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英雄志×趙國篇×你死我活

春秋英雄志×趙國篇×你死我活

戰場是公平的,要麼你死,要麼我死,人算虎虎亦謀人,只是看誰笑到最後罷了。

趙括在算清形勢後果斷下手,將二十多萬秦軍一路向西趕。秦軍馬上要跑到太行山了,道路崎嶇,被攆到哪裡只能丟棄輜重而後爬山。

按照推斷,爭著回去的秦軍說不定還要為了搶路而大打出手,就算組織的好,有條不紊的撤退,秦軍也是露出屁股鑽山洞,趙軍在後面想怎麼踹怎麼踹,有贏無輸。

整個趙軍躁動了,明知必勝,去了就有大功,為了搶頭功個個奮勇當先,而趙括作為主帥,也不甘落後,帥旗始終在前面。

常說多算勝,少算不勝。因為戰爭考量的因素實在過多,諸葛亮說,為將者豈可不通天文,而周瑜便不知道東南風何起,卻是江東八十一郡的都督,只能說諸葛亮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罷了。

趙括要算的,大致是秦軍的戰鬥力,秦軍的後勤,以及秦國內的動態,秦國的援兵何時到……

這些情報都是別人給的,趙括在運籌帷幄,給各個部隊下達命令,比如幾月幾號前一定要攻下某座橋,截斷秦軍的一條退路,否則軍法從事之類。

趙括雖有五十萬軍隊,可是成分複雜,沒打過一天仗就被拉來當壯丁的就很多,這些人被分插在各個部隊中,從事各類活動,有的被老兵帶著學打仗,有的是鐵匠就修補器械,有的是木匠就修補車子,有的是醫生管治病,有的是馬夫管養馬,這些人一般是不會上戰場的。

五十萬軍隊,除去水分,在除去留下來看守營寨的老弱病殘,剩下的人要攻打秦軍二十多萬人,這就決定了趙括所能做的事情有限,他只能根據情報將有限的兵力按照最優方案部署,這就代表他必須忽略某些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什麼是概率非常小?

實驗用導彈發射原子彈,途經幾個小城市。

科學家說,導彈落下的概率很低,忽略不計。

周恩來說,我們不能冒一點險,必須把有危險的人全部遷徙。

然後實驗成功,概率事件沒有發生,可是為了避免那些概率卻花費了很多錢和時間。

鄧艾攻打蜀國,偷渡陰平進攻成都。爬上山之後感嘆,要是蜀軍有人在山上,自己絕對全軍盡墨。然後鄧艾發現了一塊碑文,上面是諸葛亮說的話,滅漢必定經過此道,老夫知道天命不歸漢,就不在這留兵了,你們要善待蜀地百姓。鄧艾自然敬若神明。

概率事件,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若是準備了不發生,只能徒費精力,說不定還要錯失戰機,如空城計;若是不準備卻發生了,只能是時也命也,如敗走麥城。

從這點上說,趙括很倒霉。

在得知趙括領兵之後,秦王秘密授予了白起兵符,命他星夜敢去秦軍大營,從王齕(he)手中接過秦軍統帥一職,同時封鎖這一消息,對知情者說,有敢泄露者,殺無赦。

白起到了秦軍軍中,召集高級將領開會,當眾拿出兵符和王齕的兵符合在一起。古代兵符往往是一剖為二,一個君王拿著,一個主帥拿著,都代表著掌軍的信物。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君王對將領也是有些底線的,也可以更換主帥,這就要使者拿著兵符過去,兩個兵符能合在一起——符合,就代表著君主的最高意志。

這樣做可以防止有人假傳命令,也相當於對統帥有了遙控,代表著中央王朝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力。

白起上任,宣布秦王命令,有泄漏白起領軍者,殺無赦!

