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監會、保監會合併,這幾類錢會越來越難賺了!

銀監會、保監會合併,這幾類錢會越來越難賺了!

近日,最令人關注的消息應該說當屬國務院機構改革議案的提出。在所有的機構改革中,可能最受大家重視的就是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合併。

根據議案,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此外,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至此,在監管架構上,我們是成了一委一行兩會,即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央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

這一機構改革變化,對於銀行業、保險業,以及大資管(類金融),甚至房地產行業,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為何動刀?中國存在八大金融矛盾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客座教授沈建光表示:自去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來,強監管與金融領域的改革持續深入,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央行雙支柱的定位,將宏觀審慎管理提升至與貨幣政策並肩,意味著未來央行將進一步加大在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上的防範職責。

無論金融改革如何動刀,都要符合化解當前經濟金融領域八大矛盾的需求。

第一,當前混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矛盾。

近年來,中國各類金融機構之間跨行業合作密切,金融控股公司日益增多,中國步入 " 大資管時代 "。然而,傳統的 " 一行三會 " 組織構架落後於現有的混業經營的發展現實,三會之間由於機構機械分割,使得監管真空區與監管套利的現象普遍存在。

去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設立,決策職能將進一步得到強化,而從由國務院副總理出任委員會主任,也有利於強化監管的地位和執行效力。

第二,各部門之間協調困難的矛盾。

從金融機構設置來看,一直以來," 一行 " 與 " 三會 " 之間、" 三會 " 內部之間往往存在著目標不一致的情況,導致監管效率低下。從行政級別來說," 一行三會 " 都是部級機構,彼此互不隸屬,任務不同。而由於不存在隸屬關係,在核心職能存在衝突和矛盾之際,協調便會異常困難,導致金融風險積聚。

中國債券的發行審批和核准,既有發改委,也有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三龍治水的背後也存在改進的空間。

第三,信息不對稱的現實矛盾。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突出現實是金融統計數據共享並不充分,各部門之間統計與和監管信息孤立的情況廣泛存在。例如,早在 2015 年中,中國金融市場爆發了股市的大幅下跌,當時證監會為防範風險大力清理配資,但對於銀行、信託、保險等其他金融行業究竟有多少資金進入、市場槓桿水平如何並不完全清楚,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風險。

2017 年底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歷史性突破 4%,也與表外資金流向統計不足,監管趨嚴背景下,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市場波動密切相關。信息共享不充分的風險是推高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救助成本。

第四,當前日益開放的國際化戰略。

金融危機以來,央行致力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發展,但 2014-2016 年,美元走強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空前,央行暫緩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如今美元呈現疲軟態勢,人民幣企穩,資本流出的壓力減輕,預示著人民幣國際化重啟的時機已經成熟。預計未來中國機構改革應該更好的服務於國際化戰略。

第五,金融業態創新與當前監管落後的矛盾。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P2P 等領域金融風險層出不窮。但由於互聯網金融更多是一種平台服務,其在信息、數據、產品、服務、渠道上可對接很多金融業務,並非對應單一機構。過去銀保分家很難監管。

第六,區域性金融風險與屬地監管缺失的矛盾。

近年來,地方金融風險接連被爆出,包括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貸款造假、此前雲南泛亞事件等顯示了地方金融風險如果得不到及早干預,也有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從這一角度來講,未來嚴格落實問責機制等金融監管措施,也會強化地方責任,更好地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

第七," 脫實入虛 " 的矛盾。

過去兩年,金融槓桿率過高,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也推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去年以來,圍繞去槓桿的努力正在加大,一方面體現在金融領域,影子銀行會面臨整頓,最新的資管新規便是明顯的金融去槓桿舉措;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推高了實體融資成本,也造成了大量殭屍企業的存在,造成了中國企業部門槓桿率過高的事實,此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度提出規範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融資需求,既是降成本的要求,也是降低企業槓桿率,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途徑。

第八,金融與財政之間的矛盾。

一直以來,中國金融與財政難以有效隔離,這使得很多金融風險,並非來自於金融系統本身,而是財政改革滯後所致。例如,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率增加,特別是近年來對地方債務約束趨緊的背景下,政府性投資引導基金、專項建設基金、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增長突飛猛進,其中大多含有地方政府的隱形擔保,明為股權實為債權。這部分含有政府隱形擔保的項目獲得了大量金融資源,實際上存在風險。

