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夜深人靜,你是否感覺一個人很寂寞?

夜深人靜,你是否感覺一個人很寂寞?

今天的話題我們想從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

1

2003年一個德國青年盧安克從德國到中國廣西支教,默默在這裡支教了10年,10年間盧克安讓留守兒童的感受到了本應是他們家人給他們的溫暖。

盧安克教的這些孩子們,父母大多都在廣東深圳、珠海一帶打工,長期不能陪伴孩子,而盧安克的到來卻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密,不少孩子會爬在盧安克身上介紹:「他是盧安克,我們都叫他老盧,老盧就是我爸爸。」

孩子們的話語是純真的,這個德國人的義舉甚至驚動了當時《感動中國》評委會,但盧克安這個「洋人爸爸」婉拒了頒獎,

他知道這些孩子們缺少的是真正父母的陪伴,他只是那些孩子父母的替代品。

據婦聯的統計,中國的留守兒童至少有6102.55萬人,超過兒童總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中國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全職父母的比例不到一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兒童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佔三分之一;而且三分之二的兒童與手機、ipad為伴。

這些拔涼拔涼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現實:

我們的孩子,過得越來越像孤兒,哪怕父母就在眼前。

也許一些留守兒童被虐待的新聞會刺痛我們的心靈得到社會的聲援,但是這些令人心痛的事件背後是隱藏很深的孤獨。那些孤獨就像是一顆能量很大但是看上去很不起眼的種子被埋在了每一個弱小的留守兒童的心中。

2

躲過了留守兒童的年紀,卻沒有躲的過「空巢青年」

你為什麼選擇離開家鄉,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是想實現夢想,還是不甘心平凡?是因為年輕,還是被迫無奈地選擇?

我們在城市中奮鬥多年,看似外表光鮮,卻實際漂泊無依。就像《今生是第一次》的台詞一樣:

「我們之所以那麼努力地生活,不是為了更好的明天,而是為了避免最壞的明天。」

一個做編劇策劃的朋友跟我說,前段時間每天都加班到凌晨,和室友幾乎沒有交集,她回家的時候室友已經睡了,室友起來上班的時候她還在睡覺。有一天加班回家,望著沙發上累積的幾個還沒來得及拆得快遞,突然崩潰......「然後呢?」

「沒有然後啊,哭完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啊。」

「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生病,一個人去醫院,一人折騰著挂號繳費和買葯,有一次,我就是這樣,到了中途,我覺得我的病都好了。」

中國的空巢青年人數已破5800萬!

CBNData《報告》顯示:2016年~2017年快餐單人用餐筆數顯示90後佔75%,95後已經超過了85%;2017年電影票線上購票單人觀影訂單量是2015年的二倍。

說是為了自由與人格獨立,為了夢想與追求,為了出人頭地,為了……

當你一個人看著城市車水馬龍的輝煌夜景的時候,你才發現那種深深埋藏在心中的孤獨種子早已經成為了枝幹茁壯的樹,它在你的體內枝繁葉茂,它讓你不敢面對鏡中的自己。多少人掛了老媽的一通電話,前一秒還是「不用擔心,我很好」下一秒便是泣不成聲、嚎啕大哭。

然而,當你哭完了才發現,來往的人群根本就不會多看你一眼。

這就是獨闖大城市的代價嗎?是的,這就是孤獨。

3

北京時間晚十點,護城河邊的中年男子夜釣團開始逐漸聚集,他們坐在河堤兩岸的馬紮上,背後武裝齊全的二八大杠與三里屯的超跑相比毫不遜色。

誰也不能保證今晚自己可以滿載而歸,夜色里的北京護城河邊,夜釣的大叔比魚還多。

扎網,支杆,落座,栓餌,整個過程行雲流水,隨著手臂的揮舞,「咻」的一聲夜光魚漂在空中划出一條完美的弧線,精準地落在了預想的位置。

「釣魚最大的樂趣就是遺憾,遺憾越大反而越上癮——沒人能懂我。」

這些人只不過是排解寂寞罷了,對他們來說每個夜晚降臨對他們來說都是煎熬。

給孩子打一通電話,是因為擔心還是因為寂寞?還要想著孩子是不是在忙?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工作?年輕人孤獨的在外打拚是很不容易,但是在家中的父母,又何嘗輕鬆?

