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張仕元: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展望

西南證券首席研究員張仕元: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展望

(本文來源於GPLP年會嘉賓主題演講)

這兩天全球在為一件事鬧得不可開交,原因就在於美國總統川普要對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前幾天有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川普這樣做並沒有達到反傾銷的標準,因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鋼鐵並不在範圍之內。

實際情況如何?

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國的粗鋼和鋼鐵的需求佔全球的23%,中國去年的鋼材產量是10億噸,我們的標杆銷量為7億噸,也就是說我們每年要出口2億多噸鋼材。這個鋼材是不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到美國?我相信不是,中國人可能換了其他的渠道。

當下,大家都很熱衷於投資,投資的大環境就是我們的經濟在變化,全球經濟在穩步復甦。從去年全球的數據來看,除了英國稍微差一點,其他的大經濟體都在往上走,這是一個大的趨勢。但是這個大趨勢能延續多久?我認為這是一個小周期,不是大周期。這個小周期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四年,但絕對不會超過五年。從2016年開始的這輪經濟復甦,在今年,最晚到明年就結束了。接下來還會有一輪大周期,這個大周期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印度的經濟崛起將帶動全球經濟,在未來3-5年之內進入經濟的長周期。大家回過去看,上一輪全球經濟周期就是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一直到2012年左右,這輪周期儘管有反覆,但是對於全球經濟來說是最長最大的一輪周期,這帶動了世界上最大人口國家的城鎮化和工業化。

接下來,能夠和中國發展相媲美的就是印度了,因為它也有12億人口,它現在所處的環境就相當我們90年代中期,很多指標和我們當時很像。再過幾年,印度將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增長期,其對於資源和消費品的需求將是非常非常大的。現在,很多印度人在中東打工,就和我們八九十年代60後、70後,甚至是50後那輩一樣,省吃儉用,掙的錢在外面一點不敢花,全部寄回去,印度也進入了這個時期。

大家對未來要有暢想,但是也要警惕,畢竟我們所面臨的大環境不一樣。中美之間的利益博弈已經不像以前了,以前我們可以當好的生意夥伴,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了戰略競爭對手。中美在在經貿、政治、軍事、知識產權等很多領域的博弈,將會對中國越來越不利。

鋼鐵產能是一個國家強大的象徵。1886年,美國以260萬噸鋼鐵產量超過英國,成為最大的鋼鐵國,這一優勢一直延續到被蘇聯超越。在40年的時間裡面,美國人均鋼鐵超過600公斤,而我們2013年才達到這個水平,到現在為止才四年。想一想,鋼鐵對於中國未來,對於城鎮化,對於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何等重要?所以,美國對鋼鐵徵收高額關稅的目的是要提醒大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大國。

美國現在要不要鋼鐵?一定要。很多人講美國對鋼貿反傾銷徵收高額稅收,可能提高美國機械投資成本。這顯而易見,因為美國自身的鋼鐵產能就1億噸,產能利用率比我們低1個點,大概是76%,我們去年比較好,達到77%。總體來講,美國如果要搞機械,對鋼鐵肯定是很迫切需要的。

但是鋼鐵只是工業的糧食,一個國家的強大光有糧食還不夠,大家看美國的科幻片《鋼鐵俠》,這種未來材料是非常值得發展的方向。美國的鋼鐵俠既要保證美國有非常好的鋼鐵,也需要美國有非常好的人工智慧。最近20多年,美國依靠技術創新,已經成功實現國家的技術轉型,而我們才剛剛開始學,美國已經遠遠領先我們好幾十年。未來,中國毫無疑問要繼續發展傳統產業,但新經濟發展是萬萬不能放棄的,我們必須要牢牢跟上世界新經濟的發展趨勢。

中國現在面臨的國際格局是,對外我們要和美國保持好戰略競爭對手的平衡關係,對內我們要搞好自身的經濟和社會建設。總體來講,我們其實面臨著傳統經濟還要繼續延續的問題。很多經濟學家說中國可以不要製造業,我們的投資比例太大了,我們應該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其實,這個觀點有失偏頗。美國的基礎設施比我們要好,很多美國大城市機場都是好幾個,相互之間轉場都要換好幾次車。總體來講,我們的傳統經濟依靠供給側改革,去年實現了好的盈利。如果這種改革能夠堅持,中國將會進入一個比較好的時期——就是傳統經濟不賠錢,不拖經濟的後腿,但是新經濟將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就像美國的鋼鐵俠一樣,有一副非常好的鋼鐵身軀,更重要的是有一個非常智慧的大腦。

人工智慧,將會在未來的10年、20年里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社會。

另外就是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也就三十多年歷史,但是生物技術給大家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2017年,美國的生物技術公司曝光了精準醫療能夠精準治療癌症。生物技術會離我們越來越近,包括轉基因產品將是一個大的趨勢。未來,人工智慧、生物技術可能給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商業,尤其是我們的老齡化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對於未來,如何使我們的經濟不出現大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不要發生經濟危機。近兩年,中央在金融口講的最多的就是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從效果來看基本已經接近尾聲。證明這個尾聲的特點就是銀監會頒布的新政策——銀行的撥備率可以往下降,這可以釋放5500億元的資金,這意味著銀行不擔心壞賬對自己資本金造成衝擊。

第二,中國的房地產問題。經過一年多的去庫存,我們的房地產基本上接近軟著陸。中國這兩大風險消除以後,中國大的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PLP 的精彩文章:

TAG:GP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