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霍金到楊振寧,你還敢說「名校無用」?

從霍金到楊振寧,你還敢說「名校無用」?

昨天,霍金去世了。雖然他寫的「科普」三部曲《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被大部分公眾知曉,但卻真的未能被大部分公眾讀懂——起碼,以伊森媽我當年高考加考物理,並且物理卷拿到140分高分、大學本科又必修過《大學物理》的水平來看,《時間簡史》根本讀不懂

但是,霍金還寫過兒童科普《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在這裡推薦給各位爸媽,小學生就可以無障礙閱讀。#我已經在噹噹上下單了

昨天很多朋友都在友圈緬懷偉大的霍金,也有人提到了另一位科學家楊振寧的功績。

我覺得吧,就業務能力上去說「誰比誰牛逼」,吃瓜群眾根本不懂;但在IP人啟迪民智這兩點上看,霍金確實做到了所向披靡、登峰造極。而給我最深感觸的,則是這些偉人的共同點:他們都畢業於頂尖名校

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至於楊振寧,他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的李政道,則畢業於浙江大學

當然,您可能覺得:大科學家自然畢業於一流學府,這還用問么?

但,僅僅是「大科學家」么?

GIF

不知道從啥時候起,在網上PO「名校情結」會招罵。但是放出「非名校畢業不如狗」這種自命不凡,不尊重別人,無視他人努力付出的言論,也是所有名校畢業生的恥辱。

曾經,「讀書無用論」一度甚囂塵上;當下,「名校乃國之重器」論亦被恥笑為虛偽做作。

「名校情結」與「拜金主義」一樣,始終是國人的「心理病」:張嘴閉嘴說不得,只能藏心裡,一旦流露了,似乎小秘密都跑出來了。

但其實,誰不願日進斗金,過上好日子?誰不願金榜高中,光宗耀祖?

我不裝,我就想讓兒子上名校!——當然,即使最終未必上得了,但也得努力啊!只是,努力的方式有千萬種,並非只有逼著孩子去應試這一種。

1

歸根結底,「名校」難免與「成功」聯繫在一起。人們渴望成功,但又害怕表現得太「要」,免得輸了時顯得太慘,對吧?

「名校」為「成功」背鍋,起碼得再背50年。

但名校並不是生產成功人士的充分條件,同樣,很多成功人士並沒有讀過名校。

比如,馬雲不是浙大的,他是浙師大的。當然,浙大也出了很多當今的成功人士:比如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比如著名的數學家谷超豪、比如各類富豪榜的常客史玉柱……

讀名校成為成功人士,與不讀名校而成為成功人士,這只是一個概率問題。你在一個概率大的集合里,並不能說明你就一定在概率里。

但不得不說,名校孩子與普校學生之間的差距。我有很多朋友的孩子如今在滬上各大名校就讀,中學大學都有。

這些孩子的身上你能很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共性:學習習慣良好,自控能力極佳,自我規劃有序,執行力極強——這些品質的養成,不僅僅是學習階段的「良方」,更是受用終身的「神丹」啊!

用成功學去籠絡人心,自然是功利主義盛行的調調,但推銷成功學的反面,絕不該是推銷「讀書無用論」。

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所有父母為之擊節稱好——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現在有些父母,總是詬病國內的教育,填鴨式、壓力大、學習苦。中國的基礎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爹媽們的著眼點在「學習太苦了,孩子哪裡受得了」,我是不敢苟同的。

我的一位朋友為了自己女兒讀書輕鬆,在她小學一年級時選擇移民歐美,「只為了孩子在那裡能把學上得輕鬆愉快。」

講句實話,人生如果一輩子都很輕鬆,也很無聊啊。尤其是在學習上,哪有什麼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本事」?

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應該是該努力時努力,該輕鬆時輕鬆才是。

GIF

你以為歐美的教育就真的輕鬆快樂了?在美國常春藤名校中,學生各個都是打雞血似的:教授們給學生每周開出的書單長得都會把你嚇死!

當年「謠言」傳過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夜夜通宵,學生們如饑似渴不眠不休寫作業,雖然後來哈佛學生出來闢謠說這是誤傳,但人家也真的是圖書館天天客滿,學生們孜孜不倦,探求真理之路,其修遠兮。

至於各種課外實踐活動、撰寫調研報告、準備課堂presentation等等,也是學生們必然大費周章需要做的「功課」!

真正的名校,秉持的永遠是嚴謹的學術要求、嚴苛的求學作風。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才是當下顛不破的真理。

除非真的等到未來人工智慧時代,腦袋裡晶元一插,圖書館館藏都輸入了腦容量;或者就像哆啦A夢萬能口袋裡拿出來的「記憶麵包」一樣,吃下寫在麵包上的文字,就能背出來。

GIF

否則,該背的背,該記的記。所謂大師,各個都是博學強記、博覽群書、厚積薄發的主啊,哪有什麼天才少年,玩玩就能東方不敗了?