寂寞的家庭主婦每天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買菜的時候,她們可以與菜販子交流,哪怕只是最簡單的討價還價,也能讓她們知道自己的生活除了一棟空空的房子最多加上一條狗以外,還有與其他人的交集。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夫妻之間甚至都很少能夠見面。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各自為了對方而付出了一切,到頭來竟然是將對方推進了寂寞的深淵。

驢友、車友、牌友、釣友、票友……工作沒有這麼艱辛之後,又為了不讓老年危機提前到來而去尋找玩伴。遇到一群「志趣相投」的陌生人,瞬間便能打成一片,成為各種愛好拼湊成的朋友。但是當夜晚孤身坐在陽台的椅子上抽煙或喝茶的時候,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明白:越是想用「拼友」來擠走孤獨,那孤獨反而越濃烈。

不敢去看望年邁的父母吧?不是不夠孝順,而是不敢看到自己並不遙遠的未來——孤獨垂老的樣子。

退休這個概念,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因為很多人並不想一退休就突然閑下來,然後慢慢與社會脫節。

中年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機」:工作失去樂趣,生活失去方向,只剩下滿腹牢騷。空巢青年的孤獨毫不留情的延伸到了人生的漫漫午後。

人到中年,這個概念乍一看是很模糊的,其實危機來臨時,你真的毫無防備,無力抵擋。

4

農村的家庭婦女,喝葯而死的不是孤例。

農村的獨居、失能老人,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我清晰地記得,村裡一個70歲左右的老人,一直健旺地活著,忽然有一天,一頭栽在地里。現在想來,應該是腦溢血。是有救的。但不出幾天,死了,原因不詳。只是聽鄰人說,他在死前曾叫人買農藥,之後,那瓶葯一滴不剩。」

很多時候這樣的事例就發生在當前的中國農村——

有一個老人,偏癱多年,生不能清爽地生,死不能清爽地死,兒子外出打工,多年不歸,天天被留在家的兒媳戳著鼻子罵,「你到底死不死?這麼糟踐我們做什麼?」不久離開人世。

你可能覺得,這實在凄慘至極,但當事人的心情你又怎麼理解,而這在農村已是常事,見怪不怪了。

中國老人自殺比例是其他群體自殺比例的三倍。農村的自殺者,人數又遠超其他族群。

2011 年 9 月 10 日的「世界預防自殺日」的新聞里給出了一個數據:75% 的自殺發生在農村,是城市的 3 倍。

有不少獨居失能老人,因為行動困難,拿不到藥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懸樑,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戶上,搭起一根繩,挎住頭,蜷起腿活活弔死。

一位老人要自殺,但怕多年在外打工的子女不回來埋他,便自己挖了個坑,躺在裡面邊喝葯邊扒土。

有些老人甚至說,「我們這兒的老人都有三個兒子。葯兒子(喝農藥)、繩兒子(上吊)、水兒子(投水),這三個兒子最可靠。」這些話語,都是以平靜甚至是略帶戲謔的語氣說出。

南京一82歲的老人獨居七年,於2017年中秋節那天孤獨去世。

他留下遺書:我於昨晚走了,走時心如止水。但是他留下的那一封信卻深深地刺痛了多少人?

5

大家都嚮往新生的、熱鬧的、成功的人與事,對衰朽的、蒼老的、病殘的,多會不由自主地忽略。

如今,我們生活漸好,但是,我們別忘了,孤寡貧病老人的生活,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在百度輸入關鍵詞:老人 自殺。搜索結果是5390000條。

真的只是貧窮嗎?

真的僅僅是因為疾病嗎?

我們似乎對「孤獨」這件事從沒有重視過。

還記不記得那一顆孤獨的種子?

那一顆從年幼的時候眼睜睜看著父母離開的背影的時候就埋下的孤獨的種子?

那一顆在瘋狂城市的狂流中無助蜷縮、痛苦掙扎卻無人問津時悄悄長成的孤獨的枝幹?

那一顆在午後黃昏提著菜藍、拎著魚竿、強顏歡笑卻不敢撥通電話時徹底根深蒂固的孤獨的大樹?

我們都有眼睛,為什麼看不到身邊人的痛苦?

我們都有耳朵,為什麼聽不到身邊人的吶喊?

我們都有嘴巴,為什麼說不出對身邊人的一句關懷?

我們都有雙手,為什麼做不到給身邊人的一點溫暖?

如果看到此處,你的心被刺痛了,至少證明除了五官與四肢以外,除了肉體以外,我們還都有心靈,我們還不冷漠。

真正的孤獨並不是孤身一人站在曠野,而是擁擠人潮之中的冷漠。

無論是留守兒童、空巢青年、中年危機還是自殺老人,這都是「孤獨」帶來的社會問題。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夠清楚一點,

社會是由我們每個人組成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為身邊的人多分享出一些溫暖與關懷,

那麼那顆孤獨的種子也許就會變成溫暖的火苗;那孤獨的枝幹就會長成關懷的松柏;那孤獨的參天大樹就會變成支撐社會善良與溫馨的棟樑。

願我們能夠多一些關懷,少一些冷漠。

塑造自我的孤獨必不可少,可以讓我們越發堅韌

但吞噬人與人之間溫情甚至生命的孤獨,我們不能漠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思夜伴 的精彩文章:

歲月靜好,適可而止

TAG:深思夜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