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蕩在石窟壁畫上的時光音律

回蕩在石窟壁畫上的時光音律

GIF

千百年來,敦煌石窟始終給世人以無限神秘和無限探索的可能性。

回蕩在石窟壁畫上的時光音律被封印在飛天或菩薩手中的各型樂器中,不禁讓人們好奇,音樂與莫高窟又產生過怎樣的美妙共振?

關於音樂

音樂、舞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部分。從大量世界文化遺存看,不論哪個地區、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是以樂舞為先導的,音樂甚至萌發在語言和文字之前。

舞蹈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後期

虎紋石磬(商代)

打擊樂器

中國的先民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可以說,被稱為「禮樂之邦」的中華民族,它的音樂發端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跡象之一。

三個女樂師·Nakht墓壁畫

古埃及

繪於公元前1425年

吹笛少女·魯多維奇寶座浮雕

古希臘

公元前470—前460年

中國、埃及、印度和希臘等文明古國,都有其音樂發展的歷史,但比較而言,其他三個國家的音樂積累,不如中國豐實和延續。

關於敦煌石窟壁畫

觀無量壽經變 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

敦煌石窟壁畫是中古時期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文物遺存。敦煌石窟始建於北朝時期,歷經十朝,長達千餘年,與中國古代音樂及音樂畫的發展、成熟相始終。

關於莫高窟壁畫上的樂器

敦煌石窟,僅以莫高窟統計,壁畫中有音樂題材的洞窟就有240個,其中樂器44種,4500件。

伎樂菩薩北魏

敦煌壁畫中的樂器圖形,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它歷經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個朝代。這處繪製樂器的壁畫延續千年,當屬世界唯一。

歲月流轉

那些樂器靜靜地存在在壁畫上

早已千年

敦煌石窟上的這些音樂壁畫不僅是樂人們在當時的真實寫照,也是解開我國古代音樂史之謎的一把鑰匙。那麼,敦煌壁畫中到底有哪些樂器?

接下來,我們就按樂器的演奏方式精選了一些敦煌樂器,對應美輪美奐的各朝壁畫,進行一番微考據。

弦鳴樂器

箜篌是我國古代弦樂器,最初名為坎候或空侯。敦煌繪製的時代正式這種樂器興衰的時期。明代以後這件樂器就消失了。

現今,我國又複製和改制的箜篌,基本上參照西洋豎琴和古代的形制構造。西方豎琴,是近一二百年出現的改革性樂器。

演奏大箜篌

中唐 · 莫高窟112窟

飛天擎箜篌

西魏 · 莫高窟285窟

▋琵琶是弦鳴樂器中的彈弦樂器。最早寫作枇杷或批把,直至唐代,琵琶之名才固定下來。演奏姿勢早期為橫抱,明代以後,隨著彈奏技巧的發展,才演變為豎抱,演奏手法用指彈,或撥彈。

撥彈琵琶

宋 · 榆15

斜彈琵琶

西夏 榆10

▋阮是彈弦類樂器,又被成為阮咸。唐代武則天以後,才有阮的名稱。其形態為正圓形共鳴箱,長柄,十二品柱,四弦(或五弦)。阮的歷史久遠,一直延續至現代。

中阮

現代

持阮飛天

西魏 · 莫高窟285窟

演奏琵琶和阮

中唐 · 莫高窟112窟

彈花邊阮

初唐 · 莫高窟220窟

右圖:仿製於莫高窟220窟的花邊阮

在阮的族類中,有一種花邊阮,是敦煌壁畫中很有特點的特異樂器。莫高窟僅繪有2例(初唐220窟和盛唐217窟)。

▋彎頸琴是敦煌壁畫上一種特異的彈弦樂器,為琵琶和箜篌相結合的造型。彎頸琴出現的圖形不多,在莫高窟繪有27個。通過查詢文獻,這種樂器應該只是畫師的一種藝術構思,是種想像的樂器。

觀無量壽經變之共命鳥手持彎頸琴

中唐 · 榆林25窟

飛天彈鳳首彎頸琴

▋箏是板箱類彈弦樂器,又稱古箏。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流行於我國北方。的共鳴效果好,音量較大,音色優美,因而各朝各代各個地區,長期使用,經久不衰,至今仍是我國極具特色的傳統樂器。從壁畫上可以發現,早期的箏都是置於腿上,未有箏架。

