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蘇秦和張儀真是師兄弟兼對手,那公孫衍跟誰去較量

如果蘇秦和張儀真是師兄弟兼對手,那公孫衍跟誰去較量

上文書說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商鞅、申不害等一批改革家逐漸日落西山,春秋戰國開始變成縱橫家的舞台。

提到縱橫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蘇秦和張儀,《史記》上說,他倆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一個主張合縱,一個主張連橫。

說到這裡,大鵬就想說一句,這個鬼谷子教徒弟很有特點,他的徒弟都是成對出現的生死冤家,比如孫臏和龐涓、蘇秦和張儀。

好了,不開玩笑了,大鵬其實是想說,蘇秦和張儀他倆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說他倆是師兄弟兼競爭對手,是司馬遷的穿鑿附會。

據《戰國縱橫家書》記載,張儀生於公元前378年,死於公元前309年,比蘇秦(公元前 337年-公元前284年)大了四十多歲。

也就是說,當張儀縱橫天下的時候,蘇秦還是個吃奶的小娃娃,根本不可能派人資助張儀入秦,其實歷史上,張儀真正的對手是公孫衍。

大改革家商鞅死後,公孫衍被秦惠文王任命為大良造,繼續帶領秦軍攻打魏國,俘虜魏將龍賈,斬首八萬。

魏國走投無路,只好把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並派人用重金賄賂公孫衍,打算求和。於是,公孫衍向秦惠王提出,秦魏暫時和好,先打義渠。

不料,這事被張儀給知道了。他告訴秦惠王,魏國有稱霸的基礎,現在就應該趁他病要他命,要是等他緩過勁來,就不好對付了。

秦惠王一聽,如夢初醒,立即起用張儀,貶斥了見利忘義的公孫衍,公孫衍見勢不妙,只得離開秦國,到魏國做了將軍。

當時的魏國確實實力已經不行了。為了擴大勢力,公孫衍就想出了一個合縱的辦法,拉攏齊國一起出兵趙國,結果大獲全勝。

為防止公孫衍的合縱對秦國帶來的威脅,張儀提出了連橫策略,一邊攻打魏國,一邊拉攏齊楚,成功地破壞了三國合縱。

在這種形勢下,公孫衍開始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於公元前323年,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五國相王」事件。

雖然此做法的目的是為了對付秦國,但是卻遭到了齊、楚國等國的反對,楚王甚至還派兵攻打魏國,佔領8個城邑。

在各大國的反對下,「五國相王」以失敗而告終。合縱策略陷入低谷,魏國甚至聘請張儀為國相,來討好秦國。

後來,秦國在借道進攻齊國,大敗而歸。這場失敗,使張儀的連橫策略遭受挫折,被魏國驅逐出境,公孫衍主政魏國後,派使者到楚、趙、燕等國遊說,爭取合縱。

秦惠王七年(前318年),公孫衍佩五國相印,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推楚懷王為縱長,結果聯軍大敗而歸。

公孫衍沒臉在魏國呆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的跑到韓國去當相國。為了防止張儀再回來主政,他向魏襄王建議請孟嘗君來當國相。

眼見新一輪的合縱運動就要展開,秦惠王為防患於未然,決定發兵攻打韓國。讓公孫衍沒想到的是,合縱長楚懷王只動嘴不動手,韓軍被打得大敗。

公孫衍無力回天,只好逃走,後來死在了魏國。當時的人議論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話里話外根本沒蘇秦什麼事。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史記》《戰國策》《戰國縱橫家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老照片,普通人的精彩瞬間,看得心痛
趙子龍七進七出的長坂坡到底在哪裡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