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醒醒,中國式父母!

醒醒,中國式父母!

王猛(化名)萬字長信控訴父母引發熱議。在父母和外人眼中,王猛符合所有「別人家孩子」的特徵:成績數一數二,市高考理科狀元,北大生物專業,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然而,這一切光環的背後,卻是他和父母的決裂:12年,不回家過春節;6年前,拉黑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他把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過度關愛」。

本想好好讀一讀這封長信,從一個父親的角度而求自省自戒,但是讀著讀著怎麼也讀不下去了。除卻乏味的絮叨啰嗦和復仇的隱隱快意,從長信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王猛對父母長久以來的「敵視」和「怨恨」——我感受到的更是心中的莫名悲涼和脊背的絲絲冷意!我不禁膽戰心驚的想,假如我的孩子給我寫了這樣的一封信,我又將如何面對?

王猛無疑是優秀的,出類拔萃的。誰家有這樣的孩子,父母必定喜笑顏開,再苦再累也值得云云;外人也會羨慕不已,誇讚教子有方、祖墳冒煙等等——恰恰忽略了成才的前提是成人!何謂成人?至少心理硬朗、人格健全、懂得感恩!——現在好了,此信一出天下知,世人又會變何面目?痛惜嘆惋者有之,幸災樂禍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

最應該反思的是王猛的父母——可是,現在再去反思,是不是太晚了?如果孩子小,比如七八歲之前,溺愛呵護甚或粗暴打罵尚能勉強成立,那麼孩子長到十歲父母就不能再簡單粗放地對待了。有人相信棍棒出孝子,有人執念樹大自然直,有人呼籲父母應開明,有人崇拜狼爸與虎媽。誰也沒有固定的經驗和準則——一代又一代,不都長大了?

但是,王猛的成長確實是痛苦的,年逾而立仍如此「決裂」——不是心理出了問題,就是真的痛入骨髓、銘記終生了。這也正好給中國的父母提出一個終極命題:有沒有(能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想問題?有人會爭辯孩子小不懂事,還不都是為了孩子好——正因為不懂事、為了孩子好,才更應該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交流,聽聽孩子的心聲。

又會有人反駁,如果都順著孩子的心性和意願,那不亂套了?如果不從小抓起,就會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與「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們縮短差距?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許多人不正因此而功成名就了嗎?其實,這還是以世俗標準來衡量——做自己喜歡的事,安身立命且有益於社會,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

不要小看我們的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潛力;不要拿著國情欺騙自己,不要揮舞傳統大旗作遮羞布。退一萬步講,人生路終究要孩子走,是非成敗、愛恨情仇,都要孩子自己體驗;你給他金山銀山,他又怎麼擁有白手起家、打拚苦鬥的成功體驗!所以,國外的父母都會讓孩子獨立自立,國外的青年人也都以十八歲自力獨立為榮!他們比我們差了嗎?

其實啊,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的,想一想自己的少年、青年,又何嘗沒有抱怨過父母呢?又何嘗沒有發誓一定離開家庭去闖蕩世界呢?又何嘗沒有異想天開甚至荒誕不經的衝動呢?如果那時候父母能夠理解我,鼓勵我,支持我,我想該會多麼激動!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我一定不會記恨父母,我會崇拜父母,我會和父母成為終生相伴的朋友。2018.3.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螢齋閑談 的精彩文章:

TAG:螢齋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