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還在造食品的謠?連315晚會都看不下去了!

還在造食品的謠?連315晚會都看不下去了!

央視315晚會被稱為「公關界春晚」,無數企業的PR蹲守在電視機前,心懸在嗓子眼,就怕下一幀畫面出現了自家企業的身影。

不過今年的315重點批評了食品謠言。

也許你沒興趣看春晚,也沒時間看公關春晚,那我就簡要做個回顧,看看哪些經典食品謠言上了榜。

=============

第一部分

=============

生活中你經常會聽到「食物相剋」的說法,就是XX和XX一起吃,會引起身體不適,甚至導致中毒。

多年來,人們對食物相剋深信不疑,甚至把它當作常識。

有的人在家裡掛著食物相剋的圖表,做飯的時候還要先查一下有沒有相剋。

各種關於食物相剋的書籍也非常暢銷,在圖書城裡,食物相剋常常被放在健康類書籍最顯眼的位置。

有的食物相剋圖表還打著「中國營養協會」的旗號招搖撞騙,實際上這是一個山寨組織,正牌應該是中國營養學會。

315晚會邀請中國農大的范志紅老師講解了「螃蟹+番茄」的組合。

傳說番茄富含VC,可以在胃裡把螃蟹中的砷還原成砒霜(3價無機砷)。

為了拿到真憑實據,節目組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進行了實驗檢測。

用番茄和螃蟹在模擬消化道環境下進行反應,最後用先進儀器進行檢測。

結果螃蟹中的砷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其中絕大部分是基本無毒的有機砷。

螃蟹中無機砷的含量僅為每公斤0.06毫克,而國家標準要求不高於0.5毫克,因此也是很安全的。

這樣的螃蟹要想吃中毒,大約一頓吃100多斤才行,這樣的人,一定很有錢....

除了這一對,網上還流傳著「紅棗+蝦皮」,「花蛤+橙子」,「魚+獼猴桃」等不同組合。

實際上這些都是「水產+VC」的變種,也都是無稽之談。

你想想看,幾乎所有果蔬都是有VC的,要是真相剋,吃水產的人早該中毒了。

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營養學的奠基人鄭集教授就做過人體試驗來闢謠食物相剋。

時至今日,因食物相剋導致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個都沒有。

那為什麼有人聲稱遭遇「食物相剋」呢?這可能有幾種原因。

一是因為本身消化能力弱,比如螃蟹、蝦都是高蛋白,加上生冷蔬菜,容易胃腸不適。

二是因為食物不衛生,尤其是水產類容易腐敗變質,產生組胺等副產物,導致食物中毒。

三是因為食物過敏或不耐受,例如甲殼類、乳製品、堅果等。

四是因為食物處理不當,例如未燒熟的四季豆、未徹底煮開的豆漿等,都可能導致中毒。

這些個案經過口口相傳,最後大家以「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不斷傳播,逐漸形成相剋的「常識」。

當然,我知道有的朋友還是覺得「那麼多相剋,總不會都是假的吧?」

這樣吧,如果你覺得哪個食物相剋,我願意親自吃給你看,一輩子都行!

只要你買單...

=============

第二部分

=============

食品的謠言一年四季都不放過你,每當時令食品上市之際,這樣的謠言就會死灰復燃。

315晚會根據網路輿情的數據梳理了4個典型謠言,分別對應四季。

而我,恰好作為嘉賓,對這幾個謠言進行了解讀。

春季:假包菜

網上曾經流傳一個小視頻,一個人用塑料或蠟的材料做成了一個逼真的包菜,人們不禁感嘆,連包菜都能做假了。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不是假包菜,而是模擬蔬菜,主要用於櫥窗展示或課堂教學。

比較便宜的模擬包菜是用聚氨酯做的,用手一掂量就知道,特別輕。

如此易識別的假貨,造假的人除非是腦子進水才會這麼干吧。

更何況,我這個模擬包菜賣20-30元一個,比真的貴多了,你說造假的吃飽了撐的?

類似的還有塑料紫菜、塑料大米,都是造假的成本比真東西還貴。

夏季:西瓜打針

西瓜為什麼這麼甜?是不是打針了?西瓜里為什麼有些線一樣的東西?是不是打針的痕迹?

