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在書法界,只要對王獻之有一點喜愛的人,

都會喊一聲王大令。

那麼這一稱呼怎麼來的呢?

大令來源於王獻之當過的官兒——中書令。

可是中書令就是中書令,怎麼成了大令呢?

原來,史上還有一個小令!

就因為這個小令,王獻之成了大令。

那麼小令又是誰呢?

他叫王珉。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王獻之《中秋帖》,傳為米芾所作

中書令王獻之英年早逝,43歲死在了任上。

他死之後,朝廷就從他的堂弟中選了王珉任職。

王珉幹了兩年,也死在了任上,年僅38歲。

這二位中書令名聲極好,時人便稱王獻之為王大令,王珉為王小令。

說到這兒或許大家疑惑:

這個王珉究竟是怎麼就成了與大令比肩的小令了呢?

難道只因為官聲好嗎?

當然不是!

大家對王珉也許對不太熟悉,

但提起他的哥哥大家應該就知道了,

那就是寫出《伯遠帖》的王珣。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王珣《伯遠帖》

相傳乾隆皇帝有過三件書法收藏: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的《中秋帖》

王珣的《伯遠帖》

乾隆覺得這三件東西很稀有,

於是把書房命名為三希堂。

三希當中,王珣的《伯遠帖》最特別,

一是因為它是晉人真跡,

二是因為王珣在書法史上的名聲和二王沒得比。

王珉,小字僧彌,王珣的弟弟,

少有才藝,善行書,名出珣右。

時人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

(「法護」是王珣小字)

唐代張懷瓘曾為古今書家排座次,

分神、妙、能三品,

二王自然屬於神品,王珉則列於妙品,

而王珣連能品都沒有進。

王珉的爺爺是王導,爸爸是王洽,三代皆善書。

王珉還有個善書的老婆汪氏。

而他的哥哥王珣,在當時完全成了配角,

只在王小令傳記的最後濃縮為五個字:

兄珣,亦善書。

我們今天熟識王珣而不識王珉,

全是因為倖存的《伯遠帖》的緣故。

而列為妙品的王珉書法究竟怎樣呢?

昔人評「金劍霜斷,崎嵌歷落」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那叫一個爽快!

有個故事說,

王小令曾經在四匹素上書寫,

早上動筆,晚上收工,首尾如一,而且沒有一個錯字。

王獻之跟他開玩笑說,

兄弟啊,你騎個騾子比千里馬跑得還快!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

王小令的妙品書法寫得如何

——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晉王珉書《此年帖》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十八日帖》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何如帖》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欲出帖》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這位小伙寫「福」字,紅遍大江南北!
書法三理:筆法、字法、章法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