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說起最為前衛的時裝秀,你會想到哪一場?

說起最為前衛的時裝秀,你會想到哪一場?

原標題:說起最為前衛的時裝秀,你會想到哪一場?



雖然 Martin Margiela 在近十年前揮手離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但論對當今時尚界的影響力,鮮有設計師能與之媲美。他拒絕拍照,只通過傳真或郵件接收採訪,低調到希望完全隱形,但這依然無法掩蓋他在當代時尚版圖中的顯赫地位。


他的諸多創造曾被視為激進前衛,如今卻成為了業內公認的標杆(重構剪裁方式、提倡循環利用、首創即看即買模式等等,不一而足)。Vetements、Marques』Almeida、The Row 等眾多品牌不斷從他的作品寶庫中尋覓靈感。


3 月,巴黎舉行了兩個展覽,展出這位比利時概念設計師的傑作: 一個是在巴黎時裝博物館( Palais Galliera)舉行的回顧展,回顧了 2009 年 Margiela 離開同名品牌之前的創作生涯;另一個展覽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舉行 ,於去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拉開序幕,展示了他供職 Hermès 期間的設計作品。

1988 年,他與合伙人 Jenny Meirens 創辦了自己的品牌。從此以後的 20 年,開創了一系列全新的時尚標籤 ——「香煙」肩、標誌性的分趾靴、未經加工的邊緣、油漆噴濺的表面設計,改造復古元素使其融入新款時裝。他不斷質疑奢侈品的固有模式,並在其另類時裝秀上淋漓盡致地進行展現。他完全顛覆了傳統 T 台走秀模式,曾利用廢棄地鐵站及 Salvation Army 二手店作為走秀場地。



左起: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0 年秋冬系列時裝秀在一輛廢棄貨運列車內舉行;一頂這場秀上模特佩戴過的假髮


他職業生涯所傾注的全部心力,也許在 2000 年秋冬時裝秀上全都展露無遺了。大秀舉辦地選在停靠於巴黎 19 區裝貨區里的一輛廢棄貨運列車內。模特走秀時的背景音樂是 David Lynch 執導電影《雙峰鎮: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的原聲配樂,而曲調與秀場風格並不是很匹配。


在這場秀中,Margiela 開闢了Oversize(超大廓形)的概念,與此同時,他也創造了一些新技法,比如在一個 XXXL 假人模特上烘烤針織衫,使其保持寬大的版型。儘管有些評論家認為,他的秀場令人感動不安,但那些比例極度擴大的時裝,的確散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雕塑之美。在 Palais Galliera 的展覽上,一些 Martin Margiela 的長期合作者或粉絲分享了他們與 Margiela 的故事,以及回憶了那場前衛的時裝秀。


藝術家兼攝影師 Marina Faust


與 Margiela 合作近20年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期的時尚界,有一位時裝設計師的秀像是一場地下表演,這無疑是大膽的顛覆之舉。出於好奇,我去了他的陳列室,發現了一套令人深感震驚的系列時裝。作為一名藝術家,我愛上了那股不妥協的勁兒;正是這股強硬氣質,帶來了全新的變革。與 Margiela 的會面讓我對這種第一印象更加篤定。見面時我向他展示了在陳列室一處展示區內拍下的一系列照片。我們之間並非一個觀點上的契合,而是品味與敏感度上的志同道合。我覺得,他喜歡我對他作品記錄的方式:紀實,非時尚視角。Oversize 系列是我最愛的時裝系列之一,不法常可,離經叛道,似乎沒辦法穿出門,但事實恰恰相反,上身的效果十分驚艷。其功能根據穿著對象的變化而變化。Margiela 敢於冒險,將如此多的作品留予世人,為所有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0 年秋冬系列

《英國 Vogue》雜誌特約編輯 Harriet Quick


參加了 2000 年秋冬時裝秀


2000 年秋冬時裝秀集陰沉、幽默、光怪陸離、啟發性於一體。衣服非常肥大,將模特裹在其中。被打破的勻稱比例、大面積覆蓋在模特臉上的微卷頭髮,都從骨子裡透露出龐克風格。這場秀突破了美的傳統定義,對服裝重新解構。時裝秀好像是在深更半夜開始的,他的秀通常都選在這個時候,且遠離市中心,能到那裡已實屬不易,然後再進入一個燈光幽暗的貨運列車,讓人深感不安、陰冷不已。電影配樂與迪斯科球燈增添了一絲煙火氣。魅力巴黎的神秘感與夢幻感在那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藝術家 Patrick Scallon


曾在1993 至 2008 年間擔任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通訊主管


我從沒想到自己的工作會與時尚圈沾邊。被介紹到 Jenny 那裡的時候,我還住在布魯塞爾,以撰寫演講稿為生。本來只有三周的實習轉眼間變成了整整 17 年!Margiela 真的是謎一樣的人物,沉默寡言。