秦將們紛紛稱是,更主要的是白起是秦軍毫無爭議的第一人,本身就有絕高的威信,不可否認,大家做事都是看人下藥的,換個人高級將領們未必不敢違逆,可是到白起手中,自然就是孫悟空遇見菩提老祖,那是只會撒嬌,絕不敢放肆的。

白起料定了趙括一定會出兵,事先選定了一個大的戰場,開始命人在預定戰場修築防禦工事,也開始悄悄集結軍中精銳快馬,選調了三萬人安排在後方。

二十萬的軍隊只是總數,不可能在一起。投名狀里龐青雲拉攏趙二虎等人集結了800青壯,便成為了清廷的山子營,800人贏了太平軍5000人,自此發家。而在朝中掌權的大臣,心腹手下攏過1500騎兵,這就是重臣在朝中說話的資本。

如現在劃分南京軍區、蘭州軍區、廣東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等,不同軍區的部隊連裝備都不一致,比如你有殲二十,我配備電磁干擾,而有的只有武裝直升機,訓練方法等等也不同。就算同一軍區也有尖刀連,加強營,老虎團等等稱謂,戰鬥力標準不一,士兵的直屬軍官也不一樣,甚至說話都帶方言,指揮不到一起。

而指揮則在於,你要了解手下部隊的戰鬥力,也要知道將領的水準,所謂的部隊,有可能只有八百人,也可能只有五百人。以一千人為一部隊,統帥要知道麾下200人的具體情況,就算一個個談心,一個五分鐘,都要花1000分鐘,17個小時。

白起規劃好了既定的戰場,緊接著就是將趙軍引入既定戰場了,這著實是個技術活。

貓走不走直線,完全取決於耗子。

趙軍是貓,而秦軍是耗子。白起命令軍隊按部就班撤退,撤退前堅壁清野,碗口粗的樹一個不留,將附近百姓全部遷走,不走的就殺,糧食全部運走,運不走的就燒,總之什麼都不要留,堅決的撤走。

秦軍的撤退打算,徹底堅定了趙括出兵的信心。

而白起給麾下部隊安排撤退命令,比如你必須堅守幾天,而後開始撤,輜重一律燒掉,毀路毀橋之類。

撤退是最混亂的時刻,但將軍們看人下菜,若是一般人領軍,他們罵罵咧咧的陽奉陰違,事後也不怎麼擔心,但是白起的命令,憑藉他過往驕人的戰績,憑他在軍中崇高的威望,憑他軍法如山絕不留情,將軍們打起精神,不敢絲毫懈怠,堅決的執行命令。

《太平輪》里,黃曉明所部被上峰命令留下堅守,黃曉明找上峰評論,抱怨一句,四十萬大軍在這裡,一旦出了事誰負責。

上峰掏出一張手令說,老頭子負責。

黃曉明看了那張「蔣中正令」,知道不可挽回,一言不發黯然離開,只在心中暗罵這是最愚蠢的命令,可是面對那位校長的手令,連怨言都不敢說出來,明知凶多吉少也只得認了。

白起讓將軍們領兵送死,他們也只能安排好後事帶兵出發;

秦王讓白起去死,白起也只能自刎……

白起安排好了餌料,決定了趙軍的進軍速度和方向。擔任誘敵任務的秦軍士兵也不過是小敵之堅大敵之擒罷了。趙軍氣勢如虹,如潮水般波浪不休,而固守的秦軍則如波浪里翻滾的小船,看不到岸邊,等不到救援,知道終將被淹沒,只希望晚一點。

《集結號》里,堅守的連隊一直等待撤退的號聲,打的全連盡墨也沒聽到。其實團長已經放棄這個連隊,只希望連隊拖住追敵,全團好安然而退。當然團長後來也被如此對待了一回,死在了戰場上。

慈不掌兵,要把對自己奉為神明的下屬扔出去送死,就如我下象棋,拿起一門炮去換對方的馬,明知道下一步對方的車要吃我的卒子,卻也懶得理會。

趙軍在進攻中著實嘗到了不少甜頭,得到甜頭的在拚命追擊,還想得到更多,而沒得到甜頭的越加眼紅,越要拚命向前。

一進一退,雙方必定在某些地方相互穿插,打的一塌糊塗。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也是常事,畢竟那時候通訊手段只能靠傳令兵,一來一去上百里,還不一定找的到人。

所以戰役一旦展開,統帥的決策便很難執行到具體部隊,主要看實施部隊的主觀能動性。以騎馬為例,平日里四平八穩的沒什麼,騎馬人拿著鞭子,控制著馬轡(pei)就好。可一旦馬全力奔跑,那時候騎馬人雖然控制著剎車和方向,但也處在一定程度的失控狀態,就算要停,馬也得減速後停,存在自身的慣性。