撫箏圖

五代 · 莫高窟98

氣鳴樂器

▋橫笛也是如今流行的管笛,是吹管樂器中的主要樂器,也是壁畫中數量最多的樂器。從壁畫上中看,橫笛始見於北涼,歷代延續直至宋、元。

仙人吹笛

中唐 · 莫高窟159窟

▋豎笛是豎吹竹管氣鳴的樂器,壁畫中的豎笛很多,與橫笛一般同時出現。

吹奏豎笛、橫笛

中唐 · 榆25

▋排簫,是古代的編管樂器。文獻中也稱簫、參差、比竹、胡直等。壁畫中的排簫自北魏始,一直到元代。排簫在古代是比較重要的樂器。

吹奏豎笛、橫笛

中唐 · 榆25

▋笙是竹製簧管類樂器,在壁畫中很普遍,從北魏出現一直延續到最後。

繪製逼真的笙

中唐 · 莫高窟54窟

▋貝,也稱海螺,蠡梵貝,是天然海螺磨穿為吹口,吹氣後螺腔發音,音量很大。這種樂器是發音簡單的樂器,演奏效果不佳,後期壁畫多用貝做貢品。

吹海螺的天宮伎樂

西魏

經變樂隊中的海螺

中唐

打擊樂器

▋鞀(táo)鼓,也寫作鞍鼓,即今日民間流傳的撥浪鼓。鞀鼓由來已久,《周禮》中就有關於鞀鼓的記載。

伎樂飛天,飛天手持鞀鼓

宋 · 榆林16窟

▋雞婁鼓,打擊類膜鳴直筒型樂器。球形兩端張以皮革,鼓面直徑甚小,演奏時夾於腋間,一手拍擊,夾鼓之手臂還持鞀鼓,搖晃同時發音。

演奏鞀鼓兼雞婁鼓

中唐 · 莫高窟112窟

▋腰鼓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它的特徵為細腰,鼓形如兩個大腕,底部對接。腰鼓的演奏方式是繫於腰間,或置於身前距地演奏,用手或鼓杖敲擊發聲。

觀無量壽經變之舞蹈

舞者腰系腰鼓

中唐 · 榆林25窟

▋羯鼓,羯鼓之名始見於南北朝,盛行於唐。唐代羯鼓是樂隊首席,居指揮的地位。文獻記載,唐明皇就能擊羯鼓。

不鼓自鳴的羯鼓

盛唐 · 莫高窟124窟

腰鼓和羯鼓

中唐 · 莫高窟154窟

▋答臘鼓,形狀為扁平圓筒狀,由繩索連綴繃緊,鼓面直徑略大於鼓框。敦煌壁畫中出現頻繁。後來失傳。

不鼓自鳴的答臘鼓

盛唐 · 莫高窟124窟

藥師經變之舞伎

中唐 · 莫高窟112窟

▋方響,是古代有音律的敲擊樂器,文獻上記載於南朝梁代出現。通常由十六枚大小相同、薄厚不一的長方鐵板組成,用小鐵鎚擊奏。方響多用於宮廷,民間很少使用。

不鼓自鳴的打擊樂器

盛唐 · 莫高窟172窟

▋拍板,木質碰奏體鳴樂器,又稱檀板、綽板,簡稱板。敦煌拍板圖形,始見於初唐,大小樂隊合奏中都有,時代越往後越多,有時一個樂隊出現多個拍板,看起來拍板在樂隊中起到指揮的作用。

手持拍板的迦陵頻伽鳥

中唐 · 莫高窟14窟

執拍板的樂伎

中唐 · 莫高窟112窟

▋鐃(náo),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該器物可能隨佛教由西方傳入,是佛事活動的法器。敦煌壁畫中的大中型樂隊常用,形狀類似現如今的小鑔。

對擎小鐃的天宮樂伎

西魏 · 莫高窟288窟

擎鐃樂伎

中唐 · 莫高窟154窟

▋鈸(bó),銅製圓形打擊樂器,比鐃大,中間隆起呈半球狀,有孔穿繩,手持對擊發音。鈸的中間隆起比鐃大,因此發音低沉。

擎鈸飛天

初唐 · 莫高窟322窟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各類彈撥、吹奏、打擊類樂器在敦煌壁畫中匯聚一堂,高度成熟的大唐樂舞形式在此已一覽無餘。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有著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逾越的藝術底蘊。

那麼,音樂在敦煌壁畫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換句話說,如果這些樂器一旦復原,將會彈奏出怎樣的奇音妙律?

近年來,一批藝術家、研究學者對敦煌的樂器復原、古譜解譯以及音樂創作傾注於心力。

然而,在這條探索之路上,仍存在著某些未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做到不只是樂器形似?如何從復原樂器走向復活音樂?

敦煌音樂,既真實,又虛幻。真實存於雋美的壁畫中,虛幻在於它難以捉摸與重現的聲音里,也吸引著我們繼續去研究和探索……

編輯

6000

作者/設計

淼淼

策劃編輯

小薛薛

精彩不容錯過丨盡在科普中國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可下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科學 的精彩文章:

狩獵與狗,沒有狗的狩獵絕不完整!
最殘忍的動物馴化——「熬鷹」

TAG:大美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