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啟今:從范仲淹的故事,感悟人立足立身的根本

歷史啟今:從范仲淹的故事,感悟人立足立身的根本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終年64歲。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是一個傳奇,在布衣時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疆為名將,在朝廷又為良相。他被同時代的人稱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更是尊其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更讓後世之人為之高山仰止的是范氏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的千古傳奇。

范仲淹離世後,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贈兵部尚書,謚號文正,追封楚國公。可就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朝廷顯貴,卻沒有給後世子孫留下半點財產,甚至死後連一所像樣的居所也沒有。

斷齏畫粥

北宋僧人釋文瑩曾記載過一則名為「斷齏畫粥」的典故:范仲淹少年求學的時候,因家境貧寒,常常食不果腹。他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再切一些腌菜就著粥吃下。

成年後,范仲淹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一位家境優越的同窗,見到范仲淹生活困頓,便讓家人送飯時多帶上一份,準備給范仲淹。范仲淹雖然感激,但他卻再三謝絕。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周易》有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范仲淹雖生活困苦,但自強不息、自立於世,若干年後,不僅在政壇上叱吒風雲,在文壇上堪稱一代宗師,更為整個范氏家族塑造出了自強不息的風骨,成為一個家族傳承不絕的根基。

人生天地間,腳踩地,頭頂天,中間支撐自己的,不是靠人扶著,不是靠人抬著,不是靠人哄著,要靠自己的骨頭,堂堂正正地站著。

人要有骨氣,屹立天地間

人,活著不易,可能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奔波著,生活的重擔,工作的壓力,親人的期盼,有時會感到很委屈、很辛苦,跟一出生就豐衣足食、錦衣玉食的人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有時甚至會感到失衡和沮喪。

人出身不同,命運各異,這看似人與人之間的不公平,恰恰是人生的萬花筒,讓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我們,無法左右別人,也無需活成別人,我們要做的,是自立自強,通過我們的努力,自立於世,自食其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人生,在奮鬥中領略精彩

一個人,在TA出生的時候,老天就給了TA很多,衣食無憂,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TA奮鬥的權利。面對再多的美味,一頓也只能裝下一個肚子。一切的美味,等過了喉管,都會索然無味!非凡的人生,都是在自立的基礎上,活得耐人尋味。

自立自強吧!讓我們站起來,挺起脊樑,活成人樣,活得飛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昕昕說 的精彩文章:

TAG:昕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