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幾大心血管保健穴位
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比較多,除了用藥物來治療外,穴位按摩治療冠心病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要冠心病患者或是家屬親人能夠採用正確的穴位按摩手法來按摩,也能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穴位按摩法。
內關穴、外關穴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外關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操作:用一個手的拇指和中指放在另一個手上的內關穴和外關穴上,然後兩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左右。記得雙手要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鎮靜,和胃理氣。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操作:結合雙手,將雙手拇指指尖放在同側足三里穴上,其餘四指附在小腿後側,適當用力掐按0.5~1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三陰交
位置:位於小腿內側,踝關節上三寸。
操作: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膝上,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陰交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雙穴交替進行。
功效:交通心腎,寧心安神。
大椎
位置:在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將右手中指指腹放於大椎穴上,食指、無名指、小指等附於穴位旁,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振奮陽氣,通絡鎮痛。
肩井
位置: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操作:用一手拇指與食指、中指對合用力拿捏對側肩井0.5~1分鐘。雙肩交替進行。
功效:放鬆肌肉,活血通絡。
膻中
位置: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操作:將右手掌掌根緊貼膻中穴,適當用力順時針、逆時針摩揉0.5~1分鐘。以局部發熱為佳。
功效:寬胸理氣,清心除煩。
捏腋前
操作:將一手拇指放在對側腋前,其餘4指放在腋窩下,對合用力捏拿腋前肌肉0.5~1分鐘。雙側交替進行。
功效:活血通絡,疏經止痛。
團摩上腹
操作:將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上腹部,適當用力作順時針環形摩動0.5~1分鐘。以上腹部發熱為佳。
功效: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分推肋下
操作:將雙手四指併攏,分別放在同側劍突(胸部正中骨頭的下端)旁,沿季肋(胸腔下緣)分推0.5~1分鐘。
功效:調中和胃,理氣止痛。
另外心絞痛突然發作,身邊又沒有急救藥時,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施以「耳穴按壓法」,可迅速止痛、緩解心絞痛癥狀。
正確的「耳穴按壓法」是:取一根火柴,或牙籤,或細細的干樹枝以及小的細長的鐵釘之類的東西,用其末端在耳廓的耳輪腳(耳垂)當中處,觸探病人最敏感的痛點,即是耳中穴。然後,手持細棍稍加用力按壓此穴,大約1分鐘即可出現止痛的效果,2~3分鐘可以緩解心絞痛。他人操作比自己操作效果更好。若痛感持續10分鐘不緩解,要叫救護車。
按壓耳中穴時,有刺痛、酸痛、脹痛、燒灼痛以及麻木等感覺,這是正常的反應,不用過分擔憂。可以先用探棒按壓病人的左耳側耳中穴,如果按壓效果不敏感,可改為按壓右耳側耳中穴。一次有效後,以後可每日按壓6~8次,以鞏固療效。
文章原稿:肖子曾
編輯整理:李 莉


※一個小測試,看看你的血管年齡幾歲了?
※咦?吃零食也能防止心腦血管病?
TAG: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