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的樂聲——嗩吶

歷史的樂聲——嗩吶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我

品讀人生

ID:YwYLe2017

百鳥朝鳳

 嗩吶

鄢磊 

00:00/06:56

01

空曠的田野里,忽聞一長聲高亢激越的曲調,穿雲裂石,粗獷洒脫,剎那間,我的三魂七魄齊齊被這聲音牽拉出來,天還是那麼藍,一碧如洗;山還是那麼青,鬱郁蒼蒼;而魂兒跟著音符在林間、樹梢穿棱盪悠,直至曲兒漸漸湮沒在塵間才戀戀不捨回到身體,人卻還在一個勁的詫異,這是嗩吶嗎?那個小時候嫌其吵,少女時嫌其土,而今感為天籟之音的小喇叭嗎?

嗩吶,在我國古籍中的記載始於明代。明音樂家王圻在1607年出版的《三才圖會》中寫道:「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何代,當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明代人們稱嗩吶為「唆那」。在當時的戲曲、歌舞表演中,嗩吶已佔據重要位置,主要用於唱腔伴奏和吹奏過場曲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是離不開的主要樂器。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編著的音樂史料,把嗩吶歸類於「回部樂」,稱為「蘇爾奈」。

有記載說嗩吶是一件外來樂器,最初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語的音譯。嗩吶大約於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我國中原地區。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到了清代,嗩吶則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今天嗩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廣泛使用的樂器之一。

明代王磐寫的一首小令《朝天子·詠嗩吶》:「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長長細細的木杆上撐出喇叭花樣的口,一張嘴唱盡了百姓的苦與痛,血與淚。柄桿上的六個孔像一隻隻眼睛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興衰繁榮,而如今,再次唱響多了幾分滄桑,少了凄苦;多了歡愉,少了無奈。

據鳳岡縣誌記載鳳岡縣境,隋初置明陽縣,為明陽郡治。歷史的沉澱為鳳岡留下了「七省街」、「古夷州」、「夜郞古甸」等等稱號,也因了這些稱號而文化、商貿雲集興旺。說到文化詩詞歌賦總是相結合在一起的。大概因了鳳岡少數民族頗多的緣由,所喜樂器蒼朴而原始,而恰恰是這些最原始的聲音卻能穿到人心最深處,將你的感觸緊緊抓住,揉捏,最後散碎於天地之間。

鳳岡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種類繁多,有情意悠揚茶歌、形意相合花燈、藝術誇張儺戲等,然,只有嗩吶,像二胡,像塤,像秦腔,不奢華不嬌弱,隨手抓起一根竹桿,樹枝,刀削火鑽就可以飄出悠揚悅耳的樂聲。隨到現在,雖然製作材料上精盡許多,但它的本質卻沒有改變。農村大大小小的紅白事上都有它的身影,手指跳、壓、彈、抹之間,鏘鏘之聲,蒼涼,歡騰,絲絲縷縷,欲斷又連,委婉動人如曉邦,慷慨激昂,氣勢雄壯如列茲。漸漸的,那一柄柄細身大口的嗩吶幻化成黃土地里,風沙浪里臉龐油黑,目光滄桑,布滿溝渠般深紋的老農,他們迎著紅熱的太陽唱著土地,牛羊。也許因嗩吶樸實與悠長的歷史,我始終覺得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樂器,不管是何種樂曲從它嘴裡奏出都讓人感到一種沉重、悲愴的氣概。也許,嗩吶本身也不是在歌唱,它是在呤詩,一代代農民阡陌滄海震鳴成它深情的吐露。當你在無人的曠野里獨對一輪似血殘陽的時候,這小銅喇叭那略帶拖腔的蒼涼嗚咽,又足以將你開膛破肚,掏出你的九曲迴腸來。

嗩吶——被譽鳳岡民間最有名氣的樂器,它流行於縣南各地,但以天橋為代表。風岡天橋群體吹打樂是在隆重盛大的活動中使用的、集嗩吶吹奏和盆鼓、鉤鑼、大鈸打擊於一體的民間吹打形式。吹打以其氣勢宏大熱烈、參與人數眾多著稱,天橋鄉因這一傳統藝術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嗩吶藝術之鄉」和吹打樂保護基地。演變至今嗩吶小者不足尺,大者長近兩米,其音調有高、中、低音三種,高音嗩吶音色高銳、明快,中音嗩吶抒情、婉轉,低音嗩吶渾厚、洪亮。可獨奏、齊奏、輪奏、混合奏,同時加入了滑音、吐音、花舌音、顫音、打音、超高音、次高音、自然換氣等技巧,有些技巧特高的藝人可同時吹奏雙嗩吶,雙長號,兩人互吹互按,聲聲曲調盡不相同地從那天圓地闊里流泄而出。

02

03

從古至今,中國人多喜以歌詠事,如《詩經》、《三士窮》、《箕山操》等等,民間精華薈萃讀之不盡,唱之不完。而嗩吶就是百姓的另一張口,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揉成團,拉成絲,從長柄口放進,從喇叭口裡出來,苦者讓人共鳴,樂者讓人齊歡,所以,這個其貌不揚的樂器一代代傳遞下來依然讓人愛不釋手。

天橋嗩吶,經多年傳承、發展,逐漸形成獨特風格,曲調種類繁多而講究,結婚時有水羅音,大紅的橋子載著羞澀的新娘翻山越嶺,男人們盪出了翻山調,新娘到了夫家初進屋時是大坑門;有人考學,當官出鄉時,紅燭鞭炮里,鄉黨捧酒獻上出馬腔;上船划水是划船調....... 過山調、過河調、過街調、花調、小吹小打、單開門、雙開門、九連環、長路引、雙背帶等傳統嗩吶曲調,天橋人將它們與本地山歌、花燈曲調揉合,編創出新曲調。嗩吶樂曲旋律簡明樸實、生動活潑,從民間而來流向民間,呼啦啦的聲響里,映入眼帘是一張張鮮活的形象,樸實易懂,有力直擊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俁文娛樂 的精彩文章:

TAG:俁文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