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談:二十歲少年出手千萬,驚動天下頂級收藏大咖

奇談:二十歲少年出手千萬,驚動天下頂級收藏大咖

總第1055期;歡迎關注。

二十歲少年的一次出手,

一時龐萊臣、王季遷等鑒藏大家群相結交!

王南屏

一幅宋畫改變人生

王南屏(號玉齋,1924-1985)是「富二代」。

他的父親王有林原在常州開辦染織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將工廠搬遷到了上海,後與表弟王春渠等五人合股開設「上海民華染織股份有限公司」。王有林娶過兩房妻子(原配張氏、繼室李氏),共有八個子女,王南屏是張氏所生,在家中排行老大。王有林在經商之餘,喜歡收藏鑒賞古書畫和碑帖,與常州籍鑒藏家及有親戚關係的謝玉岑(表兄)、王春渠(表弟)、劉靖基等交往密切。王南屏從小受到家庭影響和熏染,所以時常跟隨父親在鑒賞圈和古董市場中流連忘返,耳濡目染。

王南屏十二歲時(1937年)因逃避戰亂在常州鄉下生了一場重病,病了一年,幾乎喪生,到上海後經過醫生診斷,他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王南屏一生受此病拖累,所以無法從事勞心勞力的工作。1985年1月,王南屏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院做心臟手術失敗而去世,享年六十歲。

王南屏與王有林(1984年上海)

1944年,王有林一家遷居到上海建國西路506弄2號;著名鑒藏家葉恭綽(遐庵)此時也租住在該弄的14號,故王有林、王南屏父子與葉恭綽多有來往。王南屏此時已經開始收藏古書畫,並得到了葉的指點,也先後收藏了葉的古書畫數十件,其中有趙孟堅《墨蘭圖》卷、顧安《新篁圖》軸、姚綬《紫芝圖》軸、李日華《荷花圖》軸、鍾惺《山水冊》、明佚名《王陽明像》卷,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葉恭綽應該是王南屏在鑒藏方面的第一個業師。

1944年冬,葉恭綽對王南屏說:「北方友人有小米畫卷出讓,價若千萬,詢予有意否?」依據王南屏當時的鑒賞水平,連「小米」為何物都不知,所以瞠目不知如何回答。葉即對他解釋:「小米畫存世甚少,為不可多得之寶。」葉原本也有意收藏此畫,但當時自己的經濟狀況卻無力購藏。王南屏聽此言後,當時年少好勝,即當場答應購小米畫卷。葉即書一函,介紹王到大中銀行代匯聯儲票至北京。

《瀟湘奇觀圖》卷(局部),宋,米友仁作,繭紙本,墨筆,縱19.8cm,橫289cm。

此畫價格千萬,在當時大約相當於一萬銀元左右,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王南屏在錢匯出後,心頗隍杌(內心不安),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如此高價收購宋畫,既不知小米畫為何物,又連照片都沒有見過,僅憑葉恭綽一言而定取捨,故此舉風險極大,幾同隔山買牛。

某日傍晚,葉恭綽寫一便札告知小米畫卷已到,讓王南屏即刻前往寓所觀看。王至葉寓,見畫卷已置案上。展開一看,滿紙煙雲,與以前所見古畫大異其趣,不禁為之魂飛神往。

《瀟湘奇觀圖》卷(局部)

此畫為米友仁(字元暉,米芾之子)《瀟湘奇觀圖卷》,水墨紙本,畫縱19.8厘米,橫289厘米。推尾紙上米友仁自寫長跋,詳述作畫緣由經過,另有元人薛羲、貢師泰、劉中守、鄧宇等,以及明清董其昌、方濬頤等人題跋和觀款,畫卷和拖尾紙上鈐有古今鑒藏印近八十餘方,此畫卷自元代至民國遞藏清晰可考,流傳有緒。晚清時先後經蘇州吳雲、顧文彬、北京端方、完顏景賢、馮公度遞藏,在馮氏手中易主,但出售給王南屏者不詳。

《瀟湘奇觀圖》卷(局部)

葉恭綽當初曾明確告訴王南屏:「子今日得此寶,如一炫耀,必馳名海內,各方佳品將薈萃而來矣。」在當時兵慌馬亂的年代裡,二十歲(虛歲二十一)的王南屏以重金購藏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的豪舉,果然一時間傳遍上海書畫鑒藏界,從默默無名而名聞海內,也因此改變他一生的鑒藏生涯。