證監會為什麼不合併?官方解釋來了

英國是世界上金融業發展最早、最成熟的國家之一,其現行的金融監管 " 雙峰 " 模式被公認為改革較為徹底、最適應當前現實的金融監管模式。英國金融監管體制從分業監管、混業監管到 " 雙峰 " 監管的變革,值得我們借鑒。英國金融監管改革體現了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強央行統籌金融穩定核心地位、重視消費者保護以及完善監管部門之間協調機制等新理念和新趨勢,值得我們學習。

而如果我們從現有的監管構架變化來看,甚至可以說我們在朝著所謂的雙峰監管邁進。

前幾天,有記者問周小川,未來中國的會不會採用雙峰監管。

當時周小川說:

當然我們機構改革主要是依據中國國情,也參考了國際上各種不同的金融監管機構的設置。" 周小川表示,參考的過程中,也研究了雙峰監管的體制,但是他認為目前覺得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不是說就要採用雙峰監管的尺度。

周小川的回應被很多媒體說是我們未來不會採用雙峰監管,但暴財經認為,周小川其實並沒有把話說死。

下面這張圖是媒體製作的英國的准雙峰監管模式。可以看到雙峰——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局,一個是隸屬於英國央行的的機構(審慎監管局),另一個儘管不隸屬於英國央行,但是受到英格蘭銀行的指令與建議(金融行為局)。

而目前我們的央行在吸收了保監會和銀監會的審慎監管職能後,其實在央行內部也已經形成了可以和審慎監管局類似的審慎監管構架;再加上有副總理做主任的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辦公室設立在央行,類似於英格蘭銀行內部的金融政策委員會。

那麼如果我們成立了類似於金融行為局的組織基本上就和英國的監管模式很類似了。而金融行為局由於其主要目的是保護投資者,這和證券業保護投資者的制度完善,建立更加完備的處罰、退市等制度有很大關係。

今天,也有記者在兩會提問:在 " 一行三會 " 中,為什麼 " 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 和 " 銀行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 合併,而不包括證監會?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樓繼偉表示,在資本充足率、償付能力以及自身風險匹配能力方面 " 保險 " 和 " 銀行 " 有類似性,兩者都管理自身的資本收益匹配、風險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證監會是管信息披露真實性,特別是管欺詐,屬於投資消費者保護範疇,它對證券公司沒有資本金要求。銀保合併有相近性,而證監會不一樣。

但我們也不排除,在證券業各方面實際成熟後,吸收和重組證券業如果形成,相應的類似於金融行為局的架構也可能就會出現。或許,只是機會還未成熟而已。

這幾類的錢會越來越難賺!

金融監管套利可能減少,加之貨幣中性,easy 錢沒那麼好掙了。很大程度上說我們金融監管、貨幣政策都面臨左右為難的情況,又要防風險,避免震蕩,又要減輕機構合併的阻力。可越為難,越給了監管套利者空間。

如今,釐清了宏觀審慎和微觀監管的邊界,非常有利於減少監管套利。銀保監會可以更多行為監管,無論各類互聯網金融、各類資管計劃,未來都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穿透管理。想要簡單套利,賺 easy 錢沒那麼容易了。

對於普通投資者、個體來說,一些高風險投資產品應該考慮儘早清倉。

保險業回歸保險原旨,投機性、融資性金融屬性將弱化。前段時間,某位保險業風雲人物被調查,以及一些激進保險公司在這一兩年發生的事,大家都還記得。萬能險、融資為目的的保險產品,未來監管會繼續強化。

更加收緊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產。槓桿遊戲注意到,從信貸和社消數據看,消費貸並沒有明顯提升全社會的普通消費額度。那麼,這部分消費貸、類金融機構出來的錢去了哪?

前幾年是瘋狂配資,大多流入股市,這兩年更多可能是房地產。

銀保監會的成立,以及在更強央行、金穩會的協調、管理之下,此類資金和產品的發行必將受到更嚴厲的管制。去槓桿繼續,房地產短期內還不會放鬆調控,從這個角度而言,高槓桿炒房,壓力確實不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女子早產同卵三胞胎最小的才巴掌大 概率2億分之1
虞弘墓:訴說千年交往事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