伯年、吳昌碩三家書畫選萃》,第85頁,大冢巧藝社,2010年版。

備註:原北京文物公司舊藏。

148.5×80.5cm

此幅《大壽圖》為缶翁七十二歲高齡之時所作,此時的吳昌碩心胸豁達,作花卉似解禪意,繪桃實如育兒孫,畫境乃心境,無非解其心性也,故而馳筆縱橫,揮灑自如。

大寫意的色墨將一樹仙果張揚得格外有生命力,空白處便以書法補上,這又是他的驕傲,詩書畫印俱全,不怕疏漏,用筆是如此的瀟洒倜儻。極具金石味道的書法題文,以其鐵劃銀鉤般的行書題於畫幅左方,為此畫的疏密布局襯托的恰到好處,落落大方。

清供題材以其美好寓意,歷來為海派畫家所青睞,吳昌碩每年於新年伊始作《歲朝清供》以寓吉祥。缶翁所作的「清供圖」很少取材於常見的牡丹,而多取水仙紅梅。

他在《缶廬別存》中有一段話披露了其用意,文曰:「己丑除夕,閉門守歲,呵凍作畫自娛。凡歲朝圖多畫牡丹,以富貴名也。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讀書短檠,我家長物也,此是缶廬中冷淡生活。」

上海匡時2018春拍 「正道——近現代書畫夜場」

吳昌碩《清供圖》

紙本立軸 1916年作

134×53cm

此圖以瓶梅、水仙、蒲草、秀石諸品組合而成,並置於瓶盆等器物中,以示為案頭清供之物。物品高下低昂、錯落有致地安排於畫面,並以右高左低的對角形式排列,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別配以題識和印章,這是吳昌碩花卉畫中常用的構圖形式。

此圖信手揮灑,真情流溢筆端。高頸古瓶中的一枝紅梅,以及翠綠的水仙,紛披的蒲草,皆得其大意,筆法雋逸洒脫,極具清逸雅淡之氣。用墨、設色也恰到好處,用墨濃淡相宜,設色俏麗鮮艷,雅妍相兼,雙勾敷色的水仙花,更體現了吳氏運筆遒勁古拙的獨特風韻。

吳昌碩在西泠印社缶龕前與自己的塑像合影

沙孟海先生說:「昌碩先生以詩、書、畫、印四絕雄視一世,一般看法,他的最基本功夫是放在書法上的。」一言以蔽之:書法是吳昌碩藝術的基礎。

書寫工具為毛筆的年代,無論是吳昌碩還是其他文人雅士,行草就是一門從小到大都離不開的技藝功夫,這是那個年代的日常書寫需要所決定的。吳昌碩對自己的行草書相當很自負,其47歲時,楊峴為其書訂的《缶廬潤目》中就有「只作篆書,分隸不應,行書與篆同」,而一句「行書與篆同」足以說明問題。

上海匡時2018春拍 「正道——近現代書畫夜場」

吳昌碩《行書自作詩》

紙本立軸 1927年作

出版:《吳昌碩書畫鑒賞》P67,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

備註:朵雲軒舊藏。

150×80cm

到了晚年,吳昌碩的篆、隸大進,對於行草書而言更是如虎添翼,如其自己所說,就是「強抱篆隸作狂草,素師蕉葉臨無稿」。

所以,縱觀吳昌碩行草書的發展歷程,如果與絕大多數行草書名家的成長曆程作比較,他的行草元素中應該是己意多於師法,自創大於繼承。因為有深厚的字外功夫與藝術修養充實於中,所以形成了一種自我面目強烈、風格形式獨特的行草書,可謂「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大約1882年前後,吳昌碩開始了其一生輝煌所系的《石鼓文》書法時代。從茲刻畫年復年,心摹手追力愈努」開始,直至終年,吳昌碩一直是臨寫、創作不輟,成就了一生輝煌的業績。用吳昌碩自己的詩來說,就是「不知何者為正變,自我作古空群雄」。此基礎,則不能成就其個人的藝術大廈。

筆畫的重、拙、大、雄是吳昌碩書法所特有的落拓不羈、 豪邁不群的風度神采,這種以勢撼人的書風,本質上與明代徐渭乃至上溯到唐代懷素的狂飆書風相一脈,其所師法者,或樸厚雄強,或夭矯奔放,或盤紆縱橫,是 「積健為雄」的傳統,這與吳昌碩的個性傾向深契暗合。

上海匡時2018春拍 「正道——近現代書畫夜場」

吳昌碩 《篆書七言聯》

紙本立軸

備註:海上名家趙叔孺上款。

135.5×31cm

上海匡時2018春拍 「正道——近現代書畫夜場」

吳昌碩 《篆書七言聯》

紙本立軸 1926年作

備註:晚清詞人朱孝臧上款。

132.5×28cm

上海匡時2018春拍 近現代書畫專場

吳昌碩 《萬歲萬歲萬萬歲》

紙本立軸

131.5×21cm

上海匡時2018春季拍賣會

預展:4月28日- 4月29日

拍賣:4月30日

上海展覽中心

(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333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匡時 的精彩文章:

一個「林粉」的自白
場地意匠——安藤忠雄建築手稿專場

TAG:北京匡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