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霍金去世,他留下的5條預言你一定要看一看

霍金去世,他留下的5條預言你一定要看一看

據《衛報》、BBC、天空新聞頻道等多家外網消息,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因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併發症於當地時間周三去世,享年76歲。他的家人已經對外證實了這個消息。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參與了客串。2017年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

去年,霍金最近公開自己1966年的博士論文《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宇宙膨脹的屬性)》,放到劍橋大學開放獲取資料庫里,不到24小時就被下載了將近6萬次,甚至一度導致網站崩潰。

霍金的博士論文部分截圖。手寫的句子為:「這篇論文是我的原創工作。」

圖源: Stephen Hawking/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霍金的主要成就

20世紀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憑一本薄薄的《時間簡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萬讀者。黑洞理論使量子論和熱力學在「霍金輻射」中得到完美統一,而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題。斯蒂芬·威廉·霍金的研究為今天我們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礎。

霍金在《大設計》中強調,宇宙不需要一個造物主或「上帝」,以「哲學已死」開篇,這意味著人類將從愚昧的自我奴役超脫出來,其否認了純哲學和宗教可以真正解釋自然,這也表明各大宗教只是古代精神世界探索未知,追求不滅解脫的體系,而非客觀真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文明也當奮起直追,不甘落後,這就是為什麼世代有識之士追求存在、生命和宇宙的意義。解決這些命題本來應該是哲學家的任務,可惜科學的高度發展使得哲學無法跟上。霍金在《大設計》的開篇中說到「哲學已死」就是這個意思。

霍金希望解開宇宙誕生之時的奧秘,1970年代時,霍金將量子力學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在之後的30年中,用量子力學解釋整個宇宙已經變得更加困難了。

霍金想找到一套可以完美解釋整個宇宙現象的理論來說明137億年誕生直到現在的宇宙,但是多年過去了就算無限接近他仍然沒有得出結論。按照他的量子力學理論,宇宙誕生是大爆炸產生的,這是一個被壓縮的無限小卻具有超大重力的物質(也可以理解成密度無限大)爆炸的產物。量子力學的理論範疇不能夠解釋這一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為什麼會這樣?霍金說「那必須有一套可以描述小規模重力的理論」。

霍金近些年說出了7大極富爭議的驚世之語

一、人類應避免與外星人接觸

霍金十分確信在地球之外的其他世界存在著智慧生命,但他警告人類應當想盡一切辦法避免與這些外星生命接觸。

霍金表示:「我們只需要看看自己,就能知道 這些外星生命會如何變得讓我們寧願沒碰見過他們。如果外星人來拜訪人類,我想其結果會變得與哥倫布到達新大陸時非常相似,那對美洲土著可並不有利。」

二、黑洞不存在

霍金2014年1月提出這一論斷時,一度震驚了科學界,因為這與他自己的理論相悖。霍金認為,至少以目前為止人類概念中的黑洞來衡量,黑洞是不存在的。

他進而認為所謂的「事件穹界」同樣也不存在。按照相關理論,「事件穹界」是一條無法觀測到的邊界,邊界內可以留存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

三、沒有天堂

霍金不止一次地否定過生命在死後依然延續的觀點。他認為,大腦就像一台電腦,「零件壞掉的時候就會停止運行。對於停止運行的電腦而言,死後既沒有天堂也沒有生命的延續」。

四、人類要麼殖民太空,要麼消亡

霍金認為人類在幾千年內就會將地球變為一片不宜居住之地。此外,在更遠的未來,人類很有可能遭遇小行星撞擊或其他來自太空的危險。

因此,他認為人類要麼想出辦法離開地球,要麼就將永遠地消亡。

五、希格斯玻色子會毀滅宇宙

在一本專為此次斯塔穆斯科學節出版的科學家作品集中,霍金在序言部分發表了這一觀點。

乍看之下,這句話帶有很強的威脅意味,但是聽任何話語都不能斷章 取義,這句話更是如此。

霍金的觀點是,假如希格斯玻色子達到非常高的能量級,超過1000億千兆電子伏特,那麼這種粒子就可能變得不穩定,進而引起時間和 空間的崩潰。

但在霍金本人看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科學家們還沒有製造出足夠大的粒子加速器。想讓使希格斯玻色子達到如此高的能量級,相應的加 速器甚至要比地球還大。

六、女人們完全是個謎

霍金也許為解開宇宙的謎團奉獻了一生,但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披露,這位科學巨匠一天中大部分時間在思考的卻是……女人。用霍金自己的話說,女人們對他而言「完全是個謎」。霍金曾有兩次婚姻,但都以離婚告終。

