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宇宙怪胎—黑洞原子,已故科學家霍金曾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

宇宙怪胎—黑洞原子,已故科學家霍金曾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

宇宙怪胎:黑洞原子

20紀70年代,已故科學家霍金提出了「黑洞不黑」的原理,

這是說黑洞並非只吞食物質和輻射的「天體」,它同時也蒸發出粒子和輻射,此稱霍金輻射。

霍金在黑洞理論上還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原初黑洞。黑洞不光是大質量恆星燃盡核燃料後的歸宿,它也可能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的一個瞬間。當時有一部分物質在巨大的壓力下,被擠壓成極其微小的原初黑洞,它們迄今仍飄流在空間各處。

現代理論學家認為從原初黑洞中可誕生出許多東西。他們說,這是可測得的,但也十分困難。

使用高技術可以捕捉到一個閃光的原子,其光譜類似於鈣原子,但專家們感到有些不帶勁,因為跟普通的鈣原子光譜相比,它的頻率有00002%的偏移;詳細研究後更讓他們驚訝,原來這顆原子的重量是一般原子的100億億倍!他們見到了一個大自然的怪胎——黑洞原子。

根據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法蘭巴等人的看法,這樣的黑洞原子是存在的,據他們的理論計算,這些怪物具有十分奇異的性質和效應。黑洞原子可能是暗物質的組成部分,它們在恆星中可能加速其核反應的過程,它們有可能告訴我們關於甚早期宇宙的情景。最令人驚奇的是,它可能就在你的身上,而不為你所覺察。

在普通原子中,電負性的電子繞著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旋轉,後兩種粒子擠壓在僅有原子直徑十萬分之一的核中。不知核中的質子是否可由別的粒子來替代,黑洞又是如何來扮演這一角色的?

天文學家已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找到了幾個黑洞,

它們是大質量恆星的殘骸,通過引力塌縮而形成。它們的重量都為太陽的幾倍,而跨度僅幾千米。很難想像這樣的黑洞怎能變成原子?而給類星體以能量的巨型黑洞,其質量相當於10億個太陽,那就更難充當這個角色了。但理論學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的瞬間,有大量的微觀黑洞被擠壓而成,正是它們可能成為黑洞原子的核。

要變成原子,黑洞首先須帶上正電荷,就如原子核的模樣。法氏說:「它們只要簡單地吞食帶電粒子就行,但這可能是正或負電荷,全看它吞食的情況而定。」

但要作為一個原子核的替身,這個微黑洞必須十分穩定。而據霍金的理論,黑洞輻射亞原子粒子,因而質量減小,且隨著黑洞質量的減小,輻射卻日益增大,最終,黑洞的最後殘餘在強烈的輻射暴中消失。不過現在有不少的理論學家認為,黑洞的霍金輻射最終可能停止,而留下一個微小而穩定的黑洞。故黑洞原子的原材料只能是這種最後殘存的微黑洞和原初黑洞。而這兩種黑洞的質量,大致上處於普朗克質量,即0000 01克左右,而其直徑小到難以置信的10-35米,它們一直飄浮在星際空間的氣體中。若有的微黑洞已吞食了正電荷,這時它們將去拉住電子云,以中和其正電性,但也有可能這些被拉住的電子卻圍繞著帶正電的微黑洞旋轉,一如在原子中電子繞行於原子核。

若此怪物落入地球,它將沉積在岩石中、實驗室的椅子中,甚至進入你的心臟。它有什麼特徵可資識別呢?

首先,看一看這種超級原子擁有多少電子?黑洞原子內部的電子數似乎是無限的,它應僅依賴於黑洞的正電荷。這樣看來,它可能擁有成百萬個電子,但研究表明,事情並非如此,電子數是受到局限的。

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發現,在普通原子中,根據海森堡測不準原理,電子不能旋入原子核。雖然電子受到帶電正性的核的吸引,但任何電子若太靠近核時,它將跑得更快,以致不會被核拉住。若核帶有大量的正電荷,增大了的拉力將超過測不準原理所產生的影響,此時又將如何?狄拉克指出:「一顆原子中的電子若超過137粒,就將失去穩定的電子軌道,所有的電子都將湮沒在核內。」

