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歌中「襯托」手法面面觀

詩歌中「襯托」手法面面觀

詩歌中「襯托」手法面面觀

+

襯托又叫映襯,是為了突出強化主要事物,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從旁陪襯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鮮明突出地顯現出來的修辭方式。按主要事物和陪襯烘託事物之間所表現出來的關係上的不同,可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下面列舉、分析一下襯托手法常見的種種現象、情況。

1.虛實相襯

虛實相襯,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像、聯想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柳永《雨霖鈴》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捨。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前四句,仙人跨鶴,本屬虛無,卻以無作有,表現世事茫茫之慨;後四句,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以虛襯實,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

2.以景襯景

同為景物描寫,而在這些景物之中,又有主次之分,次要之景在行文中是用來襯托服務於主要之景的。「萬綠叢中一點紅」,是用「綠」來襯托「紅」的,突出了這「萬綠叢中」的一點「紅」。「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詩人寫景時用「星垂」襯「平野闊」,用「月涌」襯「大江流」,使得寫景雄渾闊大,「開襟曠遠」,更好地抒發內心情感。 王維《鹿柴》中「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是以「返影」(斜陽返照)寧靜祥和,靜靜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以更顯深林的幽與靜,是以景襯靜景的寫法。楊巨源在《城東早春》中用「上林花似錦」芳春的濃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清景」,更好地表現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3.以景襯情

詩人在描摹細微婉曲、隱秘難言的情感或濃情蜜意時,往往通過景物來渲染襯托。以景襯情,常見的有樂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和樂情襯哀情等,前二者為正襯,後者為反襯。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做到情景交融。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此詩描寫作者夜泊楓橋時的情景,屬寫景抒情詩。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帶有凄清蕭疏孤寂的特點,這正與作者的羈旅之愁相融。

「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4.動靜相襯

動靜相襯是詩歌當中常用的用法,或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或以聲襯靜。

宋朝林逋《山園小梅》有這樣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詩寫梅花的體態風神,是公認寫得好的,其所以好,不僅在於「水清淺」、「月黃昏」的背景襯託了梅花清秀高潔的姿質,而且還在於把這種體態風神寫得活動跳脫,因而很富有感染力。「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以動寫靜,以聲襯靜,描繪出一幅清幽明凈的自然圖畫和純潔美好的生活美景,這些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張舜民《村居》中有這樣兩句:「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老牛歸來,牛背上並不是短笛橫吹的牧童,而是在寧靜的氣氛中悠閑自在地佇立在牛背上的寒鴉,寒鴉之靜附於牛之動,牛之動涵容了寒鴉之靜,大小相映,動靜相襯,構成了新穎的畫面。

詩人巧用襯托之法,以更好地表達思想與抒發情感,而讀者也要從詩人細緻入微的描寫中體會詩歌豐富的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大衣+圍巾?花式「秀恩愛」幫你撩到男神
美元瘋狂貶值,RMB陷入困境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