可一旦馬受驚,那時候奔跑起來,騎馬人就算強拉著轡頭,拚命的抽打,也無法使馬安靜下來。馬四下跳動,狂奔亂跑,只有氣力耗盡才會漸漸停下來,騎馬的人除非功夫過硬,否則早就被顛下來,輕傷重傷或是生死,全都看命了。

戰役的開始,趙軍的進攻方向和速度成功的被白起掌控。白起在前期下了本錢,趙軍一步步的上鉤,直攻打到太行山附近,忽然攻擊受阻,以前拼了命逃的秦軍似乎安靜下來。

攻城作戰損傷大,主要在於攻方以野戰方式攻打對方既有城池。我曾經參觀過一個仿古城,城牆高二十米,進入城門,長長的通道達二十米。守方有二十米的高度優勢,五層樓的高度,走樓梯都得喘口氣,何況還要爬梯子才能上去。

攻守比例,我曾經聽人說是一比十,當然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也得考慮。李世民擁兵二十萬攻打王世充,王世充憑藉洛陽堅城防守,一面向夏王竇建德請援兵。

李世民久攻不下只好圍城,長達半年,期間陰雨連綿,營寨積水,將士們苦不堪言,紛紛請求撤兵。李世民不堪其擾,下令再有言撤兵者,斬。

將士們只好撐下去,唐軍兵疲。竇建德趁機發兵,想佔便宜,結果一去不復返。王世充眼見救援無望,只好投降,其實要撐下去,憑藉著城池還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沒什麼意義了。

趙軍一頭扎進秦軍的陣地,這才發現有些棘手,為了保持行軍速度,大家都是輕軍出發,現場再製造攻城器械,時間上著實趕不及,首先材料不夠,其次糧食不夠吃啊。

消息一層層的傳到趙括哪裡,趙括忽然有種上當的錯覺,可眼下的形勢,就算沒有秦軍存在,光是把撒出去的趙軍收攏點卯就得半個月的功夫。趙軍進軍的慣性還沒停下來,需要一定緩衝,按照原計劃,這種緩衝在於軍隊跑累了,自然而然的停下里才好。

放牧的時候,一隻大牛氓(meng)用力的咬了一隻牛,牛痛的跳起來,開始奔跑來緩解這種疼痛。一隻牛的奔跑引起牛群的騷動,不明就裡的牛開始隨著一同奔跑,不想跑的也被裹挾住,漸漸地誰也停不下來。慢慢牛群分出等級,跑的最快的在前列,一般在的在中間,最慢的在後面,後面的攆不上可以停,中間的卻不好停,最前的被攆著屁股,急剎車就是追尾,停不下來,只有中間的跑不動了,停下來喘氣,前面的才能停下來。

而牛群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奔跑,只是見別牛都在跑。

萬曆十五年的時候,大臣中間忽然有了流言,也不知道誰說的,今天有午朝。於是吃完飯後的大臣們都跑到王宮門前集合,等待召見,聊起天來也莫名其妙。

萬曆更莫名其妙,這幫大臣在宮門前集合,竟然瞞著朕,莫不是要逼宮?

萬曆命太監去查清楚大臣們的意圖,發現這是流言,鬆口氣後頓時大怒,下令處罰所有前來的官員,法不責眾,只好罰俸祿,把我嚇得半死,下次沒有召見不得貿然集會。皇帝的擔心顯而易見,集會可以,但一定要去有關部門備案,說清楚時間地點目的,不然誰知道你要幹嘛!

官員們無端被罰,心情鬱悶,他們也不知道誰傳的要開會,這不是坑人嘛。

從眾,是一種屬性吧!

