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過低層次人生,這些你需要get!

不過低層次人生,這些你需要get!

VOL.34

we

微博@莫莫_moni

用心聆聽,用聲傳播;有溫度有態度的FM

最近有朋友問我:「你現在怎麼變得這麼自律?」

我仔細想了想,原來,我也在向著自己喜歡的方向,慢慢地靠近啊。

以前的我,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說好了減肥,可沒堅持幾天,又被打回原形....朋友圈裡,我剛發了自己天不亮跑步的照片,可是沒過幾天,又配了一張聚餐的美食照。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曾開啟讀書?寫作模式,一副信誓旦旦要寫出10w+文章,便能成自媒體大咖的模樣,興高采烈地發了「筆耕不輟」寫作的照片,然後盯著朋友圈,等別人為我點贊。

然並卵,這些並沒有讓我得到慰藉和真正的改變。

我收斂起朋友圈裡亂糟糟的信息,然後默默地在心裡送給了自己一句話:「蛻變,就是自己給自己找苦吃」!

忙碌起來,世界才是你的

1

人想得太遠很累,後悔之前更累,此時此刻就是永遠,此時此刻就是一切。計劃好今天,才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其實,學會利用時間,是一個終生都要提升的能力。在采銅老師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一書里,時間投資可以從兩個角度分類:收益值和半衰期(持續性)。

有些事情的收益很大,比如打遊戲、看韓劇,這些事情會讓自己短期內有很大快感,可持續性很短,快感過後,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自己沒有任何意義上的提升。這樣的時間,對成長來說,其實就是浪費。

還有一種使用時間的方法,是收益值很大,持續性也很長,比如讀書、健身。短時間看,這些東西的興奮感和成就感並不大,但一旦堅持下來,都會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每逢佳節胖三斤,為了打破這個魔咒,新年伊始,我就給自己報了健身私教課程,並很認真的努力堅持;在6節課程結束後,發現自己的狀態、身材都在一點點的改變,體能也得到了改善,因長期久坐勞損的肩頸也開始漸漸煥發新機。

但回想起第一天,是個噩夢般的酸(teng)爽(tong)!

所以,每天把一部分時間投資在一個持續性很強但不太見效的方面,比如說寫作,比如說讀書!為了更好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開啟了雙擎模式。就是:當你啟動學習和閱讀計劃的時候,也同期啟動健身計劃。因為閱讀學習的成果不立即可見,容易讓人氣餒。但健身肉眼可見,體能變化可感知,就拿來做對比。一周後就有明顯不同。

你可知一小時訓練會體現在肌肉上,同樣一小時閱讀,一定會體現在大腦上。雙引擎持續練習,你的大腦將像身體一樣美麗。給自己生活中加點料,給未來留下一些期待,生活的小馬達就持續運轉起來了。

每個人的生命其實都很短暫,雖然出身不同,但結果必定一樣。世界雖然不公平,但在時間方面是絕對公平的,無論是誰,一天都只能有24小時。每一分鐘,都要在成長的路上,扮演最好的自己!

免費的東西,才是最昂貴的

2

我開始享受這樣的算數,不再相信輕易得到的方便,免費的東西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只有經過自己付出的、計算過的美好才是牢靠的。

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做計算,也要有自己的計算公式。

很多人說,我們正在喪失思考的能力,這是時代的通病。人們害怕思考,就像我小時候害怕做數學。數學需要你思考,而思考是很困難的。做機械的、不需要思考的事,用時間的量偽裝出勤奮的樣子。

我有個多年的好朋友,北京名牌大學畢業,碩士學位,在一家國企已經做到了中層的位置。最近她終於辭職創業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當我中午去單位食堂吃飯的時候,看到頭髮花白、穿著體面的老員工也在。看到他們,我就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樣子,沒有變數的人生很可怕」。人各有志,有一些可以計算得出的未來,會抹殺人活著的熱情。像博爾赫斯所說:「在飛揚的年代,若設想人生只是一個不變的常數,是可以令人悲傷或憤怒的」。

人生也確實像一道算術題,解題的不確定性給人帶來期待,也帶來快樂。

這道題里,不變的常數是生老病死,是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是自己不可掌控的天氣、環境、別人的行為。變數才是我們可以掌控的,那些是我們強大的意志、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面對人生這道題目時,我們解題的思路。

若人的心智,像科學家所說的那樣,是由自然選擇來解決我們的祖先在原始覓食方式中,所面臨問題的一套計算器官系統,我們只有不斷加強這套計算器系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要不喪失思考的能力,就不能沉浸於安逸和瑣碎,不沉淪於免費的東西和小恩小惠。