2000 年秋冬系列展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針織衫作品,女模特們身穿著超級寬大的針織衫。對現存事物融入新的理念與元素,賦予其全新生命力,就是他探索 Oversize 的方式。Jenny 與 Martin 一直在相互較勁,這一系列則是兩者的完美結合。他們倆的才華迸發出的光彩將其創作理念展露無餘,而衣服依然具備時裝的功能性與實用性。不過在這場秀之前,它們僅僅只是頭腦中的概念。


辦完秀,我們回到辦公室,《女裝日報》(Women』s Wear Daily)來電,請我們發表評論。之後我們開始聽到一些謠言,說我們把巴黎猶太人搬到了 T 台上。不論我們的形式與方法是什麼,這並非是我們辦秀的初衷。人們變著法地對我們進行抨擊,辦公室、傳真都收到了極度侮辱性的威脅。當時,我們發現自己付出的努力並未得到公眾的認可。這個過程異常痛苦,持續了很長時間。這場秀的有趣之處在於:你將不相關的因素放在一起,創造了一處空間,這個空間可由其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填充。



左起:來自 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0 年秋冬系列的超大號的牛仔褲;穿在 XXXL 假人模特上同一系列的毛衣

化妝師 Inge Grognard


負責 2000 年秋冬秀的化妝工作


我 14 歲就認識 Martin了。時尚與時裝是我們共同的愛好,也讓我們走到一起。Maison Martin Margiela 開辦時,我們都默認彼此一定會成為同事。我們讀的書、看過的電影有很多重合之處。他深受龐克以及日本設計師風格的影響。在化妝方面,他一直給予我充分的空間。


2000 年秋冬秀的妝容原生態風格十足;我想要大家看到的是真實的皮膚,而非洋娃娃。我清晰地記得模特的巨大劉海蓋住雙眼的樣子,這是他整個職業生涯里的創造 —— 用面具、面紗或太陽鏡罩住雙眼。很多時候,該設計就是最為重要的衣服。他對模特也頗感興趣 ——他 們走台的方式、腦子裡的想法等。和 Martin 在一起,你看到的永遠是發展變化。他一直玩轉比例,不斷解構,又不斷重構。


攝影師 Ronald Stoops


2000 年秋冬時裝秀的記錄者


我與他初次見面是通過「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 Marina Yee,第二次見面是通過Inge。從時裝秀一開始,我就有充分的自由進行拍攝,因此後台照片不多。我始終迷戀他的系列服裝與模特陣容。他是個有創見的設計師,擅於利用時裝製作工藝,由古創今。準備那場秀時,我們不再考慮前衛的問題;對他而言,這是場自然的進化,是歷史本身將它變得前衛。



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0 年秋冬系列


模特 Kristina de Coninck

曾為 Maison Martin Margiela2000 年秋冬系列走秀


他看到了我與 Ronald Stoops、Inge Grognard 合作拍攝的照片之後便約我見面。他的親切和善與個人魅力讓我印象深刻。我遷居到巴黎後,又見了他一面,之後成為了最好的朋友。我第一次為他走秀的經歷絕對稱得上是心潮澎湃。當時一切都讓人激動不已,總感覺會有美妙的事情發生。


Martin 挑選模特時,一直在捕捉我們的態度,讓我們表現出自己的個性。2000 年秋冬系列展現了這位設計師的天賦與優雅,但又不失一分幽默,專註細節,做到極致。他會突然提出一個想法,然後用柔情、幽默與愛賦予它以新的個性,這是我最喜歡他作品的地方。我對 Martin 作品的所有印象可以簡單地用一個詞概括:情感。從一開始,他就帶給我驚喜,到如今,驚喜依舊!



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0 年秋冬系列


Martin Margiela 的銷售經理 Vicky Roditis


負責 Palais Galliera 展覽


我覺得這場秀很前衛,因為 Martin 運用了革新技術,並展出了 XXXL 的時裝,而那時的流行趨勢還是修身剪裁與低腰緊身褲。Oversize 的衣服之所以如此獨一無二,就是同一件服裝適用於尺寸完全不同的人,非常民主化。


我發現,Martin 每次帶來精彩系列時裝,都會受到諸多批評。不論是 1989 年的「Terrain Vague」或是 1991 年在車庫裡舉行的春夏系列時裝秀等等,人們一直對 Martin 的創作存在誤解。我認為這是創作自主性完全釋放的結果。當你遙遙領先於所有趨勢時,往往容易被誤解。


我與 Margiela 共事主要是因為自由。和 Martin 一起,一切皆有可能,即便外界認為的醜陋也可以變美,充滿趣味性。有些許好玩,有些許驚喜。

-


撰文:Kin Woo


攝影:Ronald Stoops


微信編輯:張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magazine 的精彩文章:

夜行生物的家,只需若干幾何線條和幾抹陰鬱色彩
夢幻小雛菊、斑點火蜥蜴、想像中的野獸·組成了一座天主教堂壁畫的「幻想花園」

TAG:Tmagazine |