趙軍也是,跑起來,前面跑後面跟,可是前面忽然急剎車,後面的搞不清啥情況,還在跑,一下子擠在一起,只好請示領導。

趙括還沒安排妥當,晴天霹靂就來了——三萬秦軍騎兵已經繞到了近五十萬的趙軍背後,截斷了歸路。

五十萬大軍,前所未有,也給了趙括前所未有的信心,在他的心中,恐怕還沒想過得多少人才能圍殲他這五十萬大軍。

作戰方案有很多,也有很多要注意的,所以秦軍繞到自己背後這種舉動,在秦軍全線撤退的時候,已經被所有人忽略,包括趙括。

重新審視這個戰場,趙軍已經向前走的夠遠了,西面是太行山,南面是河流,北面是茫茫草原,東面的歸路偏偏還被堵住。

正常情況下,圍困五十萬大軍需要的人太多了,而秦國沒有那麼多人,就算圍困的住,也如同氣球一樣,一捅就破。於是,白起利用山川地理,在莫大的戰場之上,設置了圈套。

白起走遍秦趙之間,走到了長平,說這裡就是趙軍的覆滅之地。

於是乎白起以長平為既設戰場,做了種種安排,下了很多誘餌,將趙軍引到了這裡。

之前提到,主父曾經設想從塞北(內蒙)發兵直攻咸陽,如今這條路被反過來用了,秦軍的3萬騎兵從塞北出發,繞了大圈,在規定的日子裡成功截斷歸路。

3萬騎兵,秦軍最後戰鬥力的部隊,而留在後方的趙軍多是運用糧草的輜重,要麼是速度最慢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秦軍所向披靡,於是糧草再也運送不通。

我曾經好奇,3萬騎兵如何封鎖住五十萬趙軍歸路的?

後來想明白了,秦軍第一批人是3萬,可是未嘗沒有後續部隊補充,只要把守那種一夫當關的險要地段,怎麼都能撐過來。

趙括的父親趙奢憑藉著情報戰打贏了秦國,而趙括的失利,其實也是情報的失敗。

白起的全部意圖完全顯露出來,趙括少算了一項,也不能說少算,只是本能的忽略了,忽略了對方的魄力。

前不見古人,趙括領兵的時候這麼想,白起圍殲趙軍的意圖,恐怕也是前不見古人。

趙軍的補給斷了,五十萬人。

前文說,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是120kg,那麼一天是0.32kg,五十萬人一天是16萬斤糧食。

軍隊出發,一般至少待3天口糧。志願軍吃炒麵就雪,所攜帶的口袋一次能夠帶七天的食物,七天後就得撤。美軍發現了這一規律,命名為禮拜攻勢,通過把握這一條理論,給志願軍造成極大傷害。

趙括軍隊的口糧,精打細算七天吧,再加上隨軍帶的糧食,能吃多長時間不知道,反正不超過一個月。

就地征糧,那是不用想了,之前秦軍堅壁清野,連百姓都不見幾個,何況糧食呢?

向國內求援,那是奢求,因為趙國能調動的青壯幾乎都在這裡了,剩下的沒來的大多是關係戶,要麼是哪個公子家的僕人,要麼是哪個卿大夫的親眷,要麼老弱病殘,就算能調動也調不來多少人了。

趙括最熟悉的過往的戰事,可是這種仗書上沒教過啊?

街亭之戰,馬謖讓士兵在山上安營紮寨,放開小路。

王平說,魏軍倘若圍山,如之奈何?

馬謖笑說,我軍在山上,魏軍在山下。魏軍若是圍山,我軍下山攻打,兵法曰:勢如劈竹,何必擔心。

王平要請示丞相。

馬謖怒曰,丞相遇事尚且與我商議,請示何為?

王平堅持說,我領一軍在旁,作為掎角,遙相呼應。

馬謖說,你不聽將令,也罷,待我擊退魏軍,半分功勞也不與汝。

王平單獨領軍,派人將此事告知丞相。

丞相大驚,馬謖無能,害我大軍。倘若魏軍圍山,建立營寨,斷我水源,我軍豈可撐過三日。我軍下山,魏軍只需放箭,我軍進不能進,退不能守,街亭必失。

於是丞相星夜安排撤兵事宜。

司馬懿圍山,軍勢嚴整,蜀軍軍心動搖。馬謖派將攻打魏營,無人敢去。馬謖大怒,連斬三員將領,而後親自領兵攻打魏營,均被魏軍用箭射回,無奈只好突圍,死傷過半。

《孫子兵法》說,如轉原木至千仞之山,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以高博低,猶如獅子搏兔,蒼鷹捉鳥。

馬謖軍隊從山上攻打山下的魏軍,卻打不贏,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凡事不能太想當然。

常說,知道很多道理,依舊做不好事。

有時候要問問自己,知道的道理是對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哲 的精彩文章:

春秋英雄志×屈原篇×羽化而登仙
春秋英雄志×齊國篇×一錯再錯

TAG:公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