娛樂八卦、心靈雞湯、成功速成班,道聽途說的熱點…如果讓這些信息代替你思考,讓遊戲里的娃兒子代替你看世界,那麼你必定變成被信息操縱的人。

大腦是一台需要時常優化的解題機,不要把裡面灌滿垃圾信息。要給自己思辨的空間,要跟過分熱鬧的世界有所距離。不要把挫折歸咎於常數上,少一些抱怨時運,多想想那些我們可以把握的變數,正是智慧和情感推動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

用標籤化,確定職場「人設」

3

生活中大大咧咧的人,總會被原諒有口無心;嚴謹細緻的人,別人會理解他敏感和較真;在一群西裝革履的人當中,如果穿著T恤牛仔褲的那個是程序員,我們就不會覺得怪異;經常請假並且完不成任務的同事,如果是關係戶,多數人就會覺得正常。

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被「標籤化」的職場人設。

人設由來已久,古人就常用一些標籤來界定不同人物的性格類型,比如:君子不器、仁者不憂。在被標籤化的時代里,「人設」這個概念,對於生活和職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標籤化是將某個特定的人定型化或者歸入某一類,而不是把他當作一個獨特的個體。標籤化的便利在於能夠輔助認知,提高人設交往的效率,節省溝通成本。

明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篩選有效標籤,初步確立職場人設!可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職業定位的認知是模糊的,原因在於,很多人是什麼感興趣就做什麼,缺乏對優勢的發掘和正確認識。

那麼如何精準地進行職業定位呢?

生活中你花大量時間在做的事情是什麼,總結出在這個過程中你積累的核心能力。

工作中你花大量時間在做什麼,並總結出在此過程里你積累的核心能力。

總結以上兩個方面,生活和工作中積累的核心能力重合的部分,就是最適合你得職業定位!

標籤化的職業人設很像遊戲里的「打怪升級」,需要花時間,通過事情來證明自己確實與標籤一致。你給自己貼上「好學」的標籤,至少要做到多看書,多學習;貼上了「可靠」標籤,就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熱情」的標籤下,你得常常微笑,主動打招呼。用事件來鍛煉自己,由一些簡單的「詞語標籤」過渡到能夠證明能力的「事件型標籤」。例如「某行業峰會就是她統籌主辦的」這樣具體事件,才是你與眾不同、變得更有分量的標籤。

如果你已經是位職場高手,可以考慮一下:在你做過的工作中,是不是有值得驕傲的經典案例?別人在討論這些經典案例的時候,對你做出的評價就是你得標籤。你希望自己能夠匹配更高級別的標籤和人設,就需要學習更多技能,完成更有難度的事情。

多重身份中保持個人獨特性

4

「斜杠青年」這個名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

比如高科技企業的程序員,生活中不僅是高產作業,周末還能變身心理諮詢師,解答朋友們的困惑;白天的外交官,晚上私人時間去排練小劇場話劇,都是典型的斜杠青年。

在個體影響力空前重要的時代,「單身力」就是斜杠青年一樣在多重身份中保持完整獨立的人格。一個具備單身力的人,有能力在有限的條件下同時完成好幾個角色的塑造,正因為始終保持完整獨立的人格,反而更加贏得他人的尊重。

沒有超級能力,只有超級的自律;在不同領域做出成績的女人和男人,都有一個重要特徵:自律。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強調,「做出承諾和信守承諾是培養高效能習慣的根本力量」。創造收拾奇蹟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老戲骨們,不僅演技在線,身材同樣在線。劇中李達康書記的扮演者吳剛老師,接這個角色時,已經55歲了。在劇中他走路帶風,身輕如燕地攀爬,還別觀眾戲稱「大長腿」。其實吳剛老師每天堅持跑步五公里,拍戲間隙有空立刻去健身房游泳。沙瑞金書記的扮演者張豐毅老師,儘管已經61歲,六塊腹肌卻從未消失過。他說自己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會堅持運動,在劇組睡前抽空鍛煉,第二天比別人早起半小時跑步。

對於這些「超級個體」,自律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他們在強大的自我驅動力的推動下,能夠持續增值。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懷揣大夢想,卻從最小處入手,開始自我進化,開始認知升級。我們不懼怕失敗,但是我們不要在失敗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因為人的一生他做能抓住的時間,不要好高騖遠導致失敗來浪費自己的人生。

正確地認知自己,指定適宜的目標和計劃,勇於走在開始並堅持完成的路上,你離完美也就不遠了!

THE END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mo和moni私家FM 的精彩文章:

女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TAG:momo和moni私家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