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大媽為貼補家用,上街賣這幾近失傳小吃,結果家人辭職來幫忙!

大媽為貼補家用,上街賣這幾近失傳小吃,結果家人辭職來幫忙!

現在上班掙不到錢,加上大媽到了退休年紀,想著就把以前老手藝撿起來在做,沒想到生意很好,一個人忙不過來,家裡都來幫忙,不過這小吃幾近失傳了,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

它是貴州省知名的傳統糕類特產。食用時的形狀酷似糕點,粑片呈金黃色,尤其是遵義地區和凱里地區所產最為正宗、美味,是走親訪友、家人團聚、過年過節的必備標誌性食品,你認識嗎?

是用竹筍殼包裝成型的,苗寨里做得大,大體呈圓柱型,比一般人的手臂都粗,如同灰鹼粑的大小。一般需切成塊多人食用或分多次食用。城鎮裡面主要用於商業用途,所以做得小,採用兩張竹筍殼交叉成十字型將粑體包成小塊正方型,一隻手將它握在手裡,一般人都能吃完。

當你好奇地剝開那充滿神秘色彩,用刀切下片金色的粑片時,那濯眠的金黃,濃烈的清香,則不僅使你胃口大開,而慢慢入送入口中,細細品味時,你會立即感受到那醇厚的甜糯和你從未體驗過的風味,簡直是一篇鄉土散文,令你陶醉。那越嚼越濃的"家鄉特色"從此永遠征服了你。

過去用來充饑的食物,已變成了逢年過節的美味佳肴和走親串友的理想禮品,你還認識這個幾近失傳的小吃嗎?它跟豬兒粑、糍粑是一類,還記得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貨指南針 的精彩文章:

開春農民在田裡撿這野味,特別珍貴,城裡一百一斤,很多人沒吃過!

TAG:吃貨指南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