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衰敗僅僅只是因為安史之亂嗎?

大唐衰敗僅僅只是因為安史之亂嗎?

要讀懂唐朝,先要讀懂安史之亂。 這場戰亂,結束了盛唐的神話,百年帝國從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頭。往昔的繁華,成為回憶;戰爭的創傷,成為唐人難以治癒的心靈之痛。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經過了貞觀之治,貞觀遺風(武則天),開元盛世,國力強勝,天寶年間,唐玄宗任人唯親,重要的將領大都是昏庸的,如楊國忠,李林暜等,加上安祿山,唐玄宗對他的寵愛有加,未作任何防範,身在戀愛中的唐玄宗和楊貴妃,對楊百依百順,楊認安祿山為乾兒子,寵愛由此可見,安祿山的長期準備,兵馬糧足,安祿山叛亂時候,唐軍都倉皇應對。

在一場安祿山之亂後,唐朝的人民苦不堪言,大都流離失所,之後的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又叛亂,故而是使唐朝雪上加霜,原先唐朝的藩鎮目的是為了對付北方的游牧民族,集軍權財政於一身,有很強的獨立性

邊疆不穩定也是安史之亂的影響。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根本無暇顧及邊疆事務。唐玄宗為了鎮壓安祿山叛亂,召回了鎮守在邊疆的士兵,造成了邊防空虛的狀態。

西邊吐蕃人見唐朝正在內亂,根本無無暇顧及邊疆事務,於是他們和安祿山亂兵一起,奪去了河西走廊、隴右。公元790左右,唐朝陸續失去安西北庭,這讓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權逐漸危在旦夕。除此之外,唐末藩鎮割據額局面,也是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以及經濟中心南移,百姓賦稅加重都是安史之亂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場禍亂都有兩個特徵:一,均是上亂導致下亂;二,均是人的禍亂,與自然災害無關,唐玄宗時期,雖然出現「開元盛世」,但那是貞觀之治的延續,是玄宗守成的結果,實際上在太平盛世的外衣之下,內臟已經開始腐爛。玄宗坐享前任成果,並無創新,亦無糾偏,反而出現嚴重的怠政,導致一系列的低級錯誤頻現,使國家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人心盡失。

玄宗將所有政事先後交給李林甫和楊國忠,自己在後宮恣意淫樂,窮盡奢欲。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奸相,專權用事19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繼任楊國忠,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野心家有機可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從安史之亂、唐王借兵到撒貝南
他在安史之亂中被捕並出任偽職,只因一首詩才沒被斬首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