我坐等那位移民的朋友跟我報告他女兒的真能輕鬆成才的傳奇故事。

2

我所理解的名校,並不是它有多麼名氣響噹噹,從裡面滾過的人生,就算從此「開了光」。

我所經歷的名校,並不是它有多少值得人炫耀賣弄,在裡面跌打滾爬有哭有笑,真的從此知道,什麼是可以通過人的努力,便能改變的東西:你的人脈,人的格局,甚至包括,這個世界。

20多年前,我小升初,進了復興中學。原本也算班上學習的佼佼者,結果好學生都在一起了,才知道差距在哪裡:同是小初一的孩子,我之前的課外讀物最多也就是一張《小主人報》,而我的同學們卻已經安徒生童話、希臘神話早就讀過了。

GIF

中學的那幾年,除了刻苦學習之外,我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我和同桌討論的話題經常是:勃朗特姐妹到底誰的小說最好看、基督山伯爵的復仇為什麼就算俠義之舉、如果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曹雪芹自己的作品,寶玉和黛玉的結局會是怎樣……

而我另外一些並不熱衷文學的同學們,則在各種數學或者物理競賽里拚命拿獎,高一高二時,就有很多同學托福考了高分……高三那年,很多同學被滬上各大名校提前錄取,或者提前拿到了上海交大或者復旦大學的「加分」。

等我考完高考,進入上海交大讀本科時,我發現身邊的同學基本都來自重點高中,而一些非本地戶籍的學生能考進來,高考成績在全省排名都是驚人靠前——此言不虛的是:所謂的「名校」,並不僅是老師怎樣牛逼,而是學生都太牛逼。

GIF

別人說,高考之前是魔鬼訓練,考進大學就能輕鬆了。但在我的大學裡,這句話根本就是鬼話。

我的大學同學們,有一半都選修了二專;學校規定大二才能考四六級,同學們大二上學期考完四級,大二下學期就把六級也考過了;大三開始準備托福雅思GRE,各個都想申請美國的學校繼續深造……

身處這樣的環境,你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是要被DISS的,除非你能一邊吃喝玩樂一邊還拿獎學金。

等到畢業之後,出國的出國,留校的留校;找工作的如果只是進了四大,也只能算一個中流的水平——當年「創業」的風潮還沒有到來,大家都只是想著去個「高大上」的地方打工而已,賺更多的錢,完成第一筆人生財富的積累,然後去干自己想乾的事。

直到今天,我的這些同學們,有的是金領,年薪百萬不是夢;有的自己創業開公司,事業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去國外的名校深造回國,在大學裡繼續搞研究,業界名聲鵲起;

有的從事文化事業,已經成了口碑名聲齊飛的大導演、名編劇;有的當了自媒體網紅,接一條廣告就是好幾萬……我不是顯擺自己的朋友圈,而只是身處這樣的「朋友圈」,你都不好意思放飛自我從此苟且偷生而已。

當然也有普通當個小白領、小公務員的同學們,但大家聚會依然其樂融融,因為同窗的那段歲月,大家都孵過通宵教室、在寢室里為了一個話題爭吵得面紅耳赤、為了老師布置的teamwork一起奮鬥一個多禮拜……

什麼自卑與驕傲,在曾經努力過的青春面前,在曾經刻苦求學的歲月腳下,根本不值一提。

3

我覺得,過分崇拜名校或者詆毀名校,都是不理性的。

人的本性就是趨利。名校,原本就是教育資源食物鏈的頂端,它擁有最好的師資,最好的生源,本就應該是人趨之若鶩之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名校也是一樣的。

撇開利益,講情懷,名校也應該是國之重器、價值擔當。

高曉松老師罵得好,現在的名校如果淪為職介所,那還不如去藍翔技校。

就算將來中國勞動力的成本提高,藍領工人和國外一樣,與白領工資持平,藍翔技校畢業的學生與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畢業的學生哪怕工資薪水一樣,他們就真的一樣了么?

我不想說,「名校」是隔開一群人與另一群人的一個結界,哪怕這個結界原本是可以被打破的。

人與人之間,肯定有差別,差別就在於環境、智商、情商,還在於運氣,忽視這種差別是不對的,遲早要吃虧的。

人與人之間,也有沒差別的地方,比如:習慣都可以養成、格局都可以培養、連性格也可以改變——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讓自己與「優秀的標準」無差別。

GIF

但,萬事都不能「過分」。過分崇拜名校,比如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弄進名校,你的孩子就很容易變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過分地詆毀名校,就會演變成「讀書無用論」,你的孩子將永遠囚禁在自己的狹小空間內,無法感受到知識獲取所帶來的快樂與力量。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進「名校」,是希望他在進之前,就已經具備了進去的實力——學習習慣是不是養好了?思維能力是不是到位了?執行力是不是足夠強大?

這些能力的培養,遠遠比進名校更重要。

本文首發於「思維妙妙妙」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轉載自「思維妙妙妙」

END

| 手繪英文筆記,請點擊以下鏈接

| 特別影評,請點擊以下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森媽媽童年館 的精彩文章:

TAG:伊森媽媽童年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