據說不良商販用注射器給西瓜注射增紅、增甜的添加劑,吃了會破壞肝臟、腎臟。

西瓜皮雖然較硬,但是西瓜瓤是很脆弱的,瓜內部又是一個封閉的環境。

向西瓜內部用注水,不僅要用很大勁,水也馬上就會冒出來。

注水的壓力還會把瓜瓤壓碎。同時針眼會讓細菌進入西瓜內部,這樣的瓜存放不了一天就壞了。

商家注了水賣不出去,豈不是得不償失?

西瓜變甜,這是農業科技的進步,幹嘛要疑神疑鬼?

秋季:花生染色

花生泡水,竟然水都染紅了,肯定是無良商家染色的吧?

其實,食物掉色的原因主要是水溶性的天然色素。

花生泡水,水裡的紅色來自花生衣紅,一種天然色素。

類似的還有紫米、黑花生、紫薯、桑葚、黑枸杞等食物的掉色,都是花青素的緣故。

(紫皮茄子裡面也是花青素呢)

冬季:食物可燃

麵條、薯片、餅乾能點燃,是不是加了什麼添加劑?是不是加了化學膠?

其實各種食物的成分最主要的一般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三種東西都是可以燃燒的。

所以食物燃燒太正常了,跟食品添加劑沒什麼關係,也不是因為加了膠。

葡萄白霜=農殘?

有人說有些葡萄外面有白霜,那是農藥殘留,吃了會中毒。真是這樣?

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研究人員用兩種先進儀器進行了檢測。

結果顯示,葡萄的白霜主要是對人體無害的天然蠟質,成分是糖類和脂類、醇類等有機質。

其實絕大多數農藥殘留是看不見的,葡萄白霜如此均勻,也不像人為處理的結果。

而植物表面有天然蠟質並不少見,李子、冬瓜、藍莓等都有這樣的白霜。

=============

第三部分

=============

主持人拿了個黃色的球,在桌上彈來彈去,其實這是一個雞蛋黃。

莫非這是假雞蛋?是橡皮做的?

中國農大的沈群教授解釋道,所謂的橡皮蛋其實是雞蛋受凍了,比如放在冰箱靠近冷凝管的地方。

雞蛋在儲存運輸過程中,長時間處於低溫的狀態,導致蛋黃中蛋白質等物質發生結構改變,韌性增強,有了彈性。

冷凍後的雞蛋口感變差,但其實營養還在。

圍繞雞蛋的謠傳還有不少,比如柴雞蛋更營養。

所謂柴雞蛋,就是在農家自然環境中的散養雞所生的蛋,而普通雞蛋指的是工業化生產的籠養雞蛋。

從研究文獻看,不同的養殖方式,雞蛋的營養成分確實有一點差別。

不過主要的差異是柴雞蛋脂肪更多,因此味道更香(香味主要集中在脂肪里)。

總體而言,由於籠養雞的飼料經過科學配比,因此雞蛋的營養價值並不差。

那麼不同顏色的雞蛋營養價值有區別嗎?

其實蛋殼顏色主要取決於母雞的種類,國內最多見的是海蘭褐殼雞,因此紅褐色蛋殼最常見,在歐美國家有相當一部分雞蛋是白色殼的。

蛋殼的顏色來自原卟啉和膽綠素,和蛋的營養沒關係,無論是紅皮雞蛋還是白皮雞蛋,或者還有綠殼雞蛋,都很不錯。

吃蛋黃會增加膽固醇嗎?

蛋黃中的膽固醇確實比較多,100克蛋黃大約有1500毫克膽固醇。

但要說明的是,人體中的膽固醇只有一部分來源於食物,而且人體自身有調控機制,當體內膽固醇高時,吸收率就會下降。

所以,不是你吃多少蛋黃,身體里就會增加多少膽固醇。

體內的膽固醇大部分來源於自身的合成,人體每天大約合成1000-1500毫克膽固醇。

而且現在研究表明,膽固醇也是我們必須的營養成分之一,它是維生素D、性激素等重要活性物質的合成原料。

它還能調節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對鈣、磷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所以不要再談膽固醇色變。

另外,蛋黃中不僅有膽固醇,還有卵磷脂,它可以有效地阻止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積。

所以,如一天吃一個整雞蛋是沒啥問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膽固醇 的精彩文章:

膽固醇高不能吃什麼?這六種食物一定要遠離
遠離高血脂?多吃幾種降血脂的食物!能夠健康你我他,超營養食材

TAG:膽固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