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家御制古墨欣賞,太精美了,一笏墨比黃金克重還貴

皇家御制古墨欣賞,太精美了,一笏墨比黃金克重還貴

清乾隆 御制棉花圖墨(一套) 此套御制棉花圖墨共十六笏,為成套集錦墨。墨均長方形,墨色黝黑清馨。其墨將清明時節播種,采棉收販,織布練染,棉花耕作勞動的全過程,再現於墨品之上。每笏正面雕回紋邊填金,刻御題七言詩一首,旁附說明,墨背面各按目錄繪圖,分別為布種、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揀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紡線、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練染十六幅耕作棉花圖景。

清嘉慶 御制棉華詩圖墨一盒十六方 「御墨」乃是封建社會皇帝自己寫字時所用的墨。唐代以後,設有墨務官,專門製造「御墨」。清代內務府製造「御墨」始自康熙,內務府御書處設有庫掌、匠役,專攻制墨。根據劉源所制「松風水月」墨中題詞:「臣源猥以異數,頻侍爐煙」來分析,康熙初年劉源任內廷供奉,頗有可能劉源即是御書處墨作的創辦人。至乾隆時期,「御墨」的數量大為增加。

清康熙 御制耕織圖墨(一套四十七錠) 全套墨共47錠,兩匣分裝。一匣貯24錠,除一錠為橢圓形外,餘皆為長方形,大小不等,第一錠墨一面漱金折帶紋為邊框,中央直書陰文填金楷字「御制耕織圖詩」,上嵌一小珍珠,另一面為描金銀龍紋。剩餘的23錠樣式相似,均為正面圖案,背面漱金康熙御詩,圖案主要反映了浸種、耕作、布秧、初秧等圖景,表現了耕作的一套工作流程。另一匣貯23錠,墨面、墨形與上匣相仿,內容為養蠶織布

清乾隆 御製「綸閣」墨 長方形漆邊四起.一面上橫書「御墨」楷書字,下豎列「綸閣」隸書字,最下方為章式「口口古香」四字篆書,俱陰識填金。一面精模綸閣圖。側陽識「大清乾隆年製」款。此款墨見於《程式墨苑》第三卷與圖上第三十二款。其贊曰:「崔嵬復道層台,高白尺,峙三台。

硯墨硃砂墨一組 此組舊墨分別為「乾隆御銘」款硯墨、雲紋描金蝠紋硃砂墨、「建初銅尺五寸」墨、乾隆御制墨。 此件為張大千先生贈羅氏夫婦之物。

清 御制銘園圖墨四笏 鐘形、佛光形、山形不等,墨面雕漱金龍紋、山水樓閣,填漱金楷書:「天然圖畫」、「鏤月開雲」、「三希堂」、「豐澤園」。側面均刻「嘉慶年制」楷書陽識,乃宮廷御制墨模之代表作。

清乾隆 御制文津閣詩墨 墨長方雲頭形,兩面起邊框,正面填金楷書御題文津閣詩,有「臣彭元瑞敬書」字樣。背面鐫刻文津閣圖景,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樓閣、古樹隱現其中。墨側陽文楷書邊款「乾隆甲午年」(1774年)。此墨製作精美,黝黑清磬,金彩靚麗,裝潢考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物拾遺 的精彩文章:

文房雅玩格古美物水盂欣賞貳——水盂文房也。大者謂洗,小者曰盂
古人用的香盒真奢侈,做工太精緻

TAG:美物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