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綜合治理(1)》

《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綜合治理(1)》

摘要:

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綜合治理需要創新理論——植物營養免疫,秸稈有氧發酵堆制有機肥等,以我國傳統文化為指導,利用現代生命科學新成果綜合治理有害生物抗性問題。

農業生產以土為本,利用現有資源,用生物技術有氧發酵秸稈製作優質有機肥等造土壤,種養結合,恢復土壤生態環境,創造有利於作物及有益微生物生態環境,平衡營養,平衡植物體內微生物全體,平衡土壤生物群體,特別是微生物群體;採用農藝措施、機械措施、農藥、化肥使用技術、植保機械與其規範的使用技術完美結合的綜合治理,逐步減少農藥化肥用量,就可控制有害生物的抗藥性產生。

01

1.農業有害生物發展再認識

1.1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增加的原因

近百年來,我們忽視中華農耕文化,盲目學習西方,用物質加技術來解決農業問題,農業科研系統分工過細,嚴重脫離生產;重視科學輕視實踐技術,把一知半解的科學當成解決農業問題的法寶,神化了育種家,化肥專家,農藥專家;把農業生產簡化為機械化、化學化(農藥、化肥)、良種化、規模化等等。

農業有害生物是人類從事種植農作物的農事活動,人類根據自己的慾望,把自然生態系統中與作物伴生,或共生的生物分開,製造了有害生物,即病害、蟲害、草害、鼠害等。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及種植年限的延長,尤其有了遺傳育種、機械、化肥農藥,農業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病蟲鼠害突發,爆發頻繁,抗藥性增強,草害發生種類減少,難治的種類增加。我國面臨糧食數量和質量危機,要求土地高產再高產,逼迫農業化肥農藥增加再增加。這些原因就就是有害生物抗性產生的原因。

1.2農業有害生物是朋友不是敵人

我國有七千年多年的農耕文化,世界獨一無二,基本理論是種地養地結合,所有農業有害生物都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員,各司其職,為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及維持系統動態平衡做出巨大貢獻,是不可缺少的生物群體。沒有絕對的「敵人」, 一種所謂的「害蟲」,恰恰是另一種「害蟲」的天敵,它們相生相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農田裡的雜草也不例外,作物中適當的保留雜草,可以涵養水分。正所謂「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些有害生物對自然生物不能消滅,只能與農作物和諧、共生、共榮,同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採用綜合措施,不斷抑制有害生物的特異繁殖,達到新的動態平衡,將危害控制的在經濟閾值以內。

02

需要創新理論解決有害生物抗性問題

2.1 植物營養免疫防災減災

植物營養免疫學——植物營養免疫學是研究植物營養與植物體內微生態菌群、土壤微生物菌群,微生物菌群與酶的代謝等與作物防災減災之間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酶是生命之本,酶代謝正常,作物免疫功能強,生長健壯,不生病,不徒長;如果缺少某種酶,或某種酶不足,就會降低免疫功能,成為病害發生的誘因,降低抗乾旱、低溫冷害、鹽鹼、澇災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植物營養免疫學認為,營養決定植物體內,土壤生態環境微生物菌群平衡,進而影響到制酶的平衡;植物體內植物多糖(polysaccharide)、植物營養素(phytochemicals、植物素、植保素)、維生素(Vitamin)、激素是輔酶,其活性受植物體內酶的控制。

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營養同源,營養決定植物、土壤生態中的微生物活性和菌群平衡,微生物活性影響酶的活性和植物生理活性。

平衡營養能調節植物體內微生態和土壤生態環境中有益微生物菌群平衡,促使植物體內酶的代謝平衡,使作物健康生長;為維持土壤良好的生物性,促進土壤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的平衡,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病蟲害等)及防災減災。

向大自然學習,秸稈有氧發酵還田,礦物質化肥有氧發酵使用,造土壤,給作物及微生物菌群提供平衡生物菌群的良好生態(繁殖)環境,使作物的根能在土壤中自由伸展,有利於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不利於有害生物的繁殖。