吳湖帆、張珩、譚敬、徐邦達、王季遷等鑒藏前輩和後勁,紛紛託人介紹欲觀此畫,王南屏也由此與他們結識相交。大鑒藏家龐萊臣聽聞後,也托葉恭綽作介求觀此畫。葉即對王說:「萊翁必有以報,其收藏甲海內,雲林尤佳且夥,子有米顛,不可不知倪迂。予無倪畫,亦頗欲一求觀也。」

《瀟湘奇觀圖》卷(局部)

王南屏攜《瀟湘奇觀圖卷》至龐氏虛齋。龐翁驚詫王如此年少,不禁問他幾歲?王回答二十一。龐大樂曰:「予年八十一,君年二十一,正距一甲子,乃有同嗜,可謂有緣。」龐觀米畫後,嘆賞之餘,曰:「予收藏甚夥,獨無米畫耳。」遂出所藏宋人李嵩《西湖圖卷》(今藏上海博物館)、元人趙孟頫《竹石小卷》等讓王南屏觀賞。

王當時對之不甚了了,龐又問還想觀看什麼畫?王誠實回答:自己剛入此道,願觀看虛齋所有藏品,並求指教,還告訴龐翁葉恭綽對他所說之言。龐當即表示:「異日當盡發雲林畫,邀二君子同觀之。」十餘日後,龐翁邀葉恭綽、王南屏前往午膳,至虛齋見掛出十二件倪雲林畫作。葉、龐兩位鑒藏大佬品評優劣,鑒別真偽,王南屏在旁邊留心聆教,對他們所指比較者,一一細心詳察,默記於心

王南屏後來回憶說:「此為予學習鑒賞之始。」王早年收藏古書畫,先後購得葉、龐兩家舊藏數十件,大多真跡精品,奠定了王氏玉齋收藏古書畫的堅實基礎。也可以說,龐萊臣是王南屏在鑒藏方面的第二個業師。

龐先後轉讓給王南屏的藏畫有:唐寅《墨竹圖》軸、仇英《竹院逢僧圖》軸和《梧竹書堂圖》軸、文嘉《虎丘圖》軸、趙左《溪山無盡圖》卷、董其昌《仿倪黃山水圖》軸、項聖謨《五瑞圖》軸、楊文驄《蘭石圖》卷、王時敏《端午景圖》軸和《山水冊》十開、惲壽平《山水花鳥圖》十開,等等。王南屏另外還收藏有吳湖帆、蔣祖詒、顏世清等諸多名家的舊藏,他當初或許認為:一個年輕收藏家如因自己的眼力不足,而想要後來居上的話,那就不妨「收藏」收藏家,即重點收購鑒藏名家的藏品

《瀟湘奇觀圖》卷(局部)

王南屏當初誤打誤撞而購得《瀟湘奇觀圖卷》,沒有想到因此給他帶來了諸多的榮耀,此畫曾經多次借出參加上海或全國展覽。他後來在《鑒藏筆記》中曾寫道:「一時滬上之藏家、鑒家、畫家群相結交,共同觀摩切磋,予遂得浸淫數十年,樂此不疲,設非當時遐翁以米畫來歸,提高予之興趣,則不知何時方能窺其堂奧也。」

1949年春,王南屏攜妻兒及部分藏品移居香港,在經商之餘繼續購藏書畫,並加入香港著名收藏家社團「敏求精舍」。但仍有許多重要藏品在當年並未攜帶出境,由父親王有林代為保管。

「文革」期間,所有藏品均被抄沒充公。其中《瀟湘奇觀圖卷》、趙孟堅《墨蘭圖》卷、顧安《新篁圖》軸、倪瓚《竹枝圖》卷、仇英《玉洞仙源圖》軸等名跡,不知何時均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而《瀟湘奇觀圖卷》屬於「未入賬」藏品(不編全國古書畫統一編號),或有隱情也。此處尚有一疑問:王南屏於1949年12月(已丑十一月)曾請在香港的張大千為《瀟湘奇觀圖卷》寫題跋,但不知何時何故,他後來又將此畫帶回了上海。

張大千 跋《瀟湘奇觀圖卷》

「文革」結束後的1979年12月,王南屏在寫給時任美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傅申的一封信中說道:「除卻政府保管的留在上海的部分書畫和發還的幾百件書畫外,大約有540幅書畫完全不知去向,其中包括一些稀世珍品。此乃大不幸,每提及此事便心痛不已。」

但最讓王南屏一生都難以割捨的,恐怕還是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吧?歷盡滄桑人事非,平生珍愛未忘情。流光易逝,為之憮然長嘆。

全幅長卷請橫屏觀看

筆|墨|紙|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失傳兩千年的「兵法」終見天日!
書法培訓班泄密:瘋狂的《聖教序》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