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煉好展示好傳承好城市紅色文化

提煉好展示好傳承好城市紅色文化

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雨花台烈士陵園、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等紅色場館,見證了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所付出的英勇犧牲與不懈努力,這些無法磨滅的紅色基因,成為城市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建設,不斷創新手段將紅色文化資源提煉好、展示好、傳承好,為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動力。

全國巡演百餘場觀眾超12萬

話劇《雨花台》掀起「紅色旋風」

去年,由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組織創作,南京市話劇團製作演出的大型原創史詩話劇《雨花台》,獲得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16年4月6日,話劇《雨花台》正式啟動全國高校巡演。一年多來,學子們眼含淚水、鼓掌致敬的場景,在各地高校屢屢上演。首演至今,該劇已演出超過110場,觀眾達12萬餘人次,雨花英烈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感動了無數學子。

近年來,我市全面梳理雨花台烈士陵園、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等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創造性地傳承和傳播掀起了一股「紅色旋風」,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

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話劇《雨花台》全國高校巡演開啟後,雨花台的知曉度進一步提升,很多單位和個人慕名而來參觀學習,僅有組織來參觀的就有100萬人次,雨花台烈士陵園接待批次和參觀人數同比增長三成。一些巡演所至的單位和高校還主動來到雨花台烈士陵園對接掛牌教育基地。

創建雨花台紅色文藝創作基地

用傳世文藝作品傳承紅色基因

對於南京的文藝工作者來說,記錄好、傳承好這座城市的紅色基因和紅色記憶,寫出有筋骨、有溫度、有神採的作品,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藝家加入到紅色文藝題材的創作隊伍,留下了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精品佳作。目前,以雨花英烈題材創作的文藝作品,已完成和正在創作規劃的共計30部。已完成的15部作品中,話劇《雨花台》、《信仰之歌——雨花頌繫列歌曲》、長篇小說《蒼茫大地》等獲得中宣部、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

2016年7月,六集文獻紀錄片《致未來書》在央視科教頻道開播。該片收集整理了大量雨花台烈士所留的遺書、信件和文物,攝製組還遠赴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和美國斯坦福大學格林圖書館查找到黃勵、朱克靖、鄧中夏、施滉等烈士的珍貴資料,為觀眾講述烈士們生前鮮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觀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今年1月,我市創建全國文藝工作者「雨花台紅色文藝創作基地」工作正式啟動。該基地集創作策劃、資源支持、評論研討、展演展示、交流傳播等功能於一體,未來3年每年組織近100位全國知名文藝家走進雨花台,開展研討、創作和展演活動,每年推出2—3部優秀文藝作品,力爭1—2部作品具有全國影響,向黨的百年誕辰獻禮。

根據創建計劃,經過5—10年的努力,該基地將創作推出幾部具有經典意義和傳世價值的文藝作品,最終建設成為具有全國意義的紅色文化建設著名品牌。

雨花台、梅園新村兩館更新展陳

將紅色文化提煉好展示好傳承好

近年來,我市以雨花台烈士陵園、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場館為主陣地,通過更新展陳內容、開展公共教育活動、開發文創產品等形式,將紅色文化資源提煉好、展示好、傳承好,讓人們在這座英雄之城接受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

何寶珍烈士在獄中用竹筷磨製成縫衣針,替獄友縫補受刑後破爛的衣服;郭綱琳烈士在獄中拒簽悔過書,將銅板磨成銅心刻下「永是勇士」……今年1月5日,歷時9個多月改陳布展的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全新亮相的「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通過179位雨花英烈群像,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和精神震撼。

1月8日,歷時4年籌備、3個半月的緊張施工,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展陳提升改造工程順利竣工,由中宣部審定的全新基本陳列《梅園風範——中共代表團在南京》正式向市民開放。周恩來、廖承志等中共代表團成員的戶口卡,代表團與延安通訊所用的自製機要電台等300多件珍貴文物、文獻檔案和歷史影像照片,帶領觀眾回望70年前那段縱橫捭闔的國共談判歷史。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朱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報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南京市社零總額蟬聯江蘇省第一
南京全國人大代表抵京 「把更多的『南京聲音』帶上全國兩會」

TAG:南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