20世紀70年代報道,美國學者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進行微生物的分離時,有時會發現,放線菌在土壤有3%以上時,植物的病原菌就非常少,反之如在2%以下時病原菌就多。

平衡植物營養是治理有害生物的基礎,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用量,並避免有害生物對農藥產生抗性,或延緩抗性的產生。

2.2秸稈有氧發酵堆制有機肥是唯一解決土壤生態環境問題的方法

萬物生長靠太陽,孕育生命靠土壤。土壤具有消化功能和孕育生命功能。土壤孕育生命的功能是靠生物,特別是微生物群體平衡來維持的,營養又決定了微生物群體的平衡。土壤營養是靠動植物殘體留在在土壤表面主要由腐生菌進行有氧發酵製造有機肥還田,不斷造土壤(亦稱土壤化)——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研究證明67噸秸稈有氧發酵有機肥可增加有機質1%,100~200萬年增加1厘米的黑土層。我國多年忽視有機肥,大量使用化肥,多數土壤有機質幾乎耗盡,已經不能為有益微生物和作物提供功能性營養,也不能為作物和有益微生物提供生長和繁殖的生態環境,導致有害生物危害嚴重,如病蟲害、鼠害頻發,危害嚴重,用藥量增加,抗性產生。

如果把當年田裡長出的秸稈全部有氧發酵堆制有機肥還田,就可減少50%化肥用量,此項技術是造土壤,治理農業有害生物(新概念是把病害、草害、蟲害、鼠害等與旱災、低溫冷害、風災、澇災、鹽鹼統稱為災害,才能引起政府重視)唯一有效的農藝措施。

2.3重視土壤三性平衡是治理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基礎

農耕(亦稱農業耕作)就是平衡土壤三性,即土壤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土壤就是資源,生長作物,收穫產品供人類消費,不能原樣返回土壤,秸稈如果有氧發酵堆置有機肥還田僅返還50%,如果秸稈燒掉,或作燃料燒掉等於沒有返還,欠土壤資源100%。如此下去土壤生物性越來越差,三性就打破平衡,惡化生態環境,有害生物頻發,危害嚴重。馬克思在19世紀40年代就說過。土壤資源是不可利用的。

實際上耕作是培肥地力,栽培是消耗地力。問題出在解放後學西方,把耕作與栽培分成兩個學科,耕作學又只強調土壤物理性、化學性,沒有人系統研究土壤生物性。

重視平衡土壤三性,應特別注意土壤生物性的平衡,是治理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的基礎。

2.4生物有氧發酵礦物質化肥是治理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的基礎

化肥工業是根據李比西有機肥料是在礦物質化後被作物吸收的礦物質營養理論發展起來的。儘管植物營養80%以上是無機養分,把有機肥料的效果僅評價為供給氮、磷、鉀等無機成分,就是很大的錯誤。

李比西的礦物質學說是科學,或是一知半解的科學,而不是文化,是不可持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並不懂微生物學。

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下,礦物質被微生物分解為無機物後植物才能吸收,有個生物過程,與工廠化生產化肥有本質的不同,石頭經過純化學過程生產出化肥,一些礦物質化肥以鹽的形態在土壤中與中、微量元素結合,形成難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質。

向大自然學習,用生物技術有氧發酵礦物質化肥,把化肥廠搬入田間,既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可減少化肥50%用量,又克服了化肥弊病。經過微生物有氧發酵分解的礦物質與土壤有親和性,既可提高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又可增加作物自身免疫功能,抑制有害生物繁殖和發生,減少殺菌劑、殺蟲劑的用量,並避免產生抗藥性。

(未完待續)

●每天推送一篇自創作品

●添加微信公眾號

●希望看更多的文章,長按上面的二維碼,關注

●記者觀察:農藥、質量安全、焦點評述、心靈感悟、酸甜苦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理健 的精彩文章:

楊理健《明利特色蔬菜您吃過嗎?》
楊理健《榮成櫻花湖之天鵝》

TAG:楊理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