七、宇宙不是上帝創造的

霍金曾多次表示,宇宙的創造不需要上帝參與,「宇宙的爆炸和誕生不需要任何神力的幫助」。在他看來,宇宙神創的說法「站不住腳」。

霍金的那些驚世的預言

預言一: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慧

霍金並不否認人工智慧為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他本人也是此類科技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12月,霍金坦陳人工智慧的初步發展已證明了其有用性,但他擔心這類技術最終會發展出與人類智慧相當甚至超越人類的機器,「到時它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

預言二:1000年內地球毀滅

相比於人工智慧威脅人類,「地球毀滅論」更加驚悚。「末日說」其實並不新鮮,但出自霍金這樣一位重量級科學家之口,那就不得不認真思量了。更何況,霍老還給地球壽命加了一個明確的期限——1000年。

2012年,霍金在70歲生日前夕參加了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在談及有關世界末日的問題時,霍金表示,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未來1000年內,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比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

預言三:時間旅行不是夢

霍金從科學角度分析了未來實現時間旅行的現實問題。

他認為,時光機的關鍵是第四維。他說,一切物體都有時間以及空間的長度,時間旅行意味著我們要經過第四維。如何才能穿越第四維通道?霍金說,「蟲洞」提供了一種可能。

蟲洞又稱時空洞,被認為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霍金認為,宇宙萬物都存在小孔或裂縫,這種基本規律同樣適用於時間,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和空隙。比分子、原子還要小的空隙被稱作「量子泡沫」,而蟲洞就存在於「量子泡沫」中。

霍金說,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能夠捕獲某一個蟲洞,並將它放大到足以使人類甚至宇宙飛船從中穿過。

預言四:大腦可能「獨立」存在

霍金在21歲時就患上了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全身肌肉逐漸萎縮,只有幾根手指能夠活動,後來連說話也只能依靠特製的聲音合成裝置。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在宇宙和黑洞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果,贏得了全球科學界的尊敬。

有媒體稱,霍金一直是在用「殘存的肢體」來表達這顆「世界最聰明大腦」里的所思所想。為避免日漸衰弱的身體將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永久「封存」,也有人在研究腦神經設備,試圖幫助這顆「最強大腦」繞開身體的局限,直接與外界溝通。

而關於大腦與身體的關係,霍金也有自己的思考。他曾在2013年對英國《衛報》記者表示,他篤信人的大腦是可以不依附於身體而獨立存在的,而思維就像儲存在大腦中的一段程序,可以被複制。

霍金說:「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台計算機,而我們可以將其中的『程序』複製到電腦裡面,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有人說,這會為人們死後的「生存」方式提供一種可能。但霍金認為,這不代表他相信人在死後還能有靈魂。

「我認為傳統的『來生』對於害怕黑暗的人們來說,還只是個神話傳說。」霍金說。

霍金到底得了什麼病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霍金患有一種不尋常的早發性和慢發性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這疾病開始於霍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那時,他發現自己動作越來越笨拙,時常不知緣由地摔跤,划船也變得力不從心。有一次,他還從樓梯上摔下來,頭先著地,造成暫時的記憶力輕微喪失。在劍橋大學時,狀況更加惡化,他的講話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親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問題,帶他去看專科醫生。在21歲時,醫生診斷其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有兩年好活,但是,兩年光陰飛馳而去,他仍舊活著。

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簡

60年代後期,霍金的身體狀況又開始惡化,行動走路都必須使用拐杖,不再能定期教課。由於霍金逐漸失去寫字能力,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的視覺性方法,他在腦里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與心智方程,他可以用這些心智元素來思考物理問題。物理學者維爾納?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過程,有如莫扎特只憑藉想像就寫出一整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

霍金的言語功能逐年退步,到了70年代後期,只剩下他的家人或密友能夠聽得懂他的話。 為了與其他人通話,他必須依賴翻譯。

霍金在1985年拜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時,感染了嚴重的肺炎,必須使用維生系統。由於病況危急,醫生詢問簡是否應該終止維生系統的運行。簡的答案是「不」,替代方案是霍金必需接受氣管切開術。這手術可以幫助他呼吸,但會使他從此以後再也無法發聲。

霍金不再能講話,必須用特別方法傳達信息,對方一手拿著一張字母卡,另一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用食指指,當指到霍金想要的字母時,霍金會揚起眉毛,這樣,可以慢慢地把整個單字拼出來。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幾乎歪成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這已經成為他的標誌性形象。

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視為正常人,擁有與其他人相同的慾望、幹勁、夢想與抱負。

霍金離開地球,尋求他心目中的宇宙真諦了。先生,一路走好。

走好!博學又有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序員之家 的精彩文章:

女朋友掉水裡,各類程序員怎麼救?
趣圖:感動到哭的程序員

TAG:程序員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