故任何帶(正)電的原初黑洞,不可能擁有137個以上的電子。任何超過的數量,都將在一瞬間被黑洞所吞沒,以對消其正電荷。但這不是惟一的局限,任何開始時帶有137個電子的黑洞,到了今天其數額都將減少。其實電子不需旋入核內而被吞沒,一顆電子不是一顆獨立的小球,它的存在是模糊的,這意味著總有一小部分的電子處在黑洞的視界之內,這就使得電子有被吞沒的可能,故擁有較多電子的黑洞原子,其內層電子「活」不了多久就會被湮沒掉。按法氏的看法,今天我們在宇宙中可能看到的最複雜的黑洞原子,約具有70顆電子,這相當於鐿元素。

若我們真的抓捕到一個黑洞原子,它會顯現出哪些特性?一般原子放射出的光波,其波長取決電子在原子中所佔的能級;但另一方面,電子的運動也會稍稍地影響核的擺動,這一影響表現在波長的偏移上。但對一個微黑洞原子而言,微黑洞相對於電子,前者簡直可看做無限大,故不會引起波長的偏移,這種情況利用現代技術是能測出的;若黑洞原子的內層電子被吞沒,將出現一種明顯的效應,即黑洞原子有一快速的變化:一個具有48顆電子的鈣黑洞原子,將自發地變成銀黑洞原子,這一轉變會產生一個輻射暴。

那麼在宇宙中,黑洞原子是大量的還是稀有的呢?法氏等取得一個最大可能數目的粗略想法,即宇宙中暗物質若全部為黑洞原子所組成,那麼從最大限度來看,每1000億億億個氫原子中,含有一顆黑洞原子。因此,它比鈾元素少30倍。

無疑黑洞原子是稀有的東西,而法氏則認為並不一定如此。他說,最好的辦法是觀測太陽周圍氣體中的異常光譜線。當然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工作,要在無數普通原子發出的光芒中,去尋找那特有的一條光線。

原子中心存在一個黑洞已是夠稀奇了,而法氏等甚至考慮到一些更為奇異的東西。例如,若一個微黑洞開始時帶有負電荷,此時它在旅途中將不是去奪取電子,而是收集質子或原子核。這種「質子性」原子可能要比一般原子小2000倍,它是如此之小,以致短程的核力起了作用。若有二個質子繞微黑洞運行,它們因靠得很近,實際上變成了一個氘核;若繞行的是三個質子,這將觸發核反應而成氦了。這樣,在一般原子的電子軌道中繞行的是中子,而今卻是(原子)核。這種類型的黑洞原子,在恆星中形成新元素時,能起到一種催化劑的作用。

還可能出現更古怪的現象。質子與類似黑洞相比,可說是一個大物體了,故從黑洞來看,質子並非是一個單一的物體,而是一個三夸克組合。

「這意味著,質子有可能被微黑洞奪去一個夸克。」這樣,黑洞將帶有荷,而荷是夸克獨有的性質,這個黑洞無異於一個超重夸克。現在再從外面來看這個超重夸克,我們所見的是兩個夸克系統繞著微黑洞(即超重夸克)旋轉,這又成了一個超重質子了。

若我們能捕捉到這種古怪粒子,則將為夸克相互作用的理論,提供一個很好的試驗場地。不過,它們是難以抓到的,它們是如此微小,以致可能落在固體的兩個原子之間,故在地面上是不可能找到的。

但最有意義的是,黑洞原子將為觀測早期宇宙提供一個窗口,回溯到宇宙的最初瞬間——10-43秒內的情況,這要比任何遺迹(諸如光子、中微子)都要早。根據卡爾的說法,原初黑洞能告訴我們早期宇宙的成因情況,它們可能保存著甚早期的記憶,當時的自然常數(反映宇宙狀態)跟今日的不一樣。例如,在某些宇宙模型中,在甚早期宇宙中,引力強度是變化的。殘餘黑洞可能在其質量值中記錄了這一變化。

當然,各種類型的微黑洞是如此之小,宇宙空間又是如此之大,而要抓捕由微黑洞形成的黑洞原子當然更加困難。法氏對此卻津津樂道:「尋找它們是值得一試的,因為回報是巨大的。」

這使我們想起了黑洞專家惠勒的感嘆:「宇宙要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奇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應該多久洗一次枕頭?
Pornhub官方分析師發